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条

本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脉阴阳俱紧而反汗出,提示不要误做外感太阳伤寒之脉紧,接着点出眼目所在为反汗出,以太阳伤寒无汗也,进一步说出了是亡阳,此即脉证互参,观其脉证不是空话,走哪里都要用,单论脉或单论证无意义,此属少阴又进一步点出来范围属少阴,法当二字大宜着眼,看仲景笔法法当二字是指本该,本当的意思,是道出了心中所认病之定局,如:“阳明病,法多汗”“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解”等等,皆是说明此一病之定局,然人没有照书得病的,又有变局不可不知。故少阴亡阳之定局是“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单一个咽痛未必是,单一个吐或利也未必是。

至于紧脉前面说了,单论一个脉或单一个证意义不大,审逆之要,全在脉证,在互参,比如“热实结胸,脉沉而紧”但必有心下痛,按之石硬可凭,再如“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则必有太阳之发热,身痛之外证可凭,等等,论中尚有多处,此说为初学者道可也,若是临证丰富者,必以为赘了。

个人浅见,不一定正确,抛砖引玉把。
 
我理解:吐利加上脉紧,汗出。也不能定为少阴。这条有问题。
 
“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恰恰又补充说明了 自利不渴尚在太阴,自利久而渴病到少阴了
 
若不能通贯全书,尽识六病者,或不善学习者,单看上面这个注解,往往又会把少阳,阳明的咽痛当少阴咽痛,那就大谬了,若是年轻医生,往往遇到少阳,阳明的热症咽痛较多

还是吴鞠通聪明,自条自辩,免的不善学之人乱解一气
 
若不能通贯全书,尽识六病者,或不善学习者,单看上面这个注解,往往又会把少阳,阳明的咽痛当少阴咽痛,那就大谬了,若是年轻医生,往往遇到少阳,阳明的热症咽痛较多

还是吴鞠通聪明,自条自辩,免的不善学之人乱解一气
 
若不能通贯全书,尽识六病者,或不善学习者,单看上面这个注解,往往又会把少阳,阳明的咽痛当少阴咽痛,那就大谬了,若是年轻医生,往往遇到少阳,阳明的热症咽痛较多

还是吴鞠通聪明,自条自辩,免的不善学之人乱解一气
 
若不能通贯全书,尽识六病者,或不善学习者,单看上面这个注解,往往又会把少阳,阳明的咽痛当少阴咽痛,那就大谬了,若是年轻医生,往往遇到少阳,阳明的热症咽痛较多

还是吴鞠通聪明,自条自辩,免的不善学之人乱解一气
 
若不能通贯全书,尽识六病者,或不善学习者,单看上面这个注解,往往又会把少阳,阳明的咽痛当少阴咽痛,那就大谬了,若是年轻医生,往往遇到少阳,阳明的热症咽痛较多

还是吴鞠通聪明,自条自辩,免的不善学之人乱解一气
 
本帖最后由 真源中医 于 2014-9-4 20:46 编辑

uote]
要是不能把握本质然后灵活变通地去学习和运用,光是囿于文字、死于句下、不知变通地呆头呆脑、傻乎乎地去学习仲景的这本书的话,是根本无法真正体会、学会、学好仲景古经方,我们对这些条文的理解啊,还必须得从方药的组成和本质上去把握、体会才行,是不能单纯地从条文的表面现象上去泛泛而谈、浮泛理解、生搬硬套的,那样永远也学不懂仲景之意,学一辈子到老也是个糊涂虫,其实完全只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生搬硬套条文、照本宣科的抄书行为而己,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那种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和病情的需要去随证变化、灵活运用的“辨证治疗、据证用药,能行吗,,,,,
 
真源中医; 说:
真源中医 发表于 2014-9-4 20:15
要是不能把握本质然后灵活变通地去学习和运用,光是囿于文字、死于句下、不知变通地呆头呆脑、傻乎乎地去

你不是说在这里是浪费时间么大哥?你的对向你学习
 
开玩笑,个人见解,仅供参考,采不采纳,无所谓了
 
脉紧而汗出,阴病也,如此则外寒而内热.亡阳者外也,咽痛吐利者阳气在内也.

你这有点前后矛盾了,既然已经确定是亡阳在外,为什么又把咽痛下利归结于阳气在内呢?
 
你这有点前后矛盾了,既然已经确定是亡阳在外,为什么又把咽痛下利归结于阳气在内呢?

如果是真理,就不会有那么多问号出现,所以瞎掰不切合实际。
 
”脉阴阳俱紧“看各位目前两种解释:1,左右脉俱紧。2,沉取浮取俱紧。我觉得都有道理都不能确定。还有没有别的?
 
有啊上下分,内外分,就是六脉轻按紧重按也紧,或者寸尺脉俱紧。
 
”脉阴阳俱紧“看各位目前两种解释:1,左右脉俱紧。2,沉取浮取俱紧。我觉得都有道理都不能确定。还有没有

也可能只是概括性的描述,以表述阳被闭束的状态。
 
少阴病第3条原文: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本条病人脉阴(重按

你别尽说别人的,你的解释也问题多多:1,既然说阴阳俱紧是沉取和浮取都紧,为什么后来自己只抓着说脉浮紧所以确定为表证?2, 从来没有人把少阴当成表,内经开阖枢: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阴经是太阴为开,少阴为枢,jue阴为阖。你的理论没有一点根据,别怪别人说你不懂装懂。3, 咽痛不是一定是少阳证。主要还是少阴证,你如果熟读伤寒还这样说不是很让人笑话吗?
 
”脉阴阳俱紧“看各位目前两种解释:1,左右脉俱紧。2,沉取浮取俱紧。我觉得都有道理都不能确定。还有没有

有没有赞同以人迎脉(颈动脉)为阳,寸口脉(桡动脉)为阴的?就是说脉阴阳俱紧是指人迎脉和寸口脉俱紧。
 
我来在探讨探讨脉阴阳俱紧吧他有两种意思:一是阴代表用力往下按、按得比较深,阳代表用力较轻、按得比较浅表,脉阴阳俱紧是说在很浅表的地方就已经能够感觉到脉的存在了(即浮脉的表现),这时稍稍用力往下按,能明显地感觉到脉搏是很有力、指下的抵抗力量是很强的,要是再用力往下按,感觉到的抵抗力度会更大、更有劲,其实就是在描述那种浮紧的脉象表现:二是阴代表尺部,阳代表寸部,脉阴阳俱紧一是想说这个脉即便是一个促脉(一种寸比关浮、关比尺浮的寸关尺三部的浮沉状态不同步的脉象,代表的也是一种向上、向外扩张、发展的趋势也可以主表证。但这个脉按上去,无论是寸、关还是尺部,都是很有劲、很拒按的,同样会是那种紧的实证的脉象表现,以上这两种意思其实都是主要想突出说明这个脉是 紧的,有劲的拒按得 ,是一个实证的证情,二是想说这个脉只有寸部(“阳”)和尺部(“阴”)的脉象是显现的、按上去是实硬有力、拒按的(“紧”,一种实证的证情表现),而关部(中部,既非“阳”、也非“阴”)的脉象却是隐伏、不显现的,按上去是一种若有若无的虚软无力、缓弱无力的感觉、状态(不“紧”,一种虚证的证情表现),即关部独隐、缺关之类的脉象表现,其实是想说明除了上述的实证的证情表现之外,关部所对应的胃部还兼夹有虚衰不足、沉衰不振的证情表现,也就是上面的“吐利”的原因所在了,有据证使用人参去健胃、起沉衰、致兴奋或使用生姜干姜去温里祛寒、温胃止吐利的机会、可能性:三是阴指左手的脉、阳指右手的脉,脉阴阳俱紧也就是“左手的脉跟右手的脉一样,部是紧、实硬有力的”的意思了,,,,,,
 
少阴病第一条原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本条再仔细读读》
此条少阴病是表病的阴性(沉衰、被动性)病型,它和太阳病一样,都属于表证,即病发于表部、肌表,所以同样会有头项强痛、身疼痛、腰膝及关节痛等太阳病的证情,脉也浮(主外主表)。但少阴病由于人体机能虚衰不振、抗邪不力,所以与太阳病通常必发热不同,常发不起热来、尤其发不起高热,同时因为虚衰不振的缘故,所以与太阳病相比更恶寒,与太阳病发热恶寒同重的情况不同,它更偏重于恶寒,恶寒程度更大于发热的程度,所以会出现发热不高但恶寒明显、严重的情况,哪怕是没有发烧,也有恶风、恶寒的表现,所以仲景在第7条才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太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少阴)也”的说法。同时因为机体气血不足、虚衰,脉就显得细、缓、软(微细);但它这种微细只是相对于太阳病的情况而言的,是较太阳病脉更细、更缓软无力的意思,是相对的,而不是那种绝对的微细(微弱无力、细如丝线、脉微细欲绝、沉)的脉象,那是属于太阴病的微细而不是少阴病的微细,与之相比,少阴病的脉微细要有力得多也粗得多。同理,由于机能虚衰沉寂,再加上有病,人就更加没有精神了,所以就只想休息、睡觉而出现了“但欲寐”的提不起精神、无精打采的表现。而无热恶寒(发热少恶寒多)是少阴病的主要特征,,,,,,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