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8/08
- 帖子
- 442
- 获得点赞
- 153
- 声望
- 43
- 年龄
- 55
17、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注:太阳病三日,乃不定之词,不可拘泥,意思是得太阳病已有一段时间。已发汗,指已经用过了发汗之法。若吐,若下,若温针,指汗不如法,病邪不除,又采取了或下,或吐,或温针的治法。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是说采取了上面种种治法之后,病仍不解。所谓不解,乃是指太阳病发生了变证而不愈,并非是最初之太阳表证不愈,若只是最初之太阳表证未愈,则桂枝则中与也,就不会不中与也。坏病,即变证也。既然太阳表证发生了变证,成了坏病,那么,又当如何治疗呢?在这里,张仲景给出了我们一个原则,那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也即上条所述之太阳病误治后,气不上冲后的治疗原则。在后面,张仲景给出了我们许多对于坏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实例,这里不一一叙述。又,伸而广之,此原则不仅适用于太阳表证治不如法或误治之后的变证,也适用于所有的疾病。张仲景在整部《伤寒论》中时时处处展示给我们的,是治病之法,疾病之机,而不仅仅是一些治病的方子。《伤寒论》中的方子,都是紧紧围绕病机而设的,机变,方必变。故尔,我们学习《伤寒论》,要深入理解仲景展示给我们的疾病之机与治病之法,才能学得好。仅仅背诵一些条文,几个方子是不够的。
18、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注: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乃太阳伤寒,虽所述甚简,然太阳伤寒诸症自见于言外,非太阳中风也,当用麻黄汤治疗,故,桂枝汤不可与之也。因为桂枝汤解肌祛风,为发汗缓剂,太阳伤寒用之,为病重药轻,容易发变证。结合第十六条精神,太阳伤寒误下之后,仲景提示可与桂枝汤,这里却叮嘱不可与也,足见仲景治病的灵活,绝没有一丝一毫的教条主义,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现在,我们治病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
注:太阳病三日,乃不定之词,不可拘泥,意思是得太阳病已有一段时间。已发汗,指已经用过了发汗之法。若吐,若下,若温针,指汗不如法,病邪不除,又采取了或下,或吐,或温针的治法。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是说采取了上面种种治法之后,病仍不解。所谓不解,乃是指太阳病发生了变证而不愈,并非是最初之太阳表证不愈,若只是最初之太阳表证未愈,则桂枝则中与也,就不会不中与也。坏病,即变证也。既然太阳表证发生了变证,成了坏病,那么,又当如何治疗呢?在这里,张仲景给出了我们一个原则,那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也即上条所述之太阳病误治后,气不上冲后的治疗原则。在后面,张仲景给出了我们许多对于坏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实例,这里不一一叙述。又,伸而广之,此原则不仅适用于太阳表证治不如法或误治之后的变证,也适用于所有的疾病。张仲景在整部《伤寒论》中时时处处展示给我们的,是治病之法,疾病之机,而不仅仅是一些治病的方子。《伤寒论》中的方子,都是紧紧围绕病机而设的,机变,方必变。故尔,我们学习《伤寒论》,要深入理解仲景展示给我们的疾病之机与治病之法,才能学得好。仅仅背诵一些条文,几个方子是不够的。
18、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注: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乃太阳伤寒,虽所述甚简,然太阳伤寒诸症自见于言外,非太阳中风也,当用麻黄汤治疗,故,桂枝汤不可与之也。因为桂枝汤解肌祛风,为发汗缓剂,太阳伤寒用之,为病重药轻,容易发变证。结合第十六条精神,太阳伤寒误下之后,仲景提示可与桂枝汤,这里却叮嘱不可与也,足见仲景治病的灵活,绝没有一丝一毫的教条主义,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现在,我们治病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