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瘦马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21 帖子 839 获得点赞 105 声望 28 年龄 68 2011/08/21 #1 最近在读《名老中医之路续编》潘朝曦的一篇文章时,看到一段已故名老中医,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先生对其研究生的一句话:“不行,目前好多书上讲的不实用,我给你讲一讲吧”。张伯臾先生是《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的主编,能对自己得意的弟子讲这样的话,这么不看重教材,真是令人心酸。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医教材的不实用性和误人子弟的弊端。难怪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看不了病,既然教材不实用,为什么不改革。问题到底在哪里?希望大家能讨论。
最近在读《名老中医之路续编》潘朝曦的一篇文章时,看到一段已故名老中医,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先生对其研究生的一句话:“不行,目前好多书上讲的不实用,我给你讲一讲吧”。张伯臾先生是《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的主编,能对自己得意的弟子讲这样的话,这么不看重教材,真是令人心酸。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医教材的不实用性和误人子弟的弊端。难怪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看不了病,既然教材不实用,为什么不改革。问题到底在哪里?希望大家能讨论。
易经保健养生堂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06 帖子 314 获得点赞 4 声望 0 年龄 59 2011/08/21 #4 楼主善思啊,事实确实如此,多少人,天天,阴啊、阳啊,真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否明白! 楼主在论坛呆的时间不短了吧?
古道瘦马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21 帖子 839 获得点赞 105 声望 28 年龄 68 2011/08/21 #7 刘军 说: 张锡纯带出多少名家来,为什么后来人不学样呢。 点击展开... 说得好。
古道瘦马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21 帖子 839 获得点赞 105 声望 28 年龄 68 2011/08/21 #8 现在的中医教材是高,大,全,就像是文革时期的京剧样板戏。好听好看不真实。
小草依依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4/29 帖子 173 获得点赞 1 声望 16 2011/08/21 #9 短短数年时间就教出可以治病救人的好医生何其难,问题在于学生和教师身上。过去一个老师教几个、几十个学生,十几年过去,也就几个学生成为好医生,其他学生都不知所终,而且老师必须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才可胜任;学生也必须刻苦专研,德悟双兼。
短短数年时间就教出可以治病救人的好医生何其难,问题在于学生和教师身上。过去一个老师教几个、几十个学生,十几年过去,也就几个学生成为好医生,其他学生都不知所终,而且老师必须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才可胜任;学生也必须刻苦专研,德悟双兼。
meijie22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25 帖子 2130 获得点赞 7 声望 36 年龄 47 2011/08/21 #11 因为是自学,也给自己开方,觉得单靠成方很难对应身体的各种状况,效果也显而易见,一般是找对症药,再结合身体情况运用成方加减组合。学院的学生多学医方,与身体的联系较松,见症治症,身体内部的运行状况未作调整这也可能是临床中不被重视的原因吧。
因为是自学,也给自己开方,觉得单靠成方很难对应身体的各种状况,效果也显而易见,一般是找对症药,再结合身体情况运用成方加减组合。学院的学生多学医方,与身体的联系较松,见症治症,身体内部的运行状况未作调整这也可能是临床中不被重视的原因吧。
古道瘦马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21 帖子 839 获得点赞 105 声望 28 年龄 68 2011/08/21 #12 meijie22 说: 因为是自学,也给自己开方,觉得单靠成方很难对应身体的各种状况,效果也显而易见,一般是找对症药,再结合 点击展开... 你的学习方法是正确定的。我正准备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题目就叫《坚持走经典方的道路》。
meijie22 说: 因为是自学,也给自己开方,觉得单靠成方很难对应身体的各种状况,效果也显而易见,一般是找对症药,再结合 点击展开... 你的学习方法是正确定的。我正准备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题目就叫《坚持走经典方的道路》。
古道瘦马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21 帖子 839 获得点赞 105 声望 28 年龄 68 2011/08/21 #13 网友英儒:问题太多了,编教材,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最后折中,形式而已。不能怪某一两个医家,是大环境的问题。
meijie22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25 帖子 2130 获得点赞 7 声望 36 年龄 47 2011/08/21 #15 古道瘦马 说: 你的学习方法是正确定的。我正准备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题目就叫《坚持走经典方的道路》。 点击展开... 谢谢前辈肯定,学医很难,又没有明确的路可走,边学边看边想多些,中医的资料好多,只有找其中的精华部分来学习。没有背过汤头歌,没有正经学过中医理论,用药处方只有照资料仔细筛选,再结合自己所理解的人体运行路线,用五脏平衡的方式来调理。会根据身体某个反应点找全身运行出现的问题,然后动用全身的气力用五脏的关系挪动。因为不会化解,有点笨呢。
古道瘦马 说: 你的学习方法是正确定的。我正准备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题目就叫《坚持走经典方的道路》。 点击展开... 谢谢前辈肯定,学医很难,又没有明确的路可走,边学边看边想多些,中医的资料好多,只有找其中的精华部分来学习。没有背过汤头歌,没有正经学过中医理论,用药处方只有照资料仔细筛选,再结合自己所理解的人体运行路线,用五脏平衡的方式来调理。会根据身体某个反应点找全身运行出现的问题,然后动用全身的气力用五脏的关系挪动。因为不会化解,有点笨呢。
临邑旗帜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7/02 帖子 275 获得点赞 4 声望 18 2011/08/21 #16 大专院校的中医教材好比现在体育学院的武术套路花拳绣腿看是好看,用在实战只会一败涂地。只有在实践中去学习才是出路。
A Adonis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02 帖子 593 获得点赞 4 声望 16 2011/08/21 #17 给楼主纠个小错,这段话出处应该是《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二辑》~呵呵O(∩_∩)O~
人参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904 获得点赞 855 声望 113 年龄 43 2011/08/21 #18 多年沿袭下来的套路,不是一个人说能改就改的,最多就是小修小补。机构办事一般都是讲究稳妥,持续性,而且教材编写涉及到很多专家、领导。除非高层领导说这个教材不实用,才有大改的可能,靠一个教授或者编写组的一个组员是走不通。当年八老上书,痛陈时弊,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依旧。
多年沿袭下来的套路,不是一个人说能改就改的,最多就是小修小补。机构办事一般都是讲究稳妥,持续性,而且教材编写涉及到很多专家、领导。除非高层领导说这个教材不实用,才有大改的可能,靠一个教授或者编写组的一个组员是走不通。当年八老上书,痛陈时弊,这么多年过去了,情况依旧。
薛东庆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12 帖子 1770 获得点赞 67 声望 38 2011/08/21 #20 关键教材规定的太死。不符合临床实际。 不过教材也有好处的,临床以后作为参考,看看也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