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看《医宗金鉴》,问后学之皋圭

杏林观海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9/22
帖子
345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41
最近在新华书店里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医宗金鉴》上下两册。

推荐理由:

1.大而全。乾隆年间的御纂图书,皇家太医院奉旨编撰,治学严谨,说理平实,内外妇幼均有。
2.名家多有谈及。刘渡舟老先生曾推荐阅读本书伤寒部分章节。
3.东北地区许多老中医一生仅读此一书便活人无数。
 

附件

  • 21 KB 查看: 45
此书可以作为入门读物。泛泛而谈的较多。
 
并不泛泛而谈,里面很多方子简洁实用的。伤寒来说,也并不比其他注家高出多少。也不能说低出多少。伤寒注得好的如李培生,刘渡舟,胡氏等。看他们的即可。
 
清朝中后期官方教科书,平实而非泛泛,不能误人子弟。订正伤寒论用的是集注,并非只是一家之言。
 
过去东北地区很多医生比较推崇,为必读之书。
 
1.刘氏对清吴谦等人所撰《医宗金鉴》推崇备至。他教导学生说,《医宗金鉴》是由清政府组织编撰的,过去称为“御撰”《医宗金鉴》,其书辨证精审,方药精炼,疗效可靠,前清时太医院考试以该书为范本。长期以来,相当多的北方医生一直以该书为枕中宝典,以之名世者甚众。他对其中《杂病心法要诀》以及《妇科心法要诀》娴熟于心,对其理法方药皆能信手拈来,临床运用颇多。
2. 学到第四年,老师为我(刘老)讲授了《医宗金鉴》中的临床课程,如"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和"幼科心法要诀"等。由于这些内容是用歌诀格式编写的,因之老师要求一边学一边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时为止。背书对我来说虽不陌生,但它很压人,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每天早起晚睡付出辛勤劳动。
关于背书的问题,历来也有争论。我的意见,倾向于应该背点书的。《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它指出"背"。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识清是为了临床辨证。由此可见,《金鉴》所写的大量歌诀体裁,是为了人们的背诵和记忆,这也就勿怪其然了。然而,中医的书浩如烟海,谁也不能一一皆读。因此就有地区之所尚,或因师传之所异,而不能不有所选择。例如,南方的医家则多宗孟河派的费、马之学,而东北三省,则多把《医宗金鉴》奉为圭臬。
《医宗金鉴》这部书,原为清乾隆太医院右院判吴谦的未成之著,后被政府发展,认为可以作国家的医典,仍指令吴谦、刘裕铎本着'酌古以准今,芟繁而摘要"的宗旨,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修纂。大约又过了两年,于公元一七四二年方始告竣。全书共为九十卷,计分十一个科目。它与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和剂局方》可以互相媲美而并驾齐驱。
徐灵胎评价此书有"源本《灵》,《素》,推崇《伤寒沦》、《金匮要略》以为宗旨,后乃博采众论,严其去取,不尚新奇,全无偏执"的美誉,也就说明了这部书的成就是非凡的。它不仅在东北三省发生影响,而且远及全国和东南亚各地。
在老师的指示下,我买了一部《医宗金鉴》。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其中的《订正伤寒论注》搜集了诸家之长,参以己意,说理明畅,使人读之发生兴趣.于是,我如饥似渴地埋首于《伤寒论》的学习。从这开始,方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而向自学迈出了新的一步。
 
“学医要从一家之言,取百家之长。例如,清初的三大国医:叶天士,张石顽,吴谦,皆有鸿篇巨制,都是临床高手。《临证指南医案》、《张氏医通》、《医宗金鉴》,任选一种,‘执一书可治天下病’。叶天士的术难读,因为全是医案,要一个个揣摩研习,但叶氏临床经验之丰,古今无人企及;张石顽的书深邃,病无巨细,都能找到治法,并且规矩井然,可备案头参考;吴谦的书通俗,一病一方,疗效可靠,平易稳妥,最适合作家传师授的教材。此外,妇科有《傅青主女科》,儿科有《幼科心法要诀》,外科有《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眼科有《审视瑶函》,针灸有《针灸大成》,都是本学科的杰出著作,可师可法。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彭坚
 
首先,别扣帽子。过去在东北,确实很多人都是读《医宗金鉴》的,这个没有错,虽然我不是东北人,但也读过《医宗金鉴》,所以我才这么说。这就像现代很多人读现代的中医教材一样,那时很多的东北人就是把《医宗金鉴》当教材的,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读中医教材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我所说的泛泛而谈就是指这个。要说尊古,我比很多人更尊古,只是因为,我们现在读中医的大学教材,是现代人编的,而《医宗金鉴》是清政府编的,仅此而已。
 
呵呵,我说的不能误人子弟,是指的医宗金鉴作为教材来说的,不是指的先生。
切合实用,平实可靠是其特点。
 
别搞这么多,

先把伤寒 背熟再说!
 
但是,过去的医书比现代教材中的更有内涵,现在教材才是泛泛而谈
 
过去东北地区很多医生比较推崇,为必读之书。

俺就是东北的,俺姥爷说必须背诵伤寒条纹,然后我妈跟我舅的名字都从四诊心法要诀上来的,可见我姥爷是多么重视那书!
 
他们说里面的妇科心法跟外科才是最好的,我个人认为,都还可以,比如删补名方论,里面却是没有太多的方子,不过在叙述的时候都很精细啊,比如他们说四物汤在合小柴胡跟桂枝汤的时候效果很好。我同意这个观点,纯是时间中来的啊。我比较喜欢外科,因为归类很细,再就是方法完备,比较能引后世学的好。再,花三格也是很厉害的!
 
可看的很多,各人随性吧。精选几本。要是都看了,那不成了书袋子了。
 
台湾现在都以医宗金鉴作中医教材。
我买了一本武英殿版本的,不过还没开始看,呵呵。
 
台湾现在都以医宗金鉴作中医教材。
我买了一本武英殿版本的,不过还没开始看,呵呵。

看啊,看完我们交流啊,我有老了问题了!有看医宗金鉴的可以给我留言,我老喜欢谈论他了,谈论来讨论去,我们的医术就都增长啦!哈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