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茱萸汤

linang99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46319
获得点赞
56
声望
36
茱萸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别名】木瓜汤(《医心方》卷八)、木瓜茱萸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处方】吴茱萸6克,木瓜(切)12克。

【功能主治】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1.3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约隔一小时半服一次。服后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愈。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苏长史方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食茱萸(炒)1两,白术1两,干姜(炮)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 脾心痛兼吐水。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心、午间、临卧各1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白术半两,芍药(炒)半两,陈橘皮(汤洗,去白,焙)半两,五味子3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主治: 心痛,胸胁气满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个,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午时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当归(洗,焙)3钱,干姜(泡)3钱,肉桂(去粗皮)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吴茱萸1两(汤洗7次)。

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七。

主治: 肠胃虚寒,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附注: 本方改为丸剂,名“茱萸丸”(见《普济方》)。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生茱萸茎叶1握。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主治: 射工伤人。

用法用量: 以水2盏,煎至1盏,去滓顿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洗净)不拘多少。

出处: 《得效》卷五。

主治: 脾泄。老人肾虚,水土同化。

用法用量: 上用白水煮,去滓,入盐少许,通口服。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2升,半夏1升(洗),生姜1斤(切),芍药3两,桂心3两,大枣20个(擘),人参2两,黄芩2两,甘草(炙)2两。

出处: 《千金翼》卷十九。

主治: 男子虚热寒冷,妇人寒劳气逆,及胸腹苦满而急绕脐腹,寒心吞酸,手足逆冷,脐四边坚,悸气踊起,胃中虚冷,口中多唾,或自口干,手足烦,苦渴湿痹,风气动作,顽痹不仁,骨节尽痛,腰背如折,恶寒,大呼即惊,多梦。

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水1斗2升,先煮枣极沸,乃纳诸药,煮取4升,每服8合,日3次。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2升,小麦1升,半夏(洗)1升,生姜15两,大枣50枚(擘),桂心3两,人参2两,黄芩2两,甘草(炙)2两。

出处: 《千金翼》卷十九。

主治: 风冷气,腹中虚冷,急痛,饮食不消,心满,少腹里急引痛,手足逆冷,胃中响响,干噫欲吐,吐逆短气。

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水1斗2升,煮取4升,分4服,每服1升,日2次。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6升,木瓜2颗(切)。

出处: 《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

功效:下气除湿泄毒。

主治: 脚气毒气上攻心,手足脉绝;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喘急,风湿胳膊,腰脚不能举动。

用法用量: 以水1斗3升,煮取3升。分3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进1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

附注: 木瓜茱萸汤(《普济方》卷二四四)、木茱汤(《奇正方》)。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木瓜汤”。改为丸剂,名“茱萸丸”(见《三因》卷三)。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椒叶、橙叶、茱萸叶。

出处: 《普济方》卷三五六。

主治: 妇人数日不产,下体已冷,无药甚窘。

用法用量: 浓煎汤,可下手,则和脐腹人门处皆淋洗。即刻气温,血行遂产。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槟榔2两,橘红1两半,茱萸1两半,木瓜1两半,紫苏1两半。

出处: 《易简方》。

主治: 脚气上攻,中满气急,更有下元虚冷,并尊年气虚之人,素有上壅之患,服补药不得者。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4钱,加生姜10片,水煎服。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诃梨勒皮2两,当归(炒,切)2两,黄连(去须)2两,干姜(炮)半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主治: 脓血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汤洗,焙干)5两,乌梅半两,犀角屑2两,升麻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主治: 中水毒,手足指至肘膝下冷。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加生姜2枣大(拍破),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日3次,夜1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川椒、甘草、苍术、橘核、大茴香。

出处: 《幼科金针》卷上。

主治: 疝气有卵翼偏坠者。

用法用量: 河水煎数沸,入罐内熏洗。出汗。连浴4-5次即愈。内以五苓散加防风、丹皮治之,外以本方煎汤熏,汗出即安。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1升,甘草2两(炙),干姜2两(炮),蓼子1把,乱发1两(烧),桂心2两。

出处: 《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主治: 霍乱转筋不止,乃疼痛欲入腹者。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2升3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

制备方法: 上切。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生姜3两,半夏3两,桂心3两,吴茱萸3两,人参1两,大枣30个,甘草1两(炙)。

出处: 《医心方》卷九引《小品方》。

主治: 胸中积冷,心下淡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欲痛。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纳白蜜5合,分3服。

附注: 吴茱萸汤(《千金》卷十八)。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汤浸,焙,炒)3分,生姜(切,焙,微妙)半两,豉(微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主治: 寒疝,来去腰腹攻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酒少许,同煎7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汤浸,焙)3分,桂1两,细辛1两1分,当归2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出处: 《普济方》卷三五五。

主治: 产后肺寒及咳嗽不已。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盏,煎7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熟地黄1钱,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吴茱萸(滚水泡)1钱,人参1钱。

出处: 《竹林女科》卷一。

主治: 妇人五旬以后,而月经血去过多,热随血去,冲任伤损,为漏为崩,腹痛寒热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名称: 茱萸汤

别名:茱萸汤

组成: 吴茱萸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桂心1两,生姜5两,半夏1升,小麦1升,当归2两。

出处: 《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主治: 寒冷腹痛。产后虚冷。

用法用量: 以水1斗5升,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日3次。

制备方法: 上切。

附注: 当归汤(《千金》卷十三)。本方方名,《千金》(注文)引作“吴茱萸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