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54
- 声望
- 63
- 年龄
- 63
百度百科中医词条编辑录(005条)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前 言
闲暇工作之余,喜欢上网浏览,百度搜索,查阅资料,以备临床之需。久之,便发现百度百科中某些中医学词条的解释有欠尽完善之处,遂搜求医史文献,查考相关典籍,予以补漏拾缺,以求完善。截止目前,共参与编辑词条319条(极少数词条编辑2-3次),并创建词条43条,复杂版本数104条,字数约10万字,而且成为核心用户(编辑通过率≥85%,复杂版本数≥50条)。某些相关词条内容有雷同之处,并非为凑数,乃为完善该词条内容,特此说明。
下面是在百度百科词条中参与编辑的第005条。内容若与此不尽一致,或系贤达之士予以重新编辑之故。
005 房颤脉
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后脉象也随之变化,出现多种异常脉象。由房颤而形成的脉象叫房颤脉。
房颤通过心电图确诊,脉象靠三指体会。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诊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所诊断的脉象则各异。当确诊房颤时,此时切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明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有帮助。临床常见的房颤有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脉象不尽相同。
阵发性房颤,因心房快速不协调乱颤,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室率多在100~180次/分之间。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可确诊。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脉率>100次/分(脉率少于心率,脉短绌),快慢不一;脉搏力量强弱不等。强的脉搏应指明显,浮大而长;弱的脉搏应指不足,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弱之间显得节律散乱,错杂不齐,脉率无法数清。此阵发性快速房颤脉正与中医怪脉的解索脉和28病脉中的散(涩)脉相合。
慢性持续性房颤,因心室率已下降,脉率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脉律虽不齐,但脉率渐可数清,快慢不等,脉力不匀。此时已无浮大散乱之象,特别是脉率在60~80次/分的脉搏跳动中,指下应指不足、短小无力、间歇之感甚明。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调,短止而涩,沉细难寻。此慢性持续性房颤脉当为涩(短)脉。
慢性房颤,当脉率下降至60次/分以下时,会变得慢而节律相对规则。此时脉律相对规整,脉力相对均匀,脉率迟缓。指下呈现迟(细)沉涩(短)之脉象。因室率迟缓,容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心律失常,此时脉象,迟细短涩而一止。此止脉,或是“迟缓一止,止无定数”之结,或是“脉来一止,良久方来”之代,或是结代脉同见。此等脉象可称“结涩”或“结代而涩”。脉形可细,脉位可沉,脉率必迟。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前 言
闲暇工作之余,喜欢上网浏览,百度搜索,查阅资料,以备临床之需。久之,便发现百度百科中某些中医学词条的解释有欠尽完善之处,遂搜求医史文献,查考相关典籍,予以补漏拾缺,以求完善。截止目前,共参与编辑词条319条(极少数词条编辑2-3次),并创建词条43条,复杂版本数104条,字数约10万字,而且成为核心用户(编辑通过率≥85%,复杂版本数≥50条)。某些相关词条内容有雷同之处,并非为凑数,乃为完善该词条内容,特此说明。
下面是在百度百科词条中参与编辑的第005条。内容若与此不尽一致,或系贤达之士予以重新编辑之故。
005 房颤脉
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后脉象也随之变化,出现多种异常脉象。由房颤而形成的脉象叫房颤脉。
房颤通过心电图确诊,脉象靠三指体会。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诊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所诊断的脉象则各异。当确诊房颤时,此时切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明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有帮助。临床常见的房颤有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脉象不尽相同。
阵发性房颤,因心房快速不协调乱颤,导致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室率多在100~180次/分之间。此时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可确诊。脉诊,脉律绝对不规则;脉率>100次/分(脉率少于心率,脉短绌),快慢不一;脉搏力量强弱不等。强的脉搏应指明显,浮大而长;弱的脉搏应指不足,短小无力不足位。强弱之间显得节律散乱,错杂不齐,脉率无法数清。此阵发性快速房颤脉正与中医怪脉的解索脉和28病脉中的散(涩)脉相合。
慢性持续性房颤,因心室率已下降,脉率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脉律虽不齐,但脉率渐可数清,快慢不等,脉力不匀。此时已无浮大散乱之象,特别是脉率在60~80次/分的脉搏跳动中,指下应指不足、短小无力、间歇之感甚明。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三五不调,短止而涩,沉细难寻。此慢性持续性房颤脉当为涩(短)脉。
慢性房颤,当脉率下降至60次/分以下时,会变得慢而节律相对规则。此时脉律相对规整,脉力相对均匀,脉率迟缓。指下呈现迟(细)沉涩(短)之脉象。因室率迟缓,容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早搏等心律失常,此时脉象,迟细短涩而一止。此止脉,或是“迟缓一止,止无定数”之结,或是“脉来一止,良久方来”之代,或是结代脉同见。此等脉象可称“结涩”或“结代而涩”。脉形可细,脉位可沉,脉率必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