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西医看到的都是真实的。

老先生,我得认真一下了。至于对您所说的西为中用,钟馗无意讨论,这是个大题目,仁者见仁,恐怕要争个一

网友说的有道理,叹教科书观点无人敢叫板,临床医生墨守成规没什么错误。要想颠覆中医某些理论观点更难。基层医生与专家教授地位不对等,沟通渠道不畅,对错无关重要。脱离现代医学,中医很难发展成顶级医学。试想血得热则行,得凉则止,丹参性凉,还能活血化瘀。我不信。谢谢网友善意。
 
网友说的有道理,叹教科书观点无人敢叫板,临床医生墨守成规没什么错误。要想颠覆中医某些理论观点更难。

呵呵!临床医生还是在实践中获经验!
 
医海之水源于泉; 说:
医海之水源于泉 发表于 2014-5-13 20:31
临床发现,许多患者服用丹参引起两目红赤,口舌生疮。性凉。哎。抄,抄,抄。抄呗。临床体会,一己之见。

嗯!亦遇有此类情况!
 
楼主知道针灸之水针吗。知道了那用先锋霉素也不再话下。
再说中医盲目硬是以西医一些指数,或者一些话题的东西作为中医参考是不妥。
中西汇通一切以中医为主。个人觉得楼主有点盲目了。
对不起,只对帖子而非对人
 
老师你知道凤凰电视台的记者刘海诺在英国发生车祸吗。针灸按摩打动多少西医人士。有的甚至从此学习针灸。
呵呵。我真怕针灸很快被西医人士变成针灸了
其实我们论坛中就要西医学中医针灸的。
坦率的说。有西医一些技术和解剖知识。能更好利用于临床的。
 
楼主知道针灸之水针吗。知道了那用先锋霉素也不再话下。
再说中医盲目硬是以西医一些指数,或者一些话题的

水针灸用过,效果不错。
 
老师你知道凤凰电视台的记者刘海诺在英国发生车祸吗。针灸按摩打动多少西医人士。有的甚至从此学习针灸。

《灵枢》中有这样一段话。
手太阳之经筋,起于小指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以手弹之,有麻感传向手指,向上结于腋下。网友爱好针灸对这一定熟悉。
网友再看看解剖学,尺神经条。
尺神经,在上臂前部和肱动脉伴行一段后,穿过内侧肌间隔至后部,通过肱骨内上髁后面的尺神经沟,下行入前臂,在前臂走于尺侧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在腕部越过腕横韧带的表面,发出肌支和皮支布小指。
我的天哪,完全相同啊。巧合吗?
 
老先生,我得认真一下了。至于对您所说的西为中用,钟馗无意讨论,这是个大题目,仁者见仁,恐怕要争个一

在中药里,必须认真研究《神农本草经》。
 
西医、中医互为帮手!应根据情况辩证选择中西医。
 
本帖最后由 医界钟馗 于 2014-5-14 19:55 编辑

,一己之见。

理屈词穷时最可耻的就是强词夺理了。试问,是独用丹参?何证?何病?能让患者吃的口舌生疮,面红目赤?而且还说什么许多!啥水平?杜撰也得有点学术水准吧!哈哈,后面还跟了个拍的,马年就可以抱团忽悠吗?有没有点医德?
再看看老先生的理论依据:中药要活血化瘀,就得有温性。因为你认为血得热才能行,血凉则不行甚或凝滞成瘀,这是你的理论对吧?。略通中药者都要笑死了。好的,看看性寒、微寒、凉的中药中,哪些是活血化瘀,甚至行血的:郁金、穿山甲、益母草、茜草、赤芍、虻虫、土鳖虫、大黄、丹皮、紫草等等。看来你是没好好学啊,补一课吧!就目前所常用的中药的性味归经,都是建立在大量临床基础上的,始自神农。不要看了几个病号开了几个方子就以老师自居,还感叹什么教授与乡村医生不读等,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
钟馗还真怀疑那些动不动就拿自己在临床如何如何来掩饰自身的匮乏又不能好好反省的所谓中医。就拿老先生所提到的肠痈(多为阑尾炎吧)来看一下,你真的治疗过该病吗?即使没机会治疗,该病的治疗原则及习用方子该知一二吧?略懂中医的都知道,治疗肠痈的基础方子是仲景他老人的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冬瓜子、芒硝。除了桃仁性平,其余药均性寒。以你的说法,血瘀已成,要活血化瘀,必用温热不可了!血得温才行吗!淤得温才散吗!老先生,你真有丰富的实践认知吗?
论坛中有不少既善临床又善总结的朋友,基本功扎实又不失谦逊,是值得钟馗及后学者学习的。讲事实、正学风是每一个中医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先生临床上一定是高手,中西合璧的啊,先生对中医“气”的含义理解颇深,到了意会的境界,所以被詹医生问哑了,哈哈哈,其实你是正确的,詹医生是入错行的,他应该干律师行业,我领教过他的嘴皮功夫,哈哈哈!
 
先生临床上一定是高手,中西合璧的啊,先生对中医“气”的含义理解颇深,到了意会的境界,所以被詹医生问哑

俺像鲁迅学习。不搭理可以吧。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4-5-14 19:58 编辑


治疗肠痈的基础方子是仲景他老人的大黄牡丹汤-治病有时未必是这样,我举个实例你听,我在读初中时,有一次假期在老家一邻居家玩,因是餐后跟邻居蹲着下象棋,结果右下腹部阑尾位置突然剧痛,痛得直不起腰,当时棋也下不成了,也不知怎样,连滚带爬吧,反正三十米的路回去要花了十多分钟,回到屋边,急摘了一大把种在屋旁的忍冬藤,大约一斤多鲜品吧,叫家人帮煎药,大约十多分钟,药煎上来,色很深,刚煎好还烫嘴,就慢慢扶过去,双手捂着右下腹,把唇凑上药碗小口小口喝,约喝来十来口,有三四分钟时间,腹痛慢慢消下去,直到一碗药喝完,下腹痛完全消失。可能有人会怀疑食物中毒,但有一点确切的是,其它部位不痛,都是由阑尾位置传过去的,那一天吃了些煎炒的东西,估计是热毒引发了,这个阑尾炎发作我那时并不懂什么大黄牡丹汤,但却把阑尾炎解决了。谈这个不是想证明什么,治病有时不一定是按规矩来,比如象一些杀人犯一样,他不一定要识武术也不按套路,但他就是杀得了人,当然,如果他识武功估计可能会更厉害。
 
本帖最后由 医界钟馗 于 2014-5-14 20:05 编辑

,我举个实例你听,我在读

不要想当然。右下腹痛就是阑尾炎?阑尾炎的痛往往不是首先起于右下腹兰氏点处。你懂?你当时的情况及时不用忍冬藤也照样会好。另外,忍冬藤性寒,与我所阐发的意思暗合。这点,楼主是绝对不赞成的。本人并不是本本主义者,之所以例举该方,只是说明治肠痈的基本路子,所以说是基础方,例如体虚患者当然还需补齐以托邪外出,等等。不要断章。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4-5-14 20:25 编辑

时的情况及时

难道你要怀疑忍冬不能治阑尾?以我当时的情形,就不须要补什么,也不需要多少克,直接上斤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