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格言与兵法

王家祥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07
帖子
18223
获得点赞
379
声望
113
年龄
47
清代医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中说:“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疗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兵法与中医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内涵的哲理和思维方式,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医学史上,历代医家汲取兵家的理性和智慧,融会贯通,在传世的医著中留下了诸多的中医格言,闪烁着朴素的唯物辨证法的光辉,读来发人深思。

1、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旗,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日:无刺熵熵之热,无刺漉漉之汗。

《孙子兵法·军事篇》中的这两句话,指明了在战争中避实击虚的战略战术。《黄帝内经·灵枢顺逆篇》以这两句话为类比,来说明中医针刺疗法也应因人制宜,特别是对高热和大汗出的病人,应该慎用针刺法。

2、张子和医如老将对敌,或陈兵背水,或济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善效之,非溃则败矣。

这是明代医家吕复评价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的话。张从正,字子和,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人,《金史·张从正传》说他“用药多寒凉,然起疾救死多起效。”张从正把疾病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门,推崇汗、吐、下三法。主张祛邪务尽、攻邪从速,而成为攻邪论的一代宗师。吕元膺以老将对敌喻之,说明张子和熟用三法,医风老辣,药性猛峻,拯病体于濒危,救众生于险恶,邪去正安而有起死回生之效。值得一提的是,吕复评骘前代名医,多以兵家作喻,如论汉代医家张仲景时说,其医“如汤武之师,无非王道,其攻守奇正,不以敌之大小,皆可制胜。”评价宋代医家钱乙的医术时说,其“医如李靖用兵,度越纵舍,卒与法会。”

3、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这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导演的“将相和”,也是中医治疗外感病和内伤病的纲要。中医的病机说认为,外感病传变迅速,稍有延误则循经入里,变症数起,险象横生。无大将军雷厉风行之速,择方用药稍为迟缓,必贻误病机,何以妙手回春?而内伤之疾,则需要稳扎稳打,智圆行方,攻补不可太过,缓而图之,如宰相般沉稳,来适应病势症情徐缓缠绵的特点,如抽丝剥茧,把握生机。

4、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清代医家尤在泾以兵家的向导为喻,说明了引经药在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药的归经,是指某种药物能选择性地治疗某一经络脏腑的病症。如黄连入心经、羌活入膀胱经等,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引经药的药理作用,制方用药,屡有发明。兵家的向导与中医的引经药,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5、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而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此句出自清代医家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论》。作者以兵法类比用药,以用兵之道推论用药之法,形象生动,闪烁着辨证法的熠熠光辉。对于急性热病,中医亦有“截病”之论,可防其传经;而对于重疾大症,中医常有“护阴扶正”之说,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宿食多由饮食不节或脾胃虚弱所致,宿食不去,郁而化热,积而生痰,则变生他症。徐大椿以“焚资粮”来说明消除宿食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类比贴切。宿食一去,诸症皆退,可谓治本之大法。中医认为疾病有同气相招、内外合邪的特点,临床上防止新旧病合邪、内外病并发,往往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方法,分而治之,这与里应外合的用兵之道亦有同理之处。

6、医者,意也。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贵于临机应变。

本句出自明末清初时的医家喻昌的《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作者认为,为医者的思维要灵活,不能墨守成规,如对敌之将领,面对疾病要审时夺势,随机应变,才能稳操胜券,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弱以获安。喻氏还借用兵家的理论来论述临床“截疟之法”,为后人所称道。

7、邪固疾深,势如强寇,宜伐之不可缓也。

这是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古方八阵》中的格言。张氏壮岁从军,足迹遍于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功名未就,乃回乡矢志于医学,医名日盛。八阵图是诸葛亮推演的一种阵法。精于兵法的张景岳,将军事学思想融于医学中,在所著的《景岳全书》中,列古方八阵,收录前医的效验方剂;新方八阵收录其所创制的方剂,至今仍用于临床。在这句话里,张氏将疾病比之强寇,主张要用峻烈之剂治之,不能缓而图之。

8、其用药也,神施鬼设,斩关夺隘,如周亚夫之军,从天而下。

此句是清代文学家袁枚赞美吴中名医徐大椿的话。徐氏对兵法亦有研究,曾撰写杏林名篇《用药如用兵论》,享誉医苑。袁枚以西汉名将周亚夫为喻,来说明徐氏的用药特点。治病祛疾如兵家之雷厉风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将风度,可谓是经典之评语。

9、医之伐病,犹将之伐敌也,夫决击战攻之地,以取胜用兵者,固皆有是心。

这是南宋朝奉大夫罗项为医家张呆的《医说》刊行时所写的序言中的话。张氏三世为医,他秉承家学,尤善论医,是中医新安学派的代表医家。书成后,张杲请罗氏撰序。罗在鄢郢之役的戎马倥偬中,以兵家之眼来论医家之心,认为其思维观和运筹法是相通的,遂写下了以上的话。

10、医之用药,犹将之用兵。兵有法,良将不拘于法;药有方,良医不拘于方。

这是元初名士,曾任儒学教授和国子监司业的砚坚,在为《东垣试效方》所写的的序言中,赞美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李东垣时的话。砚坚还撰有《东垣老人传》,被收入明代李濂所编辑的《医史》中。这句话以兵法与药方相类比,说明良将和良医,都遵古而不泥古,具有创新意识,才能独辟蹊径,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