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5063
- 获得点赞
- 116
- 声望
- 38
作者:gdh0663
2003年2月10日,王**、男,45岁。因胃脘疼痛,反复发作一年余,伴有嘈杂泛酸,进食后加重,胀满、嗳气,纳谷无味,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数,大便干结,尿赤等。电子胃镜检查可见胃底、胃体处充血、水肿、点片状出血点,电子胃镜检查诊为:浅表糜烂性胃炎。予解痉、消炎、抑酸治疗无效。后用半夏泻心汤水煎服,处方为:黄芩10g,黄连10g, 制半夏20g,炙甘草6g,干姜15g,党参20g、大枣3枚,连服3剂后疼痛消失;继服1周后临床治愈。
按: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效果好!
注意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
2003年2月10日,王**、男,45岁。因胃脘疼痛,反复发作一年余,伴有嘈杂泛酸,进食后加重,胀满、嗳气,纳谷无味,口干欲饮,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略数,大便干结,尿赤等。电子胃镜检查可见胃底、胃体处充血、水肿、点片状出血点,电子胃镜检查诊为:浅表糜烂性胃炎。予解痉、消炎、抑酸治疗无效。后用半夏泻心汤水煎服,处方为:黄芩10g,黄连10g, 制半夏20g,炙甘草6g,干姜15g,党参20g、大枣3枚,连服3剂后疼痛消失;继服1周后临床治愈。
按: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全方之君药;黄芩、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更佐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脾胃,共达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本方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调和脾胃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效果好!
注意在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