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白血病一例(持续更新中)

悬壶先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8
帖子
2263
获得点赞
48
声望
48
郭某,男,81岁,住院号:362631.出院诊断:1、MPN-MDS,不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肺部感染;3、右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4、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 高血压心脏病 左房增大 窦性心律 心功能Ⅲ-Ⅳ级;5、老年钙化性退行性瓣膜病;6、胆囊结石(充满型);7、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血症;8、高尿酸血症。
患者于2011年2月10日因“活动后心累、气促2+月,发现白细胞增高1天入院”,于2011年3月3日出院。其子于4月21日请我出诊,从出院到21日之间治疗不详。

4月21日一诊。见:纳差,小便灼热,今日两次大便,尚可。双腿软,不能行走,需其子抱住才能移动位置。舌淡暗苔白略润;左手脉沉弦而大,右手脉沉弦而细,均有躁动之象。处方:
蝉衣5g、僵蚕10g、片姜黄10g、杏仁15g、南沙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5g、扁豆30g、生谷芽15g、芦根20g、白茅根20g、丹参12g、茜草10g、生地榆10g、川怀牛膝各10g。青黛每天4克装胶囊。
3付,后来患者家属经我同意又自配2付。

4月27日晚二诊。服前方思食,昨夜想吃凉拌白肉。大便每日两次,稍感不爽快,小便前面感觉略有刺激感。腿无力缓解,扶人能缓步行走。现口干、口苦,舌暗已褪,据言早晨苔腻,晚上见苔薄白微腻。左寸弱,右寸滑,右关沉弦,余脉滑而略大。处方:
蝉衣5g、僵蚕10g、炒荆芥穗5g、片姜黄10g、杏仁15g、白参5g、扁豆30g、生谷芽15g、芦根20g、生山楂10g、黄芩5g、柴胡5g、丹参12g、茜草10g、生地榆10g、怀牛膝12g、青黛4g装胶囊服用。
3付。昨日患者家属经我同意又自配2付,拟于明日再诊。
 
看了半天没看出来他这主证是什么,希望楼主能解释一下主证,和楼主诊断的病机,求教
 
这个是依照赵绍琴老对白血病的认识,依样画了个葫芦而已,我自己谈不上有什么真知灼见。
赵绍琴老认为白血病属于一种伏气温病,对于白血病的病理层次分为髓、血、营、气、卫五个层次,即在传统的卫气营血基础上又加了髓,并认为白血病的基本病机为热伏于骨髓,而白血病的症状表现是热往外传递的结果。所以治疗大法当以宣透郁热为主,佐以凉血养阴。
此例首诊内伏痰及湿热,轻清疏透是必须的,所以以升降散宣透郁热;但是脾胃呆钝,生地、玄参之类暂不能用,思之再三,以南沙参、炒白术、茯苓、扁豆、生谷芽、芦根养脾阴,因脾为至阴,为气血生化之源,脾阴足则阴液不竭,可润五脏六腑;脾主肌肉和四肢,所以养脾阴可以恢复腿无力的症状。芦根、白茅根可养阴利小便治疗小便灼热,川牛膝有活血、利小便、引药下行的作用,怀牛膝可补肝肾强腰膝,其余皆为凉血化瘀之品,青黛为治疗此病的专药,因患者胃纳尚差,故用的较少,并装胶囊服用。
二诊郁遏的脉象已出,但脾胃刚恢复,并未立即着手化痰祛湿,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进一步透发,二是继续巩固脾胃。所以处方与前诊变化不大。
 
年高元气亏虚,当重视之。
 
二诊药方去掉茯苓白术
是因为病人出现口干口苦考虑的吗?
 
这是开春阎王爷点名要人报到了,您可好,给拉回来了.如果这病送去医院,多半是用不了多久老人就得交代.
另外,<<内经>>有论,髓者不伏热,热者乃髓空.
这个年龄很容易不受补.
点点浅见.
 
渔翁老提醒的是,80高龄之人,再强健者也是阴阳两虚之人了。
 
回复 5# 李海泉
感觉里面还是有湿热和痰,不单纯在胆经上面。但是患者高龄,并且最近两月体重下降约十斤,这些因素都不得不考虑,着手还是两难的。
 
回复 6# 一脑门官司
这些都说的很正确,大肉已脱,或髓中伏热者,加重于一、二之气,死于三之气。春日肝木升发,必下汲肾水,所以春日容易加重;而相火煎熬,容易要命。
 
今晚三诊,患者下午已能拄杖在家中行走,晚上可弃杖缓行。纳可、消化可,口干,偶有口苦;能咳少量痰,偏黄。大便一日两次,一次量多,一次量少,有解不干净的感觉;小便有轻微灼热感,夜尿五六次。舌淡暗苔腻黄灰相兼而润,舌底静脉累累如串珠,色紫暗。心脉已出,尺脉沉下。左脉濡滑,右寸沉滑,关濡,尺滑。左脉明显大于右脉。处方:
柴胡10g黄芩6g黄连3g陈皮6g法夏10g茯苓15g枳壳6g竹茹6g泡参30g扁豆30g生谷芽15g蝉衣5g僵蚕10g片姜黄12g杏仁15g炒槐花6g生地榆10g茜草10g川牛膝10g
青黛装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同仁堂金匮肾气丸大蜜丸,每晚1/4丸。
 
回复 9# 悬壶先生

这老头基本绝阴了,您留得住一时,恐留不住多日,见好就收吧.
 
患者此次因能行走,叫其上阳台自然光下观看舌象,看到的舌象应比较准确。心脉已出,肾脉位置比上诊稍沉下,治疗效果尚可。但左手脉明显大于右手,至少可以说明存在以下问题:1、心肝经上有痰湿、瘀血;2、血分有郁热;3、脾虚。故治疗以柴芩黄连温胆汤合升降散为主,参照前面治疗思路,加入养脾阴及凉血化瘀之品。因为患者高龄,发病前即夜尿四五次,服用肾气丸夜尿次数曾减少,故此次试加之,并嘱咐家属如出现大小便不适症状即去掉此药。
 
回复 11# 一脑门官司
确实如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谁都不是神仙。如能熬过夏天,也许能活到明年春天;否则夏天就要出问题。
 
一诊透热转气已经见效,似不必过用化痰之药,即用化痰药是否当考虑用甘凉之品,如瓜蒌、竹茹之类。天时向暖,正宜透热转气,热去阴分不扰,根基自固。如此推论,今年夏天如果能过去,入秋即当平稳。
 
回复 14# 董红昌
红昌意见甚对,我当在下诊中考虑。三诊处方暂用,下次看看脉象变化再说。此患者还是有阳虚的一面,如何处理,不知红昌有何高见?
 
大病之后,总归阴虚会累及阳,但本案热透后纳可、消化可,可知脾胃并未败坏。所以我的看法,只要脾胃健运,在这个阶段,不必太在意阳虚的问题。
 
回复 12# 悬壶先生


先生,我有个疑问,这样的身体情况,如果动用过多的治疗方法,是不是会有多方的隐患存在,从而使治不得治,而后反填邪气.
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以养精填髓,调补中气,培补肾气,使其带病延年更稳妥,在其正气多存之时再适当使用一些攻伐的手段,更理智些?
关于这些,我也很希望能了解悬壶先生的看法.
 
回复 16# 董红昌
此例脾胃未败,脉象现在也不怪异,尚有治疗价值。肾阳不足是这个年龄的反应,相对于病邪及胃气而言,在现阶段不是主要矛盾,肾气丸吃几天看看再决定是否继续用。
 
回复 17# 一脑门官司
上世纪60年代之前,对该病的认识,即停留在虚证上,常用参、芪、归、芍等治疗,但事与愿违,疗效欠佳。后赵绍琴老根据温病理论、结合临床,提出该病病因“热毒为本,体虚为标”,病机“热郁骨髓,由里外发”,治法当“清热凉血,滋肾宣郁”。认识的转变,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超越赵老的认识,故我的治疗思路以赵老的认识为指南,参照自己的临床经验来制定处方,当然因为我的水平有限,开了一大堆药,我也很惭愧 。
此病既然以“热毒为本”,而且郁热伏于骨髓,透热转气则为当务之急,热邪透出则真阴不被继续耗损,才是病人存活的条件。所以一味“养精填髓,调补中气,培补肾气”只会热郁越来越重,直至真阴耗竭而不治。疾病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你说的“攻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疗效来看,经固住脾阴(患者本身开始也有纳差的症状)基础上清透,症状逐渐缓解,脉象逐渐转出,并非单纯虚证之脉象,所以就不是怕衰竭而畏惧使用攻伐的问题,而是合理的攻伐才能使症状缓解。
这些是我学习到和体会到的一些浅见,希望与你进一步探讨。
 
“服前方思食,昨夜想吃凉拌白肉”

胃气来复,佳兆佳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