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0/05
- 帖子
- 616
- 获得点赞
- 0
- 声望
- 0
与马桢伟先生商榷中西医明理沟通【十四】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 郝守玉
你在回复中说;【没错!道与抽象出来的客观规律相一致【理】,道等同于真理,而且是绝对真理,然系统论、混沌理论、系统生物论……一切科学理论都只能是人类有限阶段、有限认识归纳的相对真理,随着时代的进步还将得到不断修正,实离开道远矣!岂能与‘道’划等号?而且道决不仅仅与人类的主观抽象反映-真理相一致,道还是全部客观世界(大自然)全部物质、能量、信息客观运动的全过程,不管是人类已经认识的、还是有待认识的物质、能量、信息运动都是道。故道岂能和系统论划等号!】
我认为《老子.道德经》是对宇宙整体系统客观规律,应用中国文化概念语言方式,表达描述的有机哲学、系统哲学理论。与西方的系统论科学、生态系统论科学所反映的宇宙整体系统客观规律是一致的,只是概念语言不同而已。
正如道德知音网"作者,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第一主席 熊春锦在海外老子研究一文中说,【《老子?德道经》最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协调性,她和西方以逻辑推理反复试验分析的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大系统论就藏在其中,所以西方科学家才回过头来,掀起了西方的老学研究热潮】。【一般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和我国系统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先生则早就指出:当代危机迫使我们考虑整个社会、整个全球,而不是一个国家、一个群体、一个局部。他们认为挑战已变得如此严峻紧迫,以至于我们不能再沿用过去西方的思维摸式去处理问题,需要新的东方式的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去考虑解决问题,而老子的“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正是系統论的方法,天人合一,“中气以为和”都是一元系统论的最佳方案】。
【海登堡则說:“难道大自然有可能像我们在这个实验中看到的那么荒唐吗?”,这里许多荒唐的事情用现代物理都是讲不通,解释不了的。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东西呢?F·卡普拉讲,近代物理学再次为我们表明,有形物体不是截然分开的实体,而是和它们的环境不可分开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性质是根据与世界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来了解的。若不是存在着宇宙的遥远部分,我们日常的环境也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我们日常的经验从最小的细节直到宇宙巨大的尺度的特征都是紧密联系的,以至不能指望把两者分开。老子所说的:“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其实就是自然的总法则】。
【韩国的系统学家李永辟(Rhee Yong Pil)1997年的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老子的《道德经》,并且将它用于解释近代物理理论学中不少现象和观点,他甚至认为也许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详细介绍了卡普拉的一系列书和文章,并且将它们与《道德经》相比较。《道德经》也被社会学家们用来更深入地观察社会系统的动态过程。普里斯曼(Pressman)在1992年的文章中,把系统方法论与东方的方法论进行综合,认为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方法论】。
探索者在《伟大老子与“系统论”及“天之道”和“人之道”的系统论意义》一文中也认为;【在二千五百年之前,老子所阐发的:“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就是一个系统论问题】。
【在这里它不仅是把天地和人间都作为一般的大系统来研究,而且还把它们作为两个自组织系统来研究的;不仅一般地、形象地、概括地总结出它们各自的规律和其差异,而且还明确地指出“大制不割”,人类社会是天地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天地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规律的“人之道”也应服从于天地整体规律的“天之道”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的科学命题;不仅提出了“反馈”的一般概念,还明确地提出了“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
【在阐明天地这个大系统的特点时,他言简意赅、形象逼真地描述道:“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他说天地像一个“不倒翁”,是一个负反馈系统,它有一种使其能保持自身稳定发展的机制。回顾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进化史,这个论断基本上,从整体上来说是正确的,它正确地概括了宇宙起源和发育,以及由于地质均变而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下进化的生物界,现在的天地正是具有负反馈机制的远古天地的自然发展结果。但从其局部来看,其中也有许多突变、飞跃。这也是他的局限性。在我们历史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中,也充斥着许多无序、不稳、混乱、突变、飞跃的过程,它是一个丰富多采的沸腾世界。“天之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实际上是“道”的“反弱”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对立统一螺旋发展特性在自然界中所呈现的一种整体效果】。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系统科学离开道并不遥远,只是由于系统科学与道德经所运用的概念语言不同,我们又没有以系统论为导向进行中西文化、中西医学的沟通,所以看不出它们的共同之处,误认为两者相距甚远,事实上正如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无处不在,系统论原则是对无处不在的系统的客观事实的反映。(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515页)。你也认为;【道也无处不在,道还是全部客观世界(大自然)全部物质、能量、信息客观运动的全过程,不管是人类已经认识的、还是有待认识的物质、能量、信息运动都是道】。故道和系统论是可以相互沟通的,而且中西医学以道、理、气、阴阳等一级概念的相互沟通,应该以中西文化的道与系统论之间的沟通为基础。我们两个讨论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也必须首先要搞清楚道与系统论的沟通问题。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 郝守玉
你在回复中说;【没错!道与抽象出来的客观规律相一致【理】,道等同于真理,而且是绝对真理,然系统论、混沌理论、系统生物论……一切科学理论都只能是人类有限阶段、有限认识归纳的相对真理,随着时代的进步还将得到不断修正,实离开道远矣!岂能与‘道’划等号?而且道决不仅仅与人类的主观抽象反映-真理相一致,道还是全部客观世界(大自然)全部物质、能量、信息客观运动的全过程,不管是人类已经认识的、还是有待认识的物质、能量、信息运动都是道。故道岂能和系统论划等号!】
我认为《老子.道德经》是对宇宙整体系统客观规律,应用中国文化概念语言方式,表达描述的有机哲学、系统哲学理论。与西方的系统论科学、生态系统论科学所反映的宇宙整体系统客观规律是一致的,只是概念语言不同而已。
正如道德知音网"作者,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第一主席 熊春锦在海外老子研究一文中说,【《老子?德道经》最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协调性,她和西方以逻辑推理反复试验分析的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大系统论就藏在其中,所以西方科学家才回过头来,掀起了西方的老学研究热潮】。【一般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和我国系统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先生则早就指出:当代危机迫使我们考虑整个社会、整个全球,而不是一个国家、一个群体、一个局部。他们认为挑战已变得如此严峻紧迫,以至于我们不能再沿用过去西方的思维摸式去处理问题,需要新的东方式的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去考虑解决问题,而老子的“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正是系統论的方法,天人合一,“中气以为和”都是一元系统论的最佳方案】。
【海登堡则說:“难道大自然有可能像我们在这个实验中看到的那么荒唐吗?”,这里许多荒唐的事情用现代物理都是讲不通,解释不了的。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东西呢?F·卡普拉讲,近代物理学再次为我们表明,有形物体不是截然分开的实体,而是和它们的环境不可分开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性质是根据与世界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来了解的。若不是存在着宇宙的遥远部分,我们日常的环境也就无法继续存在下去,我们日常的经验从最小的细节直到宇宙巨大的尺度的特征都是紧密联系的,以至不能指望把两者分开。老子所说的:“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其实就是自然的总法则】。
【韩国的系统学家李永辟(Rhee Yong Pil)1997年的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老子的《道德经》,并且将它用于解释近代物理理论学中不少现象和观点,他甚至认为也许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详细介绍了卡普拉的一系列书和文章,并且将它们与《道德经》相比较。《道德经》也被社会学家们用来更深入地观察社会系统的动态过程。普里斯曼(Pressman)在1992年的文章中,把系统方法论与东方的方法论进行综合,认为可以形成一个新的方法论】。
探索者在《伟大老子与“系统论”及“天之道”和“人之道”的系统论意义》一文中也认为;【在二千五百年之前,老子所阐发的:“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第七十七章》)“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就是一个系统论问题】。
【在这里它不仅是把天地和人间都作为一般的大系统来研究,而且还把它们作为两个自组织系统来研究的;不仅一般地、形象地、概括地总结出它们各自的规律和其差异,而且还明确地指出“大制不割”,人类社会是天地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天地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规律的“人之道”也应服从于天地整体规律的“天之道”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的科学命题;不仅提出了“反馈”的一般概念,还明确地提出了“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
【在阐明天地这个大系统的特点时,他言简意赅、形象逼真地描述道:“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他说天地像一个“不倒翁”,是一个负反馈系统,它有一种使其能保持自身稳定发展的机制。回顾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进化史,这个论断基本上,从整体上来说是正确的,它正确地概括了宇宙起源和发育,以及由于地质均变而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下进化的生物界,现在的天地正是具有负反馈机制的远古天地的自然发展结果。但从其局部来看,其中也有许多突变、飞跃。这也是他的局限性。在我们历史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中,也充斥着许多无序、不稳、混乱、突变、飞跃的过程,它是一个丰富多采的沸腾世界。“天之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实际上是“道”的“反弱”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对立统一螺旋发展特性在自然界中所呈现的一种整体效果】。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系统科学离开道并不遥远,只是由于系统科学与道德经所运用的概念语言不同,我们又没有以系统论为导向进行中西文化、中西医学的沟通,所以看不出它们的共同之处,误认为两者相距甚远,事实上正如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无处不在,系统论原则是对无处不在的系统的客观事实的反映。(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515页)。你也认为;【道也无处不在,道还是全部客观世界(大自然)全部物质、能量、信息客观运动的全过程,不管是人类已经认识的、还是有待认识的物质、能量、信息运动都是道】。故道和系统论是可以相互沟通的,而且中西医学以道、理、气、阴阳等一级概念的相互沟通,应该以中西文化的道与系统论之间的沟通为基础。我们两个讨论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也必须首先要搞清楚道与系统论的沟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