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3/28
- 帖子
- 3559
- 获得点赞
- 18
- 声望
- 38
- 年龄
- 39
三项工程锤炼出过硬人才梯队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人才培养纪实
本报记者 冯磊
北京市西山东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坐落在此。没有高大的楼宇,没有显赫的标识,有的是一批为中医不懈奋斗的中医人。
院长唐旭东介绍,为配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战略,将西苑医院建设成为示范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该院策划并启动了“苗圃”、“育才”、“新星”系列人才培养工程。自2007年启动,每年投入200~300万元,通过严格遴选程序、培养实施计划、考核与奖惩办法等配套管理措施,保证人才强院战略的推进与落实。
医院决定,从住院医师源头抓起,从学科建设发展需求抓起,充分发挥名老专家汇聚的优势和学术带头作用,为中青年医师营造一个进取奋进的学习环境,搭建一个提高临床水平、促进学术发展的平台。
“苗圃计划”
培养临床科研后备人才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普遍应用,传统住院医师“三基三严”培养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代研究型中医院建设发展的需求。为此,医院从大量临床实践中寻求“实证”的科研方法,作为住院医师培养与发展必备的知识。
“我们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抓起,着眼于医院内涵的根基建设,制定了人才培养工程的苗圃计划。”西苑医院教育处处长李浩说。
“苗圃计划”目的是培养优秀青年临床科研后备人才。医院要求,苗圃计划的人员要求40周岁以下,博士学位并在临床一线工作2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同时均具备有明确而固定的临床工作专业方向,以培养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优秀青年临床科研后备人才。
为此,该院在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就住院医师中西医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制定了系列可行的考核方法,对工作认真、医风高尚、考核成绩优秀的住院医师,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住院医师学习进取的热情,并促进和帮助其进一步学习提高。
针对这些人员,医院定了多方面的培养计划。一是由医院组织派送至四川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及其他相关单位学习医学统计学与系统评价方法以加强临床科研方法培训;二是根据被培养人的专业方向与学科需求,派送至国内著名大型西医专科医院进行专科研修1年以加强临床技能;三是聘请本院著名老中医药专家作为指导老师,以师承模式拜师学习,学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提高中医临证辨证思维能力,打实中医理论功底。
“育才计划”、“新星计划”
培养优秀学科业务骨干
事实上,在苗圃计划实施之前,医院开展了“育才计划”和“新星计划”,以培养三级学科青年业务骨干、储备学科带头人,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育才计划”培养对象是工作二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及初年资副高职称的医生,同时这些人员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5年以上。“这个项目致力于优秀青年医师培养。”李浩指出,要培养高水平的临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复合人才,使培养对象具备先进的三级学科临床水平,熟练掌握临床二级学科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临床教学与科研能力,为建设研究示范型中医临床基地提供青年人才储备。
在此类人才的培养中,针对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和青年医师发展需求,有目的地专业进修和专家指导相结合,分别从中医基础知识、现代临床技能,现代临床科研、外语等方面,提升青年医师的综合素质。
“新星计划”主要针对正高职称和高年资的副高职称的医生,目的储备学科带头人,为下一任的科主任做好储备。
对此,该院针对不同三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建设发展需求,将专科进修、短期培训、名医指导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医院为其提供适宜的学习工作平台和3~5万元的资金资助,结合“优势病种”研究,使其在3至5年内,能够较好地继承名医经验、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形成自身的诊疗特色和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以在今后医院学科建设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
如今,西苑医院人才工程已取得实效。据统计,参加“育才计划”、“新星计划”的人员中药饮片使用率超过60%,部分达到80%,真正体现了中药的疗效。通过系列培养,两项计划中超过80%的人才成为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不少主任医师门诊量大幅增加,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人才培养纪实
本报记者 冯磊
北京市西山东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坐落在此。没有高大的楼宇,没有显赫的标识,有的是一批为中医不懈奋斗的中医人。
院长唐旭东介绍,为配合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战略,将西苑医院建设成为示范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该院策划并启动了“苗圃”、“育才”、“新星”系列人才培养工程。自2007年启动,每年投入200~300万元,通过严格遴选程序、培养实施计划、考核与奖惩办法等配套管理措施,保证人才强院战略的推进与落实。
医院决定,从住院医师源头抓起,从学科建设发展需求抓起,充分发挥名老专家汇聚的优势和学术带头作用,为中青年医师营造一个进取奋进的学习环境,搭建一个提高临床水平、促进学术发展的平台。
“苗圃计划”
培养临床科研后备人才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普遍应用,传统住院医师“三基三严”培养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代研究型中医院建设发展的需求。为此,医院从大量临床实践中寻求“实证”的科研方法,作为住院医师培养与发展必备的知识。
“我们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抓起,着眼于医院内涵的根基建设,制定了人才培养工程的苗圃计划。”西苑医院教育处处长李浩说。
“苗圃计划”目的是培养优秀青年临床科研后备人才。医院要求,苗圃计划的人员要求40周岁以下,博士学位并在临床一线工作2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同时均具备有明确而固定的临床工作专业方向,以培养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优秀青年临床科研后备人才。
为此,该院在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就住院医师中西医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制定了系列可行的考核方法,对工作认真、医风高尚、考核成绩优秀的住院医师,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住院医师学习进取的热情,并促进和帮助其进一步学习提高。
针对这些人员,医院定了多方面的培养计划。一是由医院组织派送至四川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及其他相关单位学习医学统计学与系统评价方法以加强临床科研方法培训;二是根据被培养人的专业方向与学科需求,派送至国内著名大型西医专科医院进行专科研修1年以加强临床技能;三是聘请本院著名老中医药专家作为指导老师,以师承模式拜师学习,学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提高中医临证辨证思维能力,打实中医理论功底。
“育才计划”、“新星计划”
培养优秀学科业务骨干
事实上,在苗圃计划实施之前,医院开展了“育才计划”和“新星计划”,以培养三级学科青年业务骨干、储备学科带头人,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育才计划”培养对象是工作二年以上的主治医师及初年资副高职称的医生,同时这些人员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5年以上。“这个项目致力于优秀青年医师培养。”李浩指出,要培养高水平的临床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复合人才,使培养对象具备先进的三级学科临床水平,熟练掌握临床二级学科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临床教学与科研能力,为建设研究示范型中医临床基地提供青年人才储备。
在此类人才的培养中,针对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和青年医师发展需求,有目的地专业进修和专家指导相结合,分别从中医基础知识、现代临床技能,现代临床科研、外语等方面,提升青年医师的综合素质。
“新星计划”主要针对正高职称和高年资的副高职称的医生,目的储备学科带头人,为下一任的科主任做好储备。
对此,该院针对不同三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建设发展需求,将专科进修、短期培训、名医指导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医院为其提供适宜的学习工作平台和3~5万元的资金资助,结合“优势病种”研究,使其在3至5年内,能够较好地继承名医经验、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形成自身的诊疗特色和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以在今后医院学科建设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
如今,西苑医院人才工程已取得实效。据统计,参加“育才计划”、“新星计划”的人员中药饮片使用率超过60%,部分达到80%,真正体现了中药的疗效。通过系列培养,两项计划中超过80%的人才成为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不少主任医师门诊量大幅增加,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