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很有道理。
粗看一下,有一点不能完全苟同。
原来学中医之前,也对鲁迅遇到的蟋蟀中医 不耻。
后来学医之后才知道,这本就是中医治疗过程中,形而上 一种思维所致。
同气相求,中药应用古时并非单以作用而论,而是 以其 药性(如大黄黄连泻心汤,以 沸水 泡之,和 升降散 等),升降出入,引药调整 人体气机,纠偏为法。
我曾查过,此蟋蟀 中医,应为 名噪一时 的 何廉臣。
人的认识 毕竟是有限的,我觉得鲁迅当时 其父究竟是何病,缘何不治?放在今日如何治疗,是否可以幸免?
乃至以后会否对成对蟋蟀做药引是否有意义有所发现,均是难题。
放在数百年前,登月就是天方夜谭的神话。当时认为是痴人说梦的呓语,而今成为了现实。
不可以鲁迅之盛名和批判,急于把这个中医目前看是可笑的处理方法踢出出去,急于切割。
须知,这也是中医的一个思考处理疾病的方法。如果不是鲁迅披露出来,大家也不会这样批评耻笑中医,但是这种处理方法,相信当时很多中医都在用。有可能经常在用。因为这是中医系统中的一种理念。不能以所谓科学观点耻笑之。
朱氏观点: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但“信理太过,而或涉于虚';西医“长于格物.而短于穷理”。但又“逐物大过,而或涉于固”。笔者深以为然。
愿与大家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