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伏气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62
声望
36
病证名。邪气伏藏于体内。又称伏气温病。《伤寒论·平脉法》:“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成无己注:“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伏气之说源自《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历代各家对邪气伏藏部位说法不一。晋·王叔和《伤寒例》认为“寒毒藏于肌肤”。金·成无己认为邪“伏藏于经中”。明·吴又可《温疫论》认为邪伏募原。清·王孟英《温热经纬》认为“若伏气温病,自里出表,乃先从血分而后达于气分。”伏气多与温病相关联。《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王孟英则将温病分为外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大类。一般认为,凡初起不见表证,而先见里热,甚至血分热证者,均为伏气温病。如春温与伏暑之类便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