•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口干尿急腿冷辨证处方讨论

小医大道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0/06
帖子
1538
获得点赞
17
声望
38
本帖最后由 小医大道 于 2014-1-24 18:02 编辑

男,45,夜间口干,尿急,见水即有尿意,右大腿外侧冷甚,纳可寐安大便调,苔薄白滑质暗淡,双脉轻取可得,稍紧。
辨为血虚水盛,太阳经寒滞
处方: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加减
当归20 赤芍15 川芎12 茯苓20 白术20 泽泻15 猪苓12 桂枝10 独活10 桑寄生30 淮牛夕20 益智仁20 7剂
自觉处方力有不逮,大家一起讨论指点下辨证处方思路吧,附子汤当不当用?解释一下,当归芍药散这里的应用是从胡希恕老先生血虚水盛的用法。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4-1-24 16:55 编辑

缺甘草。或更加干姜。

当归20 赤芍15 茯苓20 白术20 泽泻15

你是要把带脉药用齐全了才放心吗?那你还缺甘草干姜知母啥的老多了

再精简精简吧,我觉得至少能再少一半。
 
呵呵,谢谢过了,不过您的理论我过去不懂现在依然还是不懂。
 
本帖最后由 全都是自学的 于 2014-1-24 17:42 编辑

就是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带脉束缚督脉的症状,应该有甘草地黄,其次大腿外侧冷,应该通中下腹任脉,以干姜芍药。
再上下入个脏,就差不多了。
脉轻且紧,如果脉没错,应该有个桂枝了。
泽泻有没有差不太多。

就是说:
甘草地黄干姜芍药桂枝,再添个竹叶也不错。
 
个人愚见,下手无脉、苔薄白滑质暗淡,尿急者,当从肾阳治疗。口干则利水之剂应不当用。
 
个人愚见,下手无脉、苔薄白滑质暗淡,尿急者,当从肾阳治疗。口干则利水之剂应不当用。

有道理,想过从肾阳治,但其有太阳外寒见证,口渴小便不利脉浮,会否伤寒论五苓散证?
 
其实我的意思就是我觉得这个应该是带脉束缚督脉的症状,应该有甘草地黄,其次大腿外侧冷,应该通中下腹

还是听不懂,能否转换成张仲景的话来讲。
 
本帖最后由 青岭 于 2014-1-24 18:07 编辑

搬个板凳来学习,我这两天《右大腿外侧冷甚》大中午我的环跳穴冷嗖嗖的。而且脚也冷,睡觉都要穿袜子的。而且伴有腰痛。
现在用那种发热的腰带绑着腰。现在我的口不太渴,尿也不太急。

《辨为血虚水盛,太阳经寒滞》也许我可以用药试一试。
 
兄长,此人是小便过利吧,大腿外侧也可以是奇经所过线路,并不能断为寒。
 
搬个板凳来学习,我这两天《右大腿外侧冷甚》大中午我的环跳穴冷嗖嗖的。而且伴有腰痛。
现在用那种发热的

这患者自述时说旁边这边大腿冷的有时候办公室坐不住,包括环跳穴的位置。
 
兄长,此人是小便过利吧,大腿外侧也可以是奇经所过线路,并不能断为寒。

所以我说拿不定主意啊,一般太阳经寒滞这个位置有点牵强,但是外侧仍属阳面,姑且认为是太阳。对不对看一周后这病人来不来,这里暂且讨论。
其次,仲景言小便不利有诸多探讨,有认为小便急、小便频、小便难均属不利,也有认为小便少小便难才属不利。我的认识是凡口渴苔滑水润者、伴小便异常及太阳外证者均属太阳膀胱气化不利。
 
本帖最后由 kabasky 于 2014-1-24 18:25 编辑

通常阳不化气亦是此症,要是我会选择金匮肾气丸。
PS: 人体两侧是阳蹻脉,主人之阳气。
 
这患者自述时说旁边这边大腿冷的有时候办公室坐不住,包括环跳穴的位置。

是啊,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个症状,就是这次尿急尿痛,吃了知柏地黄汤。病情控制住以后,转为腰疼,右边腿外侧很冷,一直到脚关节处。环跳穴冷更甚。今天温州天气可以,我上身只穿两件衣服。下面穿的多还是冷。
很想听各位高人的意见。然后挑一个方子做试验。

我的朋友常医生也建议温肾阳。上次知柏地黄汤我是加了肉苁蓉和巴戟天的。大约吃了5帖,我希望有更适合的方子。
 
刘渡舟改过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基本上是。肝疏泄过盛产生的风侵入下肢,兼有脾寒,这不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吗?
 
刘渡舟改过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基本上是。肝疏泄过盛产生的风侵入下肢,兼有脾寒,这不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

风性上扬,岂有下窜治理?
 
本帖最后由 青岭 于 2014-1-24 18:48 编辑

不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我去查查份量,在喝知柏地黄汤时,我也会加入一些柴胡和桂枝,但是份量很轻。没有起作用的。

其实药少而精才好。因为学习中医不精,只会乱而杂的瞎蒙。

这样的讨论学习方式很好的,我守着帖子等着看回复,都舍不得起身做饭去。
 
照你这么说,桂枝知母芍药汤就不是下肢肿痛了。

不敢苟同,是方除湿是主,疏泄为辅,与LZ病症不可同日而语。
 
刘渡舟改过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基本上是。肝疏泄过盛产生的风侵入下肢,兼有脾寒,这不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

不见柴胡证,从何看出肝疏泄过盛,是尿频意味肝疏泄过盛吗,风也不见寒啊
 
这是一个很疑难的病例,但真参透了可能十分简单,呵呵。应该了解他怎么得的这个病?是生活太劳累还是着凉受寒等等,隐约感觉是太阳少阴的症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