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由“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引发的一些话题

中医心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0/30
帖子
680
获得点赞
73
声望
28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语出内经,古时很多医家认为是伏气温病的病因,颇多发挥说法。验之临床,其实没有那么多奥义。和现代医学传染病的潜伏期也是压根没关系。

实质就是:得了温病,怎么也得找到个病因来由,好吧,找到了这句话顶上。这种为病找书上章句(或阴阳五行)的做法,是中医数千年来受客观条件制约下的陋习,阻碍中医的发展。与符合中医自身学术特点而找到的“反见表证,皆里证郁结,浮越于外,随见表证,实无表邪”;“若伏气温病,自里出表,乃先从血分,而后达于气分”等等实践结果明显有别,前一种是随文演义,后一种则是实践后对病因传变的描述。两者对临床的指导价值云泥有别。

建国后,大体对这八个字也是援引清代说法,冬天受寒,邪气潜伏,至春引发伏气温病。对此自已都是半信半疑,信心不足。
实质就是:外感邪气,直入血分(气分或其他病位),邪势日盛,逾时病发(相当于传染病的潜伏期到发病期),初诊即见营血分证型或气血两燔,抽搐;昏迷;出血一派里证。这就是中医伏气温病的病因病机。

关于“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八个字,蒲辅周老先生认为是身体差了,不能适应,冬天感寒病了(感冒,外感等等),春天也会受温邪而病(诸外感),
个人验之临床,外感常见,冬天病了,春天也病了。前后没到三个月,连病两次或更多(小儿多),天气变化,衣被薄厚,旁人传染,饮食荤素等等,都是病因缘由。
同样八个字,每个人所处环境见闻有异,生出不同见解,这也是中医学术,百家争鸣的特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