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1/11
- 帖子
- 2050
- 获得点赞
- 26
- 声望
- 0
- 年龄
- 47
品名:
白及
英文名Bletilla Rhizome
拉丁名Rhizoma Bletillae Striatae
别名:
甘根、白根、白给、白芨、冰球子、白鸟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白鸡娃、连角芨草、紫兰。
概述:
白及以块茎供药用,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白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李时珍曰:"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历代本草对其植物形态、生药性状有简要描述,如陶弘景曰:"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间有毛可以作糊"。韩保昇曰:"叶似初生棕苗叶及藜芦。三、四月抽苔,开紫花,根似菱,有三角,白色,角头生芽。"苏颂曰:"春生苗,长1尺许。叶似并榈,两指大, 青色。夏开紫花。"李时珍曰:"一科止抽一茎,开花长寸许,红紫色,中心如舌,其根如棱米,有脐,如凫茈之脐,又如扁扁螺旋纹,性难平'。这些描述与现代各地白及主疏商品的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均相符。
产地分布:
主产于贵州安龙、兴义、都匀,四川内江、温江、绵阳,湖南大康、桑植,湖北咸宁、鹤峰、始康,安徽池州、徽州,河南灵宝、栾川,浙江临海、淳安、陕西渭南等地及云南、江西、甘肃、江苏、广西等省区,以贵州产量最多,质量亦好。
白及作为野生珍奇药材,经过多年无度采挖,资源量急剧减少,已经列入世界濒危植物保护品种。目前,只有贵州、云南、四川尚能为市场提供货源,其它一些产区已经枯竭,无法为市场提供批量货源。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4-5片,狭矩圆形或披针形,基部下延成鞘,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8朵;苞片1,早落;花大,紫色或淡红色;萼片狭矩圆形,与花瓣近等长,长2.8-3cm,唇瓣白色或具紫脉,先端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中央具5褶片,侧裂片合抱蕊柱;蕊柱两侧有窄翅,柱头顶端有1雄蕊;子房下位,扭曲。蒴果圆柱形,具6纵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生态环境:
生于山野、山谷潮湿处。 生物学特性:
生长习性:
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对土壤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多年生草本,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长周期:
多年生植物,一般栽后第4年采收。
采收加工:
多在8-10月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立即加工,否则易变黑。分拣大小,投入沸水中煮(或蒸)3-5分钟至内无白心时取出,晒至半干,去外皮后再晒至全干。
1、采收白芨栽种后,于第4年10月当茎叶黄枯时采收。此时,地下块茎已长成 8-12个,相当拥挤,过迟采收,生长不良。采挖时,先清除地上残茎枯叶,然后用二齿耙小心挖取块茎抖去泥土,运回加工。
2、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不去须根,先选留具老杆的块茎作种栽。然后,剪去茎杆,放入箩筐内,置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用足踩去粗皮,洗净泥土投入沸水中煮5-10分钟,至块茎内无白心时,捞出晒干。若遇阴雨天可炕干。炕5-6小时,待表皮干硬后,再用硫黄熏蒸12小时,每100公斤鲜块茎,用硫黄0.2公斤,熏透心后取出炕至全干。硫黄熏蒸后,白芨下霉变,不虫蛀,且色泽洁白透明。然后,放入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与须根,筛去灰渣即成。
炮制:
白及 将原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2-3日,捞起,晾至湿度适宜,切0.3cm厚横片或顺片,晒干,又称"白芨片"。
白及粉 取净白芨片,晒干,研细粉,过筛。成品显灰白色。
白及
英文名Bletilla Rhizome
拉丁名Rhizoma Bletillae Striatae
别名:
甘根、白根、白给、白芨、冰球子、白鸟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白鸡娃、连角芨草、紫兰。
概述:
白及以块茎供药用,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白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李时珍曰:"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历代本草对其植物形态、生药性状有简要描述,如陶弘景曰:"叶似杜若,根形似菱米,节间有毛可以作糊"。韩保昇曰:"叶似初生棕苗叶及藜芦。三、四月抽苔,开紫花,根似菱,有三角,白色,角头生芽。"苏颂曰:"春生苗,长1尺许。叶似并榈,两指大, 青色。夏开紫花。"李时珍曰:"一科止抽一茎,开花长寸许,红紫色,中心如舌,其根如棱米,有脐,如凫茈之脐,又如扁扁螺旋纹,性难平'。这些描述与现代各地白及主疏商品的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均相符。
产地分布:
主产于贵州安龙、兴义、都匀,四川内江、温江、绵阳,湖南大康、桑植,湖北咸宁、鹤峰、始康,安徽池州、徽州,河南灵宝、栾川,浙江临海、淳安、陕西渭南等地及云南、江西、甘肃、江苏、广西等省区,以贵州产量最多,质量亦好。
白及作为野生珍奇药材,经过多年无度采挖,资源量急剧减少,已经列入世界濒危植物保护品种。目前,只有贵州、云南、四川尚能为市场提供货源,其它一些产区已经枯竭,无法为市场提供批量货源。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4-5片,狭矩圆形或披针形,基部下延成鞘,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8朵;苞片1,早落;花大,紫色或淡红色;萼片狭矩圆形,与花瓣近等长,长2.8-3cm,唇瓣白色或具紫脉,先端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中央具5褶片,侧裂片合抱蕊柱;蕊柱两侧有窄翅,柱头顶端有1雄蕊;子房下位,扭曲。蒴果圆柱形,具6纵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生态环境:
生于山野、山谷潮湿处。 生物学特性:
生长习性:
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对土壤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多年生草本,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长周期:
多年生植物,一般栽后第4年采收。
采收加工:
多在8-10月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立即加工,否则易变黑。分拣大小,投入沸水中煮(或蒸)3-5分钟至内无白心时取出,晒至半干,去外皮后再晒至全干。
1、采收白芨栽种后,于第4年10月当茎叶黄枯时采收。此时,地下块茎已长成 8-12个,相当拥挤,过迟采收,生长不良。采挖时,先清除地上残茎枯叶,然后用二齿耙小心挖取块茎抖去泥土,运回加工。
2、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不去须根,先选留具老杆的块茎作种栽。然后,剪去茎杆,放入箩筐内,置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用足踩去粗皮,洗净泥土投入沸水中煮5-10分钟,至块茎内无白心时,捞出晒干。若遇阴雨天可炕干。炕5-6小时,待表皮干硬后,再用硫黄熏蒸12小时,每100公斤鲜块茎,用硫黄0.2公斤,熏透心后取出炕至全干。硫黄熏蒸后,白芨下霉变,不虫蛀,且色泽洁白透明。然后,放入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与须根,筛去灰渣即成。
炮制:
白及 将原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2-3日,捞起,晾至湿度适宜,切0.3cm厚横片或顺片,晒干,又称"白芨片"。
白及粉 取净白芨片,晒干,研细粉,过筛。成品显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