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行业“领头羊”步履更坚实

李建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3/28
帖子
3559
获得点赞
10
声望
38
年龄
39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落户北中医
行业“领头羊”步履更坚实
本报记者 徐雪莉
编者按: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北京中医药大学,近日再传喜讯。日前,该校已成功跻身“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序列,这也是中医药高校的唯一。进入该平台意味着什么,将为学校带来哪些深远影响……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该校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伟。
炎夏,是一年一度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刻。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光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除了这个响当当的、体现学校层次的“金字招牌”之外,这一项目又将为学校带来哪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变化呢?
国家财政持续注资
近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211”建设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该校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伟。说起近日该校跻身“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序列,他掩不住满脸的喜悦之情。他说:“有了这个项目,我们就找到了科研与教学结合的新突破点,是对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的有力支持。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学校将继续突出优势学科,以点带面,整体拉动,让学校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据王伟介绍,2011~201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共5000万元,分别用于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以及改革措施五个方面。在制订长期规划的基础上,国家将持续注资,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学校以“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证候研究”、“中医药防治脑病的研究”、“中药新药创制研究”为主攻方向,汇聚学科队伍,营造学科文化,形成学科前沿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中医药学理论、方法、技术研发平台。
他说,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基础设施不全,实验室设备条件相对较差,学科单一,很难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的科研创新活动。因此,虽然具备高校人才汇聚、老中青科研人员梯队合理的有利条件,却没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有了这个项目的支持,学校做科研就有了支撑,就能够将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以往没条件,有些科研项目是一两个教授“单干”,出成果就比较难。现在就可以探索组成一支志同道合、多学科交叉的团队。比如让搞临床的、化学的、制剂的、药理的、毒理等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创新团队,联合进行中药新药的研究,这样的科研团队就更加科学、高效了。
让优势学科更强势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关注优势学科,而不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它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注重学科结构调整以及学科交叉,以提高该学科科技创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王伟介绍,在高校发展方面,国家将整体进入“985工程”建设的高校定位于世界一流大学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这类高校学科多样,实力都比较强,能够四处开花、全面推进。而某些农、林、水、地、矿、油类高校,整体进入“985工程”建设有困难,但部分学科又是国家和行业发展亟待突破的领域,让这类学科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优先发展,以带动学校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正如邓小平的著名论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在没有条件让各个学科“齐头并进”的情况下,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自身多年积累以及国家、行业需要,精心选择了“中医藏象研究”、“中医证候研究”、“中医药防治脑病的研究”、“中药新药创制研究”四大领域集中攻关,以占据世界领先水平。
王伟说:“北京中医药大学一定要在某几个方面有所突破,让大家知道学校的优势是什么。比如一说到清华的材料、建筑,它的研究水平大家都认可、都服气,我们就是要通过建设这个平台,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
撬动高校教改
高校教改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更是困难重重,始终没有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径。
据介绍,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最早模式是师带徒,它一度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从1956年开始,我国政府移植原苏联医学教育模式先后建立了一大批中医院校,形成了多专业、多层次、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中医学校教育体系,开始批量培养中医人才。
王伟说:“按照前苏联模式,培养拧螺丝的学生,出来后就是拧螺丝的专家,别的啥都不会。我认为,大学应该是基础性的,应该将批量化生产和中医学强调的个性化培养结合起来,为各类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
目前中医药院校学科单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状饱受诟病,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对学科之间相互支撑、交叉融合、集合创新的有效途径,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教学科研方式的变革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也许能够为中医药院校教改有所触动。
可以预见,经过第一期两年的建设,学校引进一大批高、精、尖的科研设备,聘请或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家,为在校师生提供一系列参与科研项目机会。科研平台建起来了、研究生优秀论文成果奖励力度加大了、研究生“暑期学校”开起来了、学术沙龙热闹起来了……改变正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中医药院校“领头羊”步履更坚实,向更高的科学山峰前进。
链接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1998年5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教育部领导在庆典上建议,今后连续3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建议得到了原则上的肯定,这是“985工程”的名称由来。目前,我国共有38所“985工程”高校,是高校中的“第一梯队”。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得名于“面向21世纪,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思路。目前,我国共有112所“211工程”高校(与“985工程”建设高校有交叉)。
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工程”、“211工程”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教育部和财政部自2006年开始试点实施,其建设方式采用“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模式,项目建设单位从属于“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但不属于“985工程”建设的学校中选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