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04/05
- 帖子
- 1584
- 获得点赞
- 20
- 声望
- 0
【小引】
古人云:“医之有案,如弈者之谱,可按而覆也。”学医之人又怎么能不读医案呢?而学习脉诊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有案例供参考,总能力省功倍。在古今脉学中,《脉诀汇辨》堪称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书中真知灼见俯拾皆是,书末载有其叔父李中梓医案数十则,实为脉学阶梯,以助登堂入室。现将其所载医案进行解析。
【案例】
新安吴文邃,眩晕者三载,战慄恶寒,居帏帐之内,数妾拥之,当五月而向火。干姜、桂枝屡投,病势日剧。千里延余。为诊其脉,浮之细小,沉之搏坚。是郁火内伏,不得宣越也。以山栀三钱,黄连二钱,黄柏一钱五分,柴胡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五片,乘热亟饮之。移时而恶寒少减,再剂而辍去火炉,逾月而起。更以六味丸加知、柏,人参汤送,两月全安。所以知文邃病者,虽恶寒而喜饮热汤,虽脉细而按之搏指,灼然为内真热而外假寒,热极反兼胜己之化。以凉药热饮者,内真寒而外假热之剂也。
【解析】
从这个案例上来看,主诉是眩晕三年,战栗恶寒,五月向火。治病经过是服用了不少姜、桂温热之剂,病势日盛。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是用药没有对证。从症状的总体来看,战栗恶寒,病理性质应该属于寒,而五月间都还要烤火,病理性质也应该是寒,然而服用姜、桂等辛温散寒之品,病情反而加重,这是为何?再看其脉象,浮取细小(脉搏浮而无力,可以初步判断为表虚证),沉取搏坚(脉搏沉而有力,可以初步判断为里实证),仔细推敲,这种脉象、这种证候迷雾重重,似乎矛盾较多,但仔细理清思路,便会发现,这原本就是表虚里实,内热外寒,郁火伏于内,难以发于外。李中梓自己对此医案有“虽恶寒而喜饮热汤,虽脉细而按之搏指,灼然为内真热而外假寒,热极反兼胜己之化”的论断,而处以黄连解毒汤去黄芩之凉药,加柴胡、生姜发散之品,寒热之中,加以甘草调和药性,乘热服用,凉药热服,对待真热假寒,可谓是恰到好处。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火郁发之”的说法。而此证若是屡投姜桂等药,不仅不能发越郁火,反而会导致内火更甚。李中梓以栀子、黄连、黄柏取黄连解毒汤之意,加柴胡、甘草、生姜,一方面清热解毒,另一方面,发散郁火。本方中,栀子清解郁火,柴胡升解透邪,生姜发散解表,此三药将成为解决此证的关键。
解决了真热假寒的证候,然后解决眩晕的问题,李中梓以六味丸加知母、黄柏,用人参汤送服,两月痊愈。六味丸滋补肝肾,加知母黄柏的用意在于黄柏之苦寒泻热补水涸燥,知母之苦寒泻肾火,补中有泻,再加上人参汤安神益智,全方对于此案眩晕必有良效。
解读到此处,仍然有人心存疑惑,这眩晕究竟是因何而起,究竟病位病性如何?似乎没有厘清。关于这方面的原因,可从案例中“居帏帐之内,数妾拥之”一语得到启发,色域过度,损伤下元,导致肝肾亏虚,所以用六味丸滋补肝肾是有的放矢的。
【后记】
有人认为,学医之道,理应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尽管不是岐黄弟子,欲学习岐黄之术,理应多读医理医论,更应多读医话医案。
由于学识所限,解读未必力透纸背,还请诸多方家及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古人云:“医之有案,如弈者之谱,可按而覆也。”学医之人又怎么能不读医案呢?而学习脉诊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有案例供参考,总能力省功倍。在古今脉学中,《脉诀汇辨》堪称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书中真知灼见俯拾皆是,书末载有其叔父李中梓医案数十则,实为脉学阶梯,以助登堂入室。现将其所载医案进行解析。
【案例】
新安吴文邃,眩晕者三载,战慄恶寒,居帏帐之内,数妾拥之,当五月而向火。干姜、桂枝屡投,病势日剧。千里延余。为诊其脉,浮之细小,沉之搏坚。是郁火内伏,不得宣越也。以山栀三钱,黄连二钱,黄柏一钱五分,柴胡一钱,甘草五分,生姜五片,乘热亟饮之。移时而恶寒少减,再剂而辍去火炉,逾月而起。更以六味丸加知、柏,人参汤送,两月全安。所以知文邃病者,虽恶寒而喜饮热汤,虽脉细而按之搏指,灼然为内真热而外假寒,热极反兼胜己之化。以凉药热饮者,内真寒而外假热之剂也。
【解析】
从这个案例上来看,主诉是眩晕三年,战栗恶寒,五月向火。治病经过是服用了不少姜、桂温热之剂,病势日盛。从这个意义上说,可能是用药没有对证。从症状的总体来看,战栗恶寒,病理性质应该属于寒,而五月间都还要烤火,病理性质也应该是寒,然而服用姜、桂等辛温散寒之品,病情反而加重,这是为何?再看其脉象,浮取细小(脉搏浮而无力,可以初步判断为表虚证),沉取搏坚(脉搏沉而有力,可以初步判断为里实证),仔细推敲,这种脉象、这种证候迷雾重重,似乎矛盾较多,但仔细理清思路,便会发现,这原本就是表虚里实,内热外寒,郁火伏于内,难以发于外。李中梓自己对此医案有“虽恶寒而喜饮热汤,虽脉细而按之搏指,灼然为内真热而外假寒,热极反兼胜己之化”的论断,而处以黄连解毒汤去黄芩之凉药,加柴胡、生姜发散之品,寒热之中,加以甘草调和药性,乘热服用,凉药热服,对待真热假寒,可谓是恰到好处。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火郁发之”的说法。而此证若是屡投姜桂等药,不仅不能发越郁火,反而会导致内火更甚。李中梓以栀子、黄连、黄柏取黄连解毒汤之意,加柴胡、甘草、生姜,一方面清热解毒,另一方面,发散郁火。本方中,栀子清解郁火,柴胡升解透邪,生姜发散解表,此三药将成为解决此证的关键。
解决了真热假寒的证候,然后解决眩晕的问题,李中梓以六味丸加知母、黄柏,用人参汤送服,两月痊愈。六味丸滋补肝肾,加知母黄柏的用意在于黄柏之苦寒泻热补水涸燥,知母之苦寒泻肾火,补中有泻,再加上人参汤安神益智,全方对于此案眩晕必有良效。
解读到此处,仍然有人心存疑惑,这眩晕究竟是因何而起,究竟病位病性如何?似乎没有厘清。关于这方面的原因,可从案例中“居帏帐之内,数妾拥之”一语得到启发,色域过度,损伤下元,导致肝肾亏虚,所以用六味丸滋补肝肾是有的放矢的。
【后记】
有人认为,学医之道,理应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尽管不是岐黄弟子,欲学习岐黄之术,理应多读医理医论,更应多读医话医案。
由于学识所限,解读未必力透纸背,还请诸多方家及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