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简析“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荒谬性及其来源

暴风雪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5/08
帖子
139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素问遗篇•刺法论》有一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口号,在当今社会非常流行,被当成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然而这篇冒充“素问遗篇”的《刺法论》,在宋朝人林亿做《新校正》时还没有录入《素问》,显然是宋朝以后的伪书,而其中讲述的全都是巫术。
综观其上下文,主要是说进入疫区之前,为“避其毒气”,必先预想从自己五脏内化出青赤黄白黑五气,再想从头到脚以此五气笼罩,如此“护身已毕”,方可进入,即谓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这个口号的实质,无非是运用意念,自我安慰罢了。这与迷信宗教的人在危难之时对神祷告,祈求解脱,属于同一性质,因此是一种典型的巫术。
盖“正气”一词,完全出于自我意识,纯然想象,是古代巫医的特有概念。
古代医巫不分,都能给人治病。但是正经医生总是比较严谨,他们对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解,虽然无法达到精确细致的程度,却是尽量用“神气”、 “精气”、“血气”、“心气”、“肾气”等等较为客观的词汇,而绝对不会使用“正气”这种虚头八脑纯属主观想象的词汇。这种正经医生就是古代的道医。
《灵枢•刺节真邪》:“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风者,其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来柔弱,不能胜真气,故自去。”
这里说得非常清楚,“邪气”就是从体外侵入体内之气,“真气”就是体内固有之气。然而“真气”既来源于先天,且与后天水谷之气合并,其实就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统称,所以能够充斥于周身肌肤,具有抵御外部邪气、维护身体健康的作用,故“真气”与“神气”、“精气”、“血气”属于同类概念。而“正气”则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特指较为和熙的微风),也就是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根本不属于生理功能(抗病邪能力)这个范畴。
巫医之所以信奉“正气”,与其诡秘而荒诞的职业有关。因为巫医信奉万物有灵,认为疾病都是灵异鬼魅附体作祟所致,其日常工作就是为病人降神驱魔(其方式以诅咒祈祷为主,古称祝禳),所以经常与灵异鬼魅打交道。虽然这些东西只是虚幻的臆想,但是久而久之连巫医自己也就真的相信灵异鬼魅的存在,于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难免被焦虑和恐惧所困扰:一方面总以为周围到处是灵异鬼魅,同时又唯恐灵异鬼魅惩罚自己,故周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一惊一乍、疑神疑鬼。也正因为巫医总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惊恐状态,一天到晚神神叨叨、大惊小怪,所以差不多都是神经症患者,而且天长日久,总难免出现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古人称“魔怔”)。
那么,唯一能够让他们解除焦虑和恐惧,预防魔怔的方法,就是一旦出现风吹草动,或者降神驱魔之前,总得先预想一下,自己身上笼罩着一股正气,以邪不侵正、正能驱邪的意念鼓励自己,其实就是以幻想来克服幻想。由于灵异鬼魅本不存在,所以当他们心里幻想着自己的五脏之气转化为护持自身的正气以后,往往还真的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于是愈加相信这个幻想出来的“正气”真的具有屏蔽邪灵和保护自己的作用。如此一来二去,“正气”就成了巫医的护身符和口头禅。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由来。
在古代的道医,虽然也把外界致病因素名为“邪气”(这是医源于巫的证据),然而他们所说的“邪气”无非是自然之“风”,只不过根据中人之深浅程度分别称之为“正风”和“虚风”,根本不存在令人毛骨悚然的灵异鬼魅,所以道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没有心虚胆怯的理由,也就不需要用“正气存内”的意念来庇佑自己。
既然巫医的“正气”毫无客观依据,非常荒唐可笑,为什么这个荒诞无稽的口号还会流传千年,而且在现代社会反而甚嚣尘上,被当成至理名言呢?
这显然与权力分不开,与历代官府的默许、纵容有直接的关系。
实际上,迷恋“正气”的并不仅仅是巫医,历史上所有的朝廷和官僚政客甚至比巫医还要迷恋“正气”。也就是说,“正气”其实是朝廷和官僚政客与巫医共同的执业理念。朝廷之所以自号“正统”,官府之所以自称“政府”,就是因为朝廷和官僚政客与巫医一样,也需要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作为至理名言,只不过这个至理名言在他们用于维护证券的和谐稳定。孔子说:“政者,正也。”又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其实是教给所有的野心家们一个诀窍:只要你打着“正”的旗号,把对手归入“邪”的一类,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执政;只要你把自己当成北极星,让天下臣民都围着你转,就能永远保持证券的和谐稳定。而历代的官僚政客,对于孔子的谆谆教诲,也早就心领神会、运用自如。
于是,自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千多年以来,“正气”(或正大光明之气、或光明正大之气,或伟光正之气,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一直是朝廷和官府高高矗立的一块金字招牌。所以,你永远找不出一个不弘扬正气、不打击歪风邪气的政府。然而有目共睹的是,政府越是讲正气,越是打击歪风邪气,这个民族就越来越堕落,人民就越来越苦难。汉武帝时期的官民比例是1:2000,现在已经是1:20了。汉武帝时期的“男盗女娼”是最严厉的詈骂,现代人已经是“男不以盗为耻,女反以娼为荣”了。
于是我甚至有点怀疑,现如今拼命鼓吹“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人,其本意很可能不在于养生保健,而是为虎作伥,一门心思充当政府的“正气”吹鼓手,以维护证券的和谐稳定。
 
现在人们理解的正气即是真气,神气,血气,精气,对于五彩之气笼罩全身的正气或许还真知不道。医学讲的气应与社会之气无关。
 
此论不妥.1,《素问·举痛论》日:"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此也是后人录入的伪书?
2,此正气也是:而“正气”则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特指较为和熙的微风)?
 
刺法篇非内经之作,支持楼主.刺法篇中的语言和其余篇中的完全不同,刺法之言语,更易理解,
 
回答平桥网友:
《灵枢》中也不是没有“正气”。你看《小针解》篇和《邪气脏腑病形》篇,都多次谈到“正气”是多么多么的重要。
但是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内经》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之内,混入了一大半的巫医。
你如果对古代的巫医感兴趣,或者他们如何混入到《内经》的创作群体,将来我们可以专题讨论。不过那肯定是一个相当大的话题。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回答平桥网友:
《灵枢》中也不是没有“正气”。你看《小针解》篇和《邪气脏腑病形》篇,都多次谈到“正气

如果说此书大部分为巫医所作,就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还有一部分是古代医学家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成果,怎么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呢?
 
不能因为邪气占据了你的心智,灵枢就变成了一半巫医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气有指坚强的心气,坚固的免疫力,强健的体魄和消化能力;邪气是风寒暑湿燥火,是瘟疫病毒。
 
“正气有指坚强的心气,坚固的免疫力,强健的体魄和消化能力”
这种话的根据何在?
我提醒过你要注意逻辑理性,不要感情用事。看来你根本不懂。
另外,“邪气占据了你的心智”,这算不算人身攻击?论坛规则允许你这种行为么?
 
还有一部分是古代医学家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成果,怎么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呢?

至少大部分无存在价值.一个大部分无价值的书,还能称为经典?
 
‘然而有目共睹的是,政府越是讲正气,越是打击歪风邪气,这个民族就越来越堕落,人民就越来越苦难。
--这句论点不敢苟同。邪气害人致苦是无可争议!因打击方法不对,致社会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是统治者的驾御水平问题,与正气令民族堕落无必然关系。
 
笑喷了,可见论坛诸位,都没看过《黄庭内景》吧?
楼主既然在1楼某段吹捧道医,有没有看过这部道家著名的经典呢?
什么叫妄加指责呢,就是对自己不懂的事情发表评论,至少现在的正统科学家的态度也是对于自己不懂的,不发表评论哦?
 
回平桥网友:
人为什么大便?就是因为吃下去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糟粕。
读书也是一样。没有哪部书是纯精华、没糟粕。不能认为有糟粕就没价值。
对于古代典籍更需要注意汲取精华、扬弃糟粕的问题。以今人的眼光,古书上的错误观点肯定不少,甚至有些就是纯粹的胡说八道,但是仍然有文物价值、考古价值、历史价值,因为,若想知道人类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主要还得依靠古书。
但是,也有一种可能,在你心目中,古代“经典”就是纯精华的,没有糟粕的,是只能崇拜不能批评的。
 
‘然而有目共睹的是,政府越是讲正气,越是打击歪风邪气,这个民族就越来越堕落,人民就越来越苦难。
-

请注意:我说的不是论点,而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如果你不承认这个事实,请举出反证。
 
回平桥网友:
人为什么大便?就是因为吃下去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糟粕。
读书也是一样。没有哪部书是纯精华、

真是欲加之罪,我说过是纯精华,不能批判了吗,经典的至少大部分是精华,而不是相反,批判也应该用证据说话,至今你举出的两条证据还是值得商榷站不住脚的,何论其它.
 
回平桥网友:
“欲加之罪”这个说法太严重了,实在担当不起。我是这个坛子的生面孔,怎敢贸然得罪老资格坛友?
我说的只是“可能”。因为你说过“一个大部分无价值的书,还能称为经典?”,所以猜测你是不是无条件崇拜经典,但是并不敢确定,所以也没用肯定词。我认为,在论坛发言,用词谨慎一些是必须的。

另外,如果你觉得“两条证据还是值得商榷站不住脚的”,何不提出一两条站得住脚的新证据?
 
这可是内经的名句啊,在楼主眼里却是如此荒谬!俺都糊涂啦!
 
回平桥网友:
“欲加之罪”这个说法太严重了,实在担当不起。我是这个坛子的生面孔,怎敢贸然得罪老资格坛

法律界有句名言::谁质疑谁举证.你既认为内经大部分是糟粕,只能由你举证来来证明你的看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