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11
- 帖子
- 2050
- 获得点赞
- 26
- 声望
- 0
- 年龄
- 47
品名:
黄柏
别名:
黄檗、檗木、檗皮等。
概述:
黄柏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享有盛誉。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除去外层粗皮的内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黄柏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 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名医别录》记载:"黄檗生汉中山谷及永昌"陶弘景曰:"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厚而色浅……";《蜀本草》转引《唐本草图经》云:黄檗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皮紧厚二、三分鲜黄产地分布:
黄檗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也有少量分布。主产于黑龙江饶河、尚志、虎林、伊春、桦南、木兰、宝清、延寿、庆安、海林、林口、集贤、萝北、穆棱、汤原、抚远、宾县、五常、鹤岗、鸡西、密山、宁安、巴彦、方正、绥棱、同江;吉林永吉、桦甸、蛟河、舒兰、盘石、靖宁、敦化、临江、抚松、珲春、汪清、梨树、东丰、辉南、安图、龙井、河龙、集安、柳河;辽宁桓仁、本溪、新宾、抚顺、清原、凤城、宽甸、辽阳、鞍山、海城、庄河、岫岩、开原、西丰、义县、绥中、营口、盖县。此外,河北抚宁、涞水、青龙、承德等地亦产。
黄皮树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湖北、云南;湖南、甘肃、广西、广东、安徽、浙江、福建也有少量分布。主产于贵州湄潭、剑河、务川、印江、凤冈、赫章、镇远;四川巫溪、城口、秀山、灌县、叙永、马边。此外,四川古蔺、灌县、彭县、大邑、夹江、广元、青川、旺苍、平武、云阳、巫溪、武隆、达县、白沙、万源、通县;陕西紫阳、镇巴、南郑;湖北鹤峰、神农架、巴东、利川、恩施、五峰、建始;贵州遵义、道真、赤水、沿河、桐梓、湄潭、织金、正安、剑河;湖南龙山、安化、慈利、绥宁、保靖;广西蒙山、资源、融水、全州已有大面积种植。
地方习用品:毛叶黄菠萝、胡菠萝均分布于东北的长白山区;镰刀叶黄皮树分布于云南;秃叶黄皮树分布于泰岭南坡以南各地;峨嵋黄皮树分布于四川;云南黄皮树分布于云南。
者上"。诸本草对黄柏植物形态、功能、主治、产地质量的描述,与现代应用,基本一致。
形态特征:
1、黄皮树 落叶乔木,高10-12米;树皮开裂,无加厚的木栓层,内层黄色。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5片,矩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小叶柄长1-3毫米,密被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短毛;萼片5;花瓣5-8;雄花有雄蕊5-6枚,退化雌蕊钻形;雌花有退化雄蕊5-6枚。果轴及果枝粗大,常密被短毛;浆果状核果球形,熟时黑色,有核5-6枚。
2、黄檗 树皮淡灰褐色,不规则网状纵沟裂,外层木栓发达。冬芽无顶芽,侧芽交互对生,单生于叶序凹陷处,为叶痕所包,具密绒毛,小枝橙黄色或黄褐色,无毛。叶,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3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叶缘有油脂点。花小单性异株,聚圆锥花序顶生,花黄绿色,萼片5,花瓣5,雄花的雄蕊5,雌花子房具短柄,5心皮、5室,每室1悬垂胚珠,花柱短粗,柱头5裂。核果宿存,圆球形,果皮浆质,有特殊气味,熟时紫黑色,果核内外皮黑色。厚骨质,胚乳薄。 生态环境:
黄柏的生境地理分布,因种不同,差异较大,黄菠萝垂直分布可达700米;黄皮树垂直分布可达1500米。
黄菠萝多生长在中、低山的中下腹及排水良好的河谷两岸缓地,土层干旱瘠薄的小山谷地也有分布,但生长不良。
黄皮树生长在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多在海拔1100-1200米的老林、灌木林中。秃叶黄皮树多在海拔1050-1800米的山坡。峨嵋黄柏多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低山中。
生物学特性:
黄菠萝适应性较强,为喜光耐寒树种。生育期不耐蔽荫,喜生于疏林中。幼龄阶段对霜冻特别敏感,往往生长在局部低湿处的幼树如无其它植物覆盖,顶芽或嫩稍常常被冻死,或树干多叉,型弯,而随树龄的增长,抗寒力增强。在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植土上生长良好,森林棕壤、森林灰化土也可正常生长,而粘土、沼泽土不宜生长。
黄皮树为较喜阴的树种,要求避风而稍有蔽荫的山间河谷及溪流附近,喜混生在杂木林中,在强烈日照及空旷环境下则生长不良。但生态幅度较广,高低山地均可生长,在海拔1 200-1500米的山区,气候比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快。
黄菠萝生长发育,一般于6月上中旬开花,雌花期仅3-5天,雄花期可达21天;9月中旬果实开始成熟,呈黑色。种子千粒重为12-15克。
天然黄菠萝结实树龄,因生境而异,生于空旷处为7-10年,生于林内则为20-30年。其生长速度因条件而异,在山坡下部的比坡顶的快。枝条萌发能力强,冬季采伐的树桩于翌春,可萌生新枝条,一般长度可达0.5-1.5米。黄菠萝木栓的形成,因树龄差异较大,有的个体幼苗时即有木栓,也有的个体15年生方生木栓。栓皮生长速度也因立地条件和个体而异,同为13年生,栓皮生长了12年的植株,在山坡上部的厚度为8毫米,山坡腹部的为11毫米,山坡下部的为10毫米。
黄菠萝幼苗1年生株高40-75厘米,茎粗0.39-0.82厘米。实生苗从10年生则进入生长盛期,可持续50年左右。生长习性:
黄菠萝适应性较强,为喜光耐寒树种。生育期不耐蔽荫,喜生于疏林中。幼龄阶段对霜冻特别敏感,往往生长在局部低湿处的幼树如无其它植物覆盖,顶芽或嫩稍常常被冻死,或树干多叉,型弯,而随树龄的增长,抗寒力增强。在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植土上生长良好,森林棕壤、森林灰化土也可正常生长,而粘土、沼泽土不宜生长。生长周期:
多年生植物,一般于定植后10-15年即可采收。
采收及加工:
1、采收 目前东北产区采收关黄柏,主要在采伐后的原木、伐根及枝叉上剥取,但在原木上剥光树皮,木材易干裂,降低材质。黑龙江省总结推广了原木环剥树皮方法效果很好。据报导,辽宁省和苏联霍金斯基黄菠萝栽植场,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在活黄柏树上(木栓及韧皮部)环剥树皮方法,为生产黄柏创出一条新路。其方法:于7月高温多湿季节进行环状剥皮,此时不仅树皮、木质部含水多,有粘液,易剥离,并能在冬季来临前生长的新皮有一定厚度,免受寒害;剥皮方法:每年可分段,按一定宽度进行环状割皮,以免养份消耗过大,树势不易恢复。剥皮时,切割深度以只割断表皮至木质部为度。剥皮处用薄膜或防潮纸严密包裹,于一周内保持形成层上的粘液不干,使分生组织有粘液保护新皮能迅速再生。再生树皮表面光滑,2年后其厚度与原生皮相近,剥皮后仍可再生,可重复数次。
川黄柏:一般于定植后10-15年即可采收。而南川和武隆要在20年以上才能采收。剥皮采收时间宜在6-7月,此时树身水分充足,比较容易剥皮。采收时将树砍倒,用刀横断皮层,再纵开一刀,剥下树皮、枝皮和根皮。
2、加工 剥下的树皮,除去粗皮,晒至半干时压平,再晒干。
黄柏
别名:
黄檗、檗木、檗皮等。
概述:
黄柏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享有盛誉。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除去外层粗皮的内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黄柏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 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名医别录》记载:"黄檗生汉中山谷及永昌"陶弘景曰:"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厚而色浅……";《蜀本草》转引《唐本草图经》云:黄檗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州山谷,皮紧厚二、三分鲜黄产地分布:
黄檗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也有少量分布。主产于黑龙江饶河、尚志、虎林、伊春、桦南、木兰、宝清、延寿、庆安、海林、林口、集贤、萝北、穆棱、汤原、抚远、宾县、五常、鹤岗、鸡西、密山、宁安、巴彦、方正、绥棱、同江;吉林永吉、桦甸、蛟河、舒兰、盘石、靖宁、敦化、临江、抚松、珲春、汪清、梨树、东丰、辉南、安图、龙井、河龙、集安、柳河;辽宁桓仁、本溪、新宾、抚顺、清原、凤城、宽甸、辽阳、鞍山、海城、庄河、岫岩、开原、西丰、义县、绥中、营口、盖县。此外,河北抚宁、涞水、青龙、承德等地亦产。
黄皮树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湖北、云南;湖南、甘肃、广西、广东、安徽、浙江、福建也有少量分布。主产于贵州湄潭、剑河、务川、印江、凤冈、赫章、镇远;四川巫溪、城口、秀山、灌县、叙永、马边。此外,四川古蔺、灌县、彭县、大邑、夹江、广元、青川、旺苍、平武、云阳、巫溪、武隆、达县、白沙、万源、通县;陕西紫阳、镇巴、南郑;湖北鹤峰、神农架、巴东、利川、恩施、五峰、建始;贵州遵义、道真、赤水、沿河、桐梓、湄潭、织金、正安、剑河;湖南龙山、安化、慈利、绥宁、保靖;广西蒙山、资源、融水、全州已有大面积种植。
地方习用品:毛叶黄菠萝、胡菠萝均分布于东北的长白山区;镰刀叶黄皮树分布于云南;秃叶黄皮树分布于泰岭南坡以南各地;峨嵋黄皮树分布于四川;云南黄皮树分布于云南。
者上"。诸本草对黄柏植物形态、功能、主治、产地质量的描述,与现代应用,基本一致。
形态特征:
1、黄皮树 落叶乔木,高10-12米;树皮开裂,无加厚的木栓层,内层黄色。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5片,矩圆状披针形至矩圆状卵形,小叶柄长1-3毫米,密被短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排成顶生圆锥花序,花序轴密被短毛;萼片5;花瓣5-8;雄花有雄蕊5-6枚,退化雌蕊钻形;雌花有退化雄蕊5-6枚。果轴及果枝粗大,常密被短毛;浆果状核果球形,熟时黑色,有核5-6枚。
2、黄檗 树皮淡灰褐色,不规则网状纵沟裂,外层木栓发达。冬芽无顶芽,侧芽交互对生,单生于叶序凹陷处,为叶痕所包,具密绒毛,小枝橙黄色或黄褐色,无毛。叶,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3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叶缘有油脂点。花小单性异株,聚圆锥花序顶生,花黄绿色,萼片5,花瓣5,雄花的雄蕊5,雌花子房具短柄,5心皮、5室,每室1悬垂胚珠,花柱短粗,柱头5裂。核果宿存,圆球形,果皮浆质,有特殊气味,熟时紫黑色,果核内外皮黑色。厚骨质,胚乳薄。 生态环境:
黄柏的生境地理分布,因种不同,差异较大,黄菠萝垂直分布可达700米;黄皮树垂直分布可达1500米。
黄菠萝多生长在中、低山的中下腹及排水良好的河谷两岸缓地,土层干旱瘠薄的小山谷地也有分布,但生长不良。
黄皮树生长在温和湿润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多在海拔1100-1200米的老林、灌木林中。秃叶黄皮树多在海拔1050-1800米的山坡。峨嵋黄柏多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低山中。
生物学特性:
黄菠萝适应性较强,为喜光耐寒树种。生育期不耐蔽荫,喜生于疏林中。幼龄阶段对霜冻特别敏感,往往生长在局部低湿处的幼树如无其它植物覆盖,顶芽或嫩稍常常被冻死,或树干多叉,型弯,而随树龄的增长,抗寒力增强。在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植土上生长良好,森林棕壤、森林灰化土也可正常生长,而粘土、沼泽土不宜生长。
黄皮树为较喜阴的树种,要求避风而稍有蔽荫的山间河谷及溪流附近,喜混生在杂木林中,在强烈日照及空旷环境下则生长不良。但生态幅度较广,高低山地均可生长,在海拔1 200-1500米的山区,气候比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快。
黄菠萝生长发育,一般于6月上中旬开花,雌花期仅3-5天,雄花期可达21天;9月中旬果实开始成熟,呈黑色。种子千粒重为12-15克。
天然黄菠萝结实树龄,因生境而异,生于空旷处为7-10年,生于林内则为20-30年。其生长速度因条件而异,在山坡下部的比坡顶的快。枝条萌发能力强,冬季采伐的树桩于翌春,可萌生新枝条,一般长度可达0.5-1.5米。黄菠萝木栓的形成,因树龄差异较大,有的个体幼苗时即有木栓,也有的个体15年生方生木栓。栓皮生长速度也因立地条件和个体而异,同为13年生,栓皮生长了12年的植株,在山坡上部的厚度为8毫米,山坡腹部的为11毫米,山坡下部的为10毫米。
黄菠萝幼苗1年生株高40-75厘米,茎粗0.39-0.82厘米。实生苗从10年生则进入生长盛期,可持续50年左右。生长习性:
黄菠萝适应性较强,为喜光耐寒树种。生育期不耐蔽荫,喜生于疏林中。幼龄阶段对霜冻特别敏感,往往生长在局部低湿处的幼树如无其它植物覆盖,顶芽或嫩稍常常被冻死,或树干多叉,型弯,而随树龄的增长,抗寒力增强。在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植土上生长良好,森林棕壤、森林灰化土也可正常生长,而粘土、沼泽土不宜生长。生长周期:
多年生植物,一般于定植后10-15年即可采收。
采收及加工:
1、采收 目前东北产区采收关黄柏,主要在采伐后的原木、伐根及枝叉上剥取,但在原木上剥光树皮,木材易干裂,降低材质。黑龙江省总结推广了原木环剥树皮方法效果很好。据报导,辽宁省和苏联霍金斯基黄菠萝栽植场,通过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在活黄柏树上(木栓及韧皮部)环剥树皮方法,为生产黄柏创出一条新路。其方法:于7月高温多湿季节进行环状剥皮,此时不仅树皮、木质部含水多,有粘液,易剥离,并能在冬季来临前生长的新皮有一定厚度,免受寒害;剥皮方法:每年可分段,按一定宽度进行环状割皮,以免养份消耗过大,树势不易恢复。剥皮时,切割深度以只割断表皮至木质部为度。剥皮处用薄膜或防潮纸严密包裹,于一周内保持形成层上的粘液不干,使分生组织有粘液保护新皮能迅速再生。再生树皮表面光滑,2年后其厚度与原生皮相近,剥皮后仍可再生,可重复数次。
川黄柏:一般于定植后10-15年即可采收。而南川和武隆要在20年以上才能采收。剥皮采收时间宜在6-7月,此时树身水分充足,比较容易剥皮。采收时将树砍倒,用刀横断皮层,再纵开一刀,剥下树皮、枝皮和根皮。
2、加工 剥下的树皮,除去粗皮,晒至半干时压平,再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