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9/12
- 帖子
- 1770
- 获得点赞
- 67
- 声望
- 38
他对《伤寒论》中运用附子的20首方剂进行整理,从研究附子的功能着手,扩大了附子的临床
应用。如用于:
(1)阳虚欲脱:无论外感内伤,如果累及少阴,出现阳亡欲脱者,以附子配炙甘草、干姜、肉
桂等以力挽残阳;若病极重者,加人参以培补元气;若有阴虚见症者合生脉散;附子用量可在9
~30克之间。
(2)阳虚恶风:轻者以附子配桂枝、白芍;恶风怕冷甚者,应配高丽参、黄芪、白术;
(3)阳虚发热:真阳内虚,虚阳不安于内而外浮,甚者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发热,以附
子配干姜、炙甘草、人参等温阳益气药以助其力;格阳证当加葱白、胆汁、白芍之类以通阳气、破
格拒;若长期低热病例,呈阴阳两虚者,以滋阴退热药中加入附子、黄芪、白术等温药,以阴阳双
补。
(4)虚寒泻泄: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胃失温,水谷腐熟运化失常,水谷下趋而为泄泻,可
选用附子理中汤、附子粳米汤以温补命火,调补脾胃。
(5)肾气虚不孕证:女子不孕、男子不育,若非器质性病变所致者,多由肾气亏耗、命火不
足、肾精不充引起,必用附子,配以熟地、续断、巴戟、枸杞、艾叶、鹿角胶、鹿茸、紫河车等以温补
肾命,壮阳益精。
(6)五迟、五软证:乃在六味丸基础上加附子及肉桂、海马、巴戟、鹿角胶、紫河车等补肾温
阳药,并佐用益气健脾之参、芪、术、苓之属。
(7)肾脾阳虚水肿:肾阳亏虚,不能温化水液,脾失肾阳温暖而不能输运水湿,致水湿泛溢
为患,杜氏常以附子配茯苓、泽泻、桂枝等为主治疗。如尿不利者,可酌加澄茄温化行气以助利
尿之功;水势过重,全身皆肿,可酌加葶苈子以逐水。
(8)寒湿痹证:凡肢体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凉,或局部虽发热而同时恶风、屈伸不利、缠
绵难愈、无明显里热征象者,均可用附子,并配以川乌、草乌、桂枝、细辛、灵仙等温阳散寒,胜湿
止痛,通利关节。病久阴血亏虚者,可合四物汤而用之;肿胀明显者,酌入秦艽、防己、茯苓、苍
术等。夹咽喉干痛者,去桂枝、细辛,酌加金银花、桔梗。
(9)上盛下虚之证:肾阴阳两虚偏重,阳虚不安于本位,阴虚不能恋阳,致虚阳上浮,形成上
盛下虚证。治宜桂附地黄丸,酌加怀牛膝、龙骨、牡蛎,以温补肾阴肾阳,引火归元等等,俱经临
床反复验证,疗效甚优。
应用。如用于:
(1)阳虚欲脱:无论外感内伤,如果累及少阴,出现阳亡欲脱者,以附子配炙甘草、干姜、肉
桂等以力挽残阳;若病极重者,加人参以培补元气;若有阴虚见症者合生脉散;附子用量可在9
~30克之间。
(2)阳虚恶风:轻者以附子配桂枝、白芍;恶风怕冷甚者,应配高丽参、黄芪、白术;
(3)阳虚发热:真阳内虚,虚阳不安于内而外浮,甚者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发热,以附
子配干姜、炙甘草、人参等温阳益气药以助其力;格阳证当加葱白、胆汁、白芍之类以通阳气、破
格拒;若长期低热病例,呈阴阳两虚者,以滋阴退热药中加入附子、黄芪、白术等温药,以阴阳双
补。
(4)虚寒泻泄:肾阳亏虚,命门火衰,脾胃失温,水谷腐熟运化失常,水谷下趋而为泄泻,可
选用附子理中汤、附子粳米汤以温补命火,调补脾胃。
(5)肾气虚不孕证:女子不孕、男子不育,若非器质性病变所致者,多由肾气亏耗、命火不
足、肾精不充引起,必用附子,配以熟地、续断、巴戟、枸杞、艾叶、鹿角胶、鹿茸、紫河车等以温补
肾命,壮阳益精。
(6)五迟、五软证:乃在六味丸基础上加附子及肉桂、海马、巴戟、鹿角胶、紫河车等补肾温
阳药,并佐用益气健脾之参、芪、术、苓之属。
(7)肾脾阳虚水肿:肾阳亏虚,不能温化水液,脾失肾阳温暖而不能输运水湿,致水湿泛溢
为患,杜氏常以附子配茯苓、泽泻、桂枝等为主治疗。如尿不利者,可酌加澄茄温化行气以助利
尿之功;水势过重,全身皆肿,可酌加葶苈子以逐水。
(8)寒湿痹证:凡肢体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凉,或局部虽发热而同时恶风、屈伸不利、缠
绵难愈、无明显里热征象者,均可用附子,并配以川乌、草乌、桂枝、细辛、灵仙等温阳散寒,胜湿
止痛,通利关节。病久阴血亏虚者,可合四物汤而用之;肿胀明显者,酌入秦艽、防己、茯苓、苍
术等。夹咽喉干痛者,去桂枝、细辛,酌加金银花、桔梗。
(9)上盛下虚之证:肾阴阳两虚偏重,阳虚不安于本位,阴虚不能恋阳,致虚阳上浮,形成上
盛下虚证。治宜桂附地黄丸,酌加怀牛膝、龙骨、牡蛎,以温补肾阴肾阳,引火归元等等,俱经临
床反复验证,疗效甚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