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1/09
- 帖子
- 16494
- 获得点赞
- 295
- 声望
- 63
【原文】
孟子曰:“牛山1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2也,斧斤伐之, 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3,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4之生焉,
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5)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 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
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 日夜之所息,平旦(6)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7)
之所为,有梏亡之矣(8)。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 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
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人无时,莫知其乡。’(9)惟心之谓与?”
【注释】
1牛山:齐国首都临淄郊外的山。2郊:此处作动词用,在……郊. 大国:即大都市,指临淄。3息:生长。4萌蘖(nie):新枝嫩芽。
(5)濯濯(Zhuo):没有草木,光秃秃的样子。(6)平旦:黎明,天刚亮 时.(7)旦昼:第一天。(8)有:同“又”。梏(gu):拘禁,束缚。梏
亡指因受束缚而消亡。(9)乡:乡里,“居”的意思。
孟子曰:“牛山1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2也,斧斤伐之, 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3,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4之生焉,
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5)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 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
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 日夜之所息,平旦(6)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7)
之所为,有梏亡之矣(8)。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 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
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人无时,莫知其乡。’(9)惟心之谓与?”
【注释】
1牛山:齐国首都临淄郊外的山。2郊:此处作动词用,在……郊. 大国:即大都市,指临淄。3息:生长。4萌蘖(nie):新枝嫩芽。
(5)濯濯(Zhuo):没有草木,光秃秃的样子。(6)平旦:黎明,天刚亮 时.(7)旦昼:第一天。(8)有:同“又”。梏(gu):拘禁,束缚。梏
亡指因受束缚而消亡。(9)乡:乡里,“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