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11
- 帖子
- 2050
- 获得点赞
- 26
- 声望
- 0
- 年龄
- 47
品名:
菊花
别名:
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甜菊花、药菊等。
概述:
菊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公元7世纪就输出日本,是国内外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由于产地不同,商品分别称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及怀菊、川菊、资菊。
菊花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名医别录》记载了菊花"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明·《本草纲目》对菊花的名称、品种、形态、生长习性、性味、功效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又曰:"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
产地分布:
药用菊花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山东、陕西、广东、天津、山西、江苏、福建、江西、贵州等省。亳菊主产于安徽亳县、涡阳。滁菊主产于安徽全椒、滁县。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杭菊主产于浙江桐乡、海宁、嘉兴、湖州市郊。怀菊产于河南武陟、鹿邑、沁阳、博爱;河北安国、辛集、安平、定县;四川中江、苍溪、仪陇、开江;陕西蒲城、大荔;广东吴川、澄海、连县等。亳菊、滁菊、杭菊、怀菊为我国四大药用名菊。
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50-140厘米,全体密被白色绒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通常羽状深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半球形,苞片3-4层,绿色,被毛。舌状花雌性,位于边缘,舌片线状长圆形,白色、黄色、淡红色或淡紫色,雌蕊1。管状花两性,位于花序中央,黄色,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短圆形,花柱线形,柱头2裂。管状花也有不典型者。瘦果矩圆形,具4棱,光滑无毛。
生态环境:
药用菊花多栽培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气侯湿润的平原。亦有栽培于肥沃、湿润的缓坡地
生物学特性:
菊花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侯,能耐寒,但不耐旱。幼苗发育至孕蕾前气温较高的长日照天气,植株生长快,发育好。孕蕾至开花则需短日照。菊花能耐轻微的霜冻,冬天地上部分枯萎,宿根可以在长江以北安全露地越冬。菊花忌阴蔽怕干旱,缺水则生长缓慢,开花少,质量差。栽种菊花忌土壤水份过多,长期积水易烂根死苗。
菊花早春出苗,8月以前为营养生长期,9月日照时数缩短,陆续现蕾,花期为10-11月。生长习性:
菊花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侯,能耐寒,但不耐旱。
生长周期:
多年生植物。
采收及加工:
菊花采收一般于9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选晴天,早晨露水干后进行。以舌状花瓣展平、中央的管状花有8-9成散开时采摘为佳。各种菊花的采收与加工分述如下:
1、采收 (1)亳菊:在11月中、下旬分两次采收。在枝条分叉处将花枝折断,交错扎成小把,以利干燥。(2)滁菊: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根据开花先后逐朵采摘,一般3次采完。(3)贡菊:11月份分数次采摘,并摊开铺放。(4)杭菊:10月底至11月分3次采摘,传统分庆水花、二水花、三水花,头水花约占总产量的50%;隔6-7天采摘二水花,约占30%;摘三水花时大小全部摘光。(5)怀菊: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摘,收割时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
2、加工 (1)亳菊:采收后经阴干、硫黄熏白、晒干3个程序。阴干,亳菊花经风吹干,香气浓、功效好。或将花枝倒挂在屋檐下或室内通风处阴干。采收期遇雨,晒干或风吹干水滴后,再按上述方法阴干,避免烂花,20天左右八成干时,将花摘下,入熏房用硫黄熏白,用篓子装花,装花要松,装入数量不要超过篓子容量的3/4,以利于SO 2气体穿透。用5米(长)×4.5米(宽)×3米(高)的熏房熏花,1次可以叠放550只水果篓,用木棒、竹竿离地架起10-15厘米,不宜过多,以利SO 2流动。熏房密封,硫磺宜放在小铁锅内点燃。燃烧时熏房内氧气减少,火易熄灭,每隔一定时间,要将火锅移到室外将火挑旺,放回熏房。熏花时间与熏房的容积,花的数量,硫磺燃烧程度有关。一般熏1次,需连续24-36小时。平均每公斤硫磺可熏得干花20-30公斤。亳菊熏白后,再摊开,晒干。
(2)滁菊:采收后经摊晾、熏花、晒花3个程序,摊晾,鲜花晒1-2小时再进行加工,以防止花腐烂。熏花,将花放在竹筛上,置缸中或土坑上,放2-3层竹筛,密封,点燃硫磺熏2-3小时。100公斤鲜花用硫磺1公斤。以花瓣已经"出汗",变得柔软,现出细微皱纹为好。过嫩出晒后,花瓣成灰黄色,容易散瓣;过老,花瓣相互粘连结块,俗称作"并条"花。且不易干透。晒花,熏好的花要及时放到匾、竹筛或芦席上,晒4-5天,室内放1-2天,再晒,至手翻花内无潮湿感,手捏团放之即松,弹力大即成。晒花时不能直接放在地上,免被泥土等污染。忌用手翻花,防花色变锈。
(3)贡菊:贡菊干燥的传统方法是采用木炭为燃料,在特制的烘房内用烘笼烘焙干。因此贡菊花具有外形、色泽、滋味、香气保持不变的特点。具体方法是将采来的鲜花轻轻地放在烘笼上,烘笼下方有暗火燃烧的木炭,温度要求为60-70℃,烘焙2-3小时,花色白如象牙,即干。传统方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木炭消耗多,一人一昼夜仅能烘焙6-10公斤干花,质量亦难保证。近年,研制成功6HJ-8型热风式菊花烘干机。一人操作时,产干花1.5公斤,昼夜产干花36公斤。既节省燃料,花形与色泽又优于手工操作。
(4)杭菊:鲜花置竹匾上,于阳光下暴晒2小时,然后上笼、蒸花、干燥即可。上笼,将花放入蒸笼内,不宜铺得过厚,一般将花心向着两面,中间夹乱花,这样晒干后两面不见花蒂,形态较匀整美观。蒸花:菊花在蒸笼内放好后就可上蒸 ,蒸时注意火力猛而均匀,笼内温度保持90℃左右,锅内水不宜过多,以免水沸腾时漫浸菊花,形成"浦汤花"影响质量。每锅蒸约3-5分钟,过熟香味减弱,不易晒干。过生花色不白,影响质量。菊农判断蒸花生熟有两法:第一,蒸花时,在锅上贴一张浸湿的毛纸,蒸至毛纸干燥时,示已蒸好。第二,蒸花时,若水蒸汽在锅盖间隙横直喷出,说明花已蒸熟,即刻取出。干燥,蒸好的花放竹匾上暴晒,初晒时不能翻动,晚上收花时平放在室内,不能压,晒两天后翻1次,再晒3-4天,基本干燥后收起放数天还潮,再晒1-2天。至花心完全变硬即为干燥。若遇雨期,为防止菊花生霉,蒸后菊花可烘干,待天晴时,再晒。
(5)怀菊采摘的菊花置搭好的架子上经1-2个月阴干下架。下架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散花碎花。将收起的菊花,用清水喷洒均匀,每公斤用水2-4公斤,使花朵湿润,每百公斤用硫磺2公斤熏8小时左右至花色洁白即可。
菊花
别名:
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家菊、馒头菊、甜菊花、药菊等。
概述:
菊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公元7世纪就输出日本,是国内外药材市场的重要商品。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由于产地不同,商品分别称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及怀菊、川菊、资菊。
菊花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名医别录》记载了菊花"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明·《本草纲目》对菊花的名称、品种、形态、生长习性、性味、功效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又曰:"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厚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
产地分布:
药用菊花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山东、陕西、广东、天津、山西、江苏、福建、江西、贵州等省。亳菊主产于安徽亳县、涡阳。滁菊主产于安徽全椒、滁县。贡菊主产于安徽歙县。杭菊主产于浙江桐乡、海宁、嘉兴、湖州市郊。怀菊产于河南武陟、鹿邑、沁阳、博爱;河北安国、辛集、安平、定县;四川中江、苍溪、仪陇、开江;陕西蒲城、大荔;广东吴川、澄海、连县等。亳菊、滁菊、杭菊、怀菊为我国四大药用名菊。
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50-140厘米,全体密被白色绒毛。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通常羽状深裂。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半球形,苞片3-4层,绿色,被毛。舌状花雌性,位于边缘,舌片线状长圆形,白色、黄色、淡红色或淡紫色,雌蕊1。管状花两性,位于花序中央,黄色,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短圆形,花柱线形,柱头2裂。管状花也有不典型者。瘦果矩圆形,具4棱,光滑无毛。
生态环境:
药用菊花多栽培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气侯湿润的平原。亦有栽培于肥沃、湿润的缓坡地
生物学特性:
菊花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侯,能耐寒,但不耐旱。幼苗发育至孕蕾前气温较高的长日照天气,植株生长快,发育好。孕蕾至开花则需短日照。菊花能耐轻微的霜冻,冬天地上部分枯萎,宿根可以在长江以北安全露地越冬。菊花忌阴蔽怕干旱,缺水则生长缓慢,开花少,质量差。栽种菊花忌土壤水份过多,长期积水易烂根死苗。
菊花早春出苗,8月以前为营养生长期,9月日照时数缩短,陆续现蕾,花期为10-11月。生长习性:
菊花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侯,能耐寒,但不耐旱。
生长周期:
多年生植物。
采收及加工:
菊花采收一般于9月下旬至12月上旬,选晴天,早晨露水干后进行。以舌状花瓣展平、中央的管状花有8-9成散开时采摘为佳。各种菊花的采收与加工分述如下:
1、采收 (1)亳菊:在11月中、下旬分两次采收。在枝条分叉处将花枝折断,交错扎成小把,以利干燥。(2)滁菊: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根据开花先后逐朵采摘,一般3次采完。(3)贡菊:11月份分数次采摘,并摊开铺放。(4)杭菊:10月底至11月分3次采摘,传统分庆水花、二水花、三水花,头水花约占总产量的50%;隔6-7天采摘二水花,约占30%;摘三水花时大小全部摘光。(5)怀菊: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摘,收割时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
2、加工 (1)亳菊:采收后经阴干、硫黄熏白、晒干3个程序。阴干,亳菊花经风吹干,香气浓、功效好。或将花枝倒挂在屋檐下或室内通风处阴干。采收期遇雨,晒干或风吹干水滴后,再按上述方法阴干,避免烂花,20天左右八成干时,将花摘下,入熏房用硫黄熏白,用篓子装花,装花要松,装入数量不要超过篓子容量的3/4,以利于SO 2气体穿透。用5米(长)×4.5米(宽)×3米(高)的熏房熏花,1次可以叠放550只水果篓,用木棒、竹竿离地架起10-15厘米,不宜过多,以利SO 2流动。熏房密封,硫磺宜放在小铁锅内点燃。燃烧时熏房内氧气减少,火易熄灭,每隔一定时间,要将火锅移到室外将火挑旺,放回熏房。熏花时间与熏房的容积,花的数量,硫磺燃烧程度有关。一般熏1次,需连续24-36小时。平均每公斤硫磺可熏得干花20-30公斤。亳菊熏白后,再摊开,晒干。
(2)滁菊:采收后经摊晾、熏花、晒花3个程序,摊晾,鲜花晒1-2小时再进行加工,以防止花腐烂。熏花,将花放在竹筛上,置缸中或土坑上,放2-3层竹筛,密封,点燃硫磺熏2-3小时。100公斤鲜花用硫磺1公斤。以花瓣已经"出汗",变得柔软,现出细微皱纹为好。过嫩出晒后,花瓣成灰黄色,容易散瓣;过老,花瓣相互粘连结块,俗称作"并条"花。且不易干透。晒花,熏好的花要及时放到匾、竹筛或芦席上,晒4-5天,室内放1-2天,再晒,至手翻花内无潮湿感,手捏团放之即松,弹力大即成。晒花时不能直接放在地上,免被泥土等污染。忌用手翻花,防花色变锈。
(3)贡菊:贡菊干燥的传统方法是采用木炭为燃料,在特制的烘房内用烘笼烘焙干。因此贡菊花具有外形、色泽、滋味、香气保持不变的特点。具体方法是将采来的鲜花轻轻地放在烘笼上,烘笼下方有暗火燃烧的木炭,温度要求为60-70℃,烘焙2-3小时,花色白如象牙,即干。传统方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木炭消耗多,一人一昼夜仅能烘焙6-10公斤干花,质量亦难保证。近年,研制成功6HJ-8型热风式菊花烘干机。一人操作时,产干花1.5公斤,昼夜产干花36公斤。既节省燃料,花形与色泽又优于手工操作。
(4)杭菊:鲜花置竹匾上,于阳光下暴晒2小时,然后上笼、蒸花、干燥即可。上笼,将花放入蒸笼内,不宜铺得过厚,一般将花心向着两面,中间夹乱花,这样晒干后两面不见花蒂,形态较匀整美观。蒸花:菊花在蒸笼内放好后就可上蒸 ,蒸时注意火力猛而均匀,笼内温度保持90℃左右,锅内水不宜过多,以免水沸腾时漫浸菊花,形成"浦汤花"影响质量。每锅蒸约3-5分钟,过熟香味减弱,不易晒干。过生花色不白,影响质量。菊农判断蒸花生熟有两法:第一,蒸花时,在锅上贴一张浸湿的毛纸,蒸至毛纸干燥时,示已蒸好。第二,蒸花时,若水蒸汽在锅盖间隙横直喷出,说明花已蒸熟,即刻取出。干燥,蒸好的花放竹匾上暴晒,初晒时不能翻动,晚上收花时平放在室内,不能压,晒两天后翻1次,再晒3-4天,基本干燥后收起放数天还潮,再晒1-2天。至花心完全变硬即为干燥。若遇雨期,为防止菊花生霉,蒸后菊花可烘干,待天晴时,再晒。
(5)怀菊采摘的菊花置搭好的架子上经1-2个月阴干下架。下架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散花碎花。将收起的菊花,用清水喷洒均匀,每公斤用水2-4公斤,使花朵湿润,每百公斤用硫磺2公斤熏8小时左右至花色洁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