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8
- 帖子
- 20890
- 获得点赞
- 219
- 声望
- 68
我之前在论坛里发表过我老家一位老中医田志梅先生的一篇医案。
然而由于我对田老的了解,也就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原因遇到他们村子里的一位程老师,听程老师聊起了一点点关于田老的事情,所以就发表了一个帖子。
田志梅老中医医案一则
https://www.tcmbe.com/threads/58639
当初也曾听说过,田老是早年的北京大学的学生,因在校学习期间,家人生病而抱着救治家人的初始目的才跟从恽铁樵老学习的中医。当初跟恽老学习时,恽老的眼睛已经不行了,看不见了。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函授和自学为主。
解放后,田老就在山东省郯城县当时的郯城县医院,港上公社卫生所,以及村里都有他的办公室,都是低调默默的奉献。由于老人是早年的北大学子,所以有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担任过政府公职的经历。但这个经历到了文革年代就成了一个罪行,所以尽管有高超的医术,但始终受到那些根正苗红的人的排挤和打压。那个年代,不是根正苗红的人,是没有地位和空间的。
后来有段时间都不允许老人给人看病,但仍然有很多人偷偷地找老人给看病,我所遇到的程永乐老师,由于和田老有些亲戚关系,老人便偷偷地帮他的三女儿看病。听程老师说,这个女儿可谓是多难多灾的,一次脑膜炎、一次哑、一次抽搐,三次都是有田老施救而治愈。
老人从医期间,治愈病人无数,对我县当时病患来说,可谓是莫大的福气。
由于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帖子,有缘被田老的一位外孙看到,所以联系了我,所以我也又对田老有了一些了解。通过和田老外孙的聊天,才知道老人最后竟是被累死的,顿时感到老人的伟大和无私。
上述文章的记录整理,感谢程永乐和程永凤两位老师和田老的外孙网名为上品铁观音先生。今天把他整理出来,希望以此纪念田志梅老先生。
然而由于我对田老的了解,也就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原因遇到他们村子里的一位程老师,听程老师聊起了一点点关于田老的事情,所以就发表了一个帖子。
田志梅老中医医案一则
https://www.tcmbe.com/threads/58639
当初也曾听说过,田老是早年的北京大学的学生,因在校学习期间,家人生病而抱着救治家人的初始目的才跟从恽铁樵老学习的中医。当初跟恽老学习时,恽老的眼睛已经不行了,看不见了。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函授和自学为主。
解放后,田老就在山东省郯城县当时的郯城县医院,港上公社卫生所,以及村里都有他的办公室,都是低调默默的奉献。由于老人是早年的北大学子,所以有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担任过政府公职的经历。但这个经历到了文革年代就成了一个罪行,所以尽管有高超的医术,但始终受到那些根正苗红的人的排挤和打压。那个年代,不是根正苗红的人,是没有地位和空间的。
后来有段时间都不允许老人给人看病,但仍然有很多人偷偷地找老人给看病,我所遇到的程永乐老师,由于和田老有些亲戚关系,老人便偷偷地帮他的三女儿看病。听程老师说,这个女儿可谓是多难多灾的,一次脑膜炎、一次哑、一次抽搐,三次都是有田老施救而治愈。
老人从医期间,治愈病人无数,对我县当时病患来说,可谓是莫大的福气。
由于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帖子,有缘被田老的一位外孙看到,所以联系了我,所以我也又对田老有了一些了解。通过和田老外孙的聊天,才知道老人最后竟是被累死的,顿时感到老人的伟大和无私。
上品铁观音 13:32:34
当时受条件制约,农村本来就缺医少药,所以他是一天到晚被人追着看病,卧床不起的时候有些心疼他的人都把他藏起来,但看到四处寻找他的人排着队甚至还有着急得四处搜索,只能躺着继续接诊,直到昏迷
当时,听程永乐老师说,田老当初留下一些医案,早年家人曾有意给老人出版一本书,作为对老人的怀念,同时也希望老人的医术继续造福病人。但由于诸多原因,所以未能如愿。上品铁观音 13:36:01
的确,小时候的我们都受到震撼,在那个年代他的去世都不能声张的,但闻讯赶来送葬的人挤满了院子跟大街,前面得到了墓地后边的还没走出家门,当时就感受到了什么是口碑
董兴辉 13:18:00
我有听程老师说起,田老曾留有医书著作一本。早期时候,您的小姨曾联系现在在郯城县文化馆的程永凤老师,让其帮助进行出版。
董兴辉 13:18:21
但因程永凤老师是搞文艺创作的,对医学不是很了解而作罢。
董兴辉 13:19:39
恩,我是郯城县花园乡的。因我父亲2010年1月份在郯城县人民医院住院时,巧遇程永乐老师,听其说起您外公的一些事情。
董兴辉 13:20:39
因为我对中医很感兴趣。
上品铁观音 13:21:23
很早的时候可能有这想法来着,这么多年了估计有也没有经过整理,我感觉,医学文献类出书要有明确的主体及分类等思路要求,需要根据要求做一些准备工作再看看是否具备条件,谢谢董管
上品铁观音 13:22:12
看到了,在论坛你做了很多的工作,很敬佩
董兴辉 13:22:21
恩,主要是现在论坛里有资源可以帮助需要出书的。
董兴辉 13:23:01
一个是可以把老人的经验继承下来,二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那段历史。
董兴辉 13:23:33
我们论坛里的第一本书是沂南县郭永来老师的《杏林集叶》。
董兴辉 13:24:07
整理出版后,也是对老人更好的追忆和纪念。
董兴辉 13:24:32
呵呵,当然,这个是需要缘分的。
上品铁观音 13:24:42
要是能将他老人家的一些工作医案及心得出版是一件幸事,不过需要整理明确的思路,以及收集需要的素材,这方面可能需要董管的过程指导,谢谢
上品铁观音 13:26:36
我是外行,不太明确这方面的事情,我可以将信息告诉一下我小姨,她现居住在徐州
上品铁观音 13:28:08
老人家最后都是累死的,一直没闲下来做后续的事情,估计资料也是很散的
董兴辉 13:28:43
恩,这个信息,程老师已经告诉我了。但具体位置他也不知道。期间我也联系了在郯城县文化馆的程永凤老师,但多年也没联系,所以就失去了线索。再说就是您小姨本人也已74岁了吧。
董兴辉 13:29:28
是啊,那个年代人很苦的。
上品铁观音 13:30:01
对,就是我小姨跟随外公的时间最长
董兴辉 13:31:06
行,那您和您小姨联系看看。如果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尽管提。
上品铁观音 13:32:34
当时受条件制约,农村本来就缺医少药,所以他是一天到晚被人追着看病,卧床不起的时候有些心疼他的人都把他藏起来,但看到四处寻找他的人排着队甚至还有着急得四处搜索,只能躺着继续接诊,直到昏迷
董兴辉 13:32:52
有时间的话,先生您也可以把田老的经历整理一下,发在论坛里,让大家先熟悉一下或了解一下田老的经历。对后续的出书有帮助。
上品铁观音 13:33:09
好的,谢谢董管
上述文章的记录整理,感谢程永乐和程永凤两位老师和田老的外孙网名为上品铁观音先生。今天把他整理出来,希望以此纪念田志梅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