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三焦辨证施治处方用药大有作为

爱好者99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19
帖子
664
获得点赞
10
声望
16
年龄
42
三焦辨证施治处方用药大有作为

第一节、三焦辨证
热[color=Black[b]]邪从表浅轻到里深重为之热漫三焦
。[/color][/b]
一、上焦
胸横肌隔膜以上(胸腔),心肺、头面、上半身、包括胸隔膜为之上焦。
二、中焦
胸横肌隔膜以下(腹腔),肝胆、脾胃、腰生板油、脐以上为之中焦。
三、下焦
肾、三焦(肾系油膜、肾蒂)、脐周、小腹、小肠、大肠、膀胱、子宫、下半身为之下焦。
四、三焦水
心、肺以胸横肌隔膜为上焦,肝胆、脾胃以腹腔腰生板油为中焦,肾以三焦为之下焦。原三焦胸隔膜、腰板油、肾系油膜全由小肠、大肠油膜连网归肾分清降浊入膀胱,只因油能利水,谓之为三焦水(或肾蒂油膜称之为‘三焦’),又名决渎之职,是水行之道,流水之职责。

第二节、三焦辨证论治


一、上焦辨证论治
心肺、头面、上半身疾病总宜发表从汗而解。
1、寒湿水肿痘疮
太阴经脾、肺、肾寒湿阴盛,上焦湿寒病证咎由厥阴与少阴经肝、心、肾气虚衰阳病机。
处方用药以味甘性平温补益气血,味辛性热补阳,味辛性温经散寒、散风胜湿、通阳利水,共凑辛甘化阳畅通气机血脉为主;味辛气香性温运脾化湿,味甘气淡性平渗湿利水为伍;味辛苦性温行气化滞、活血化瘀为佐。
2、实热泡疮、火毒疔疹
(1)实热泡疮
热邪与体正两盛对质,里实热证。
处方用药以味辛性凉解透升阳散火,味苦性寒清热燥湿为主;味苦甘性寒利尿降火为伍。
(2)风火热毒疔疹
厥阴与少阴经肝、心气火热毒蕴结肺胃(疹子出于肺、肝、胃热),里热证咎由太阴经脾、肺、肾经阴津血亏病机。
处方用药以味辛性凉解肌散火透疹,味苦性寒清热泻火解毒、利尿降火为主;味苦甘性寒生血凉血、滋阴降火为伍。
二、中焦辨证论治
肝胆、脾胃疾病总宜升阳散火提升中气。
1、寒湿困脾
太阴经脾、肺、肾寒湿阴盛,里寒湿病证咎由厥阴与少阴经肝、心、肾气虚阳衰病机。
处方用药以味甘性平温补气,味辛性热补阳,味辛性温温经散寒、散风胜湿、通阳利水,共凑辛甘化阳、固表营心为主;味辛气香性温运脾化湿,味甘气淡性平渗湿利水为伍;味辛苦性温行气化滞、活血化瘀为佐。
2、中焦热证
(1)肺胃风热
手太阴肺、足阳明经胃外感风热火燥内传,里燥热证咎由太阴经脾、肺阴亏病机。(手太阴、足太阴同太阴经,手明阳、足阳明同明阳经,故脏阴腑阳、表里相关。)
处方用药以味辛性凉解透升阳散火,味苦性寒清热泻火解毒为主;味甘性寒生血凉血、滋阴降火为伍;味酸甘性平化阴生津润燥为佐。
(2)肝脾湿热
热邪与体正对质,热蕴肝脾,中焦实热证(肝脾湿热)。
处方用药以味辛性凉解透升阳散火,提升中气,味苦性寒清热利湿为主;味辛气香性温运脾化湿,味甘气淡性平或寒渗湿利水为伍;味辛苦性温行气化滞、活血化瘀为佐。
三、下焦辨证论治
肾膀胱、小肠、大肠、子宫、小腹、下半身疾病总宜从下窍利尿而解。
1、寒湿水肿
太阴经脾、肺、肾寒湿阴盛,下焦湿寒病证咎由厥阴与少阴经肝、心、肾气虚阳衰病机。
处方用药以味甘性平温补气,味辛性热补阳,味辛性温温经散寒、通阳利水,味咸甘性温温肾壮阳,共凑辛甘化阳畅通气机血脉为主;味辛苦性温运脾化湿,味甘气淡性平渗湿利水为伍;味辛苦性温行气化滞、活血化瘀为佐。
2、下焦湿热
肝脾湿热流注肾经、或外感蕴热下焦,下焦实热病证(阴痒、带下、不孕或早泄、滑精、阳痿、不育)。
处方用药以味甘气淡性平或寒渗利湿热为主;味苦性寒清热燥湿,味辛性温运脾燥湿为伍;味辛苦性温行气化滞、活血化瘀为佐。 (清肝脾利肺气,因肺主水道,脾主湿,肝乘脾者湿热而生。)
 
三焦者,水火气之道,无形之府。脾胃有形,三焦为机;上焦主受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道清浊。三焦者,上下呼应而成升降,中气外达而形出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