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46319
- 获得点赞
- 61
- 声望
- 36
名称:
泻心汤
组成:
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
出处:
《金匮》卷中。
功效:泻火燥湿。
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于结者。
用法用量:
上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
各家论述:
1.《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之热,热去而吐自止矣。2.《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3.《金匮要略今释》:黄连、黄芩治心气不安,即抑制心脏之过度张缩,且平上半身之充血也。大黄亢
附注:
大黄黄连泻心汤(《活人书》卷十四)、三黄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泻心汤
组成:
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
出处:
《金匮》卷中。
功效:泻火燥湿。
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于结者。
用法用量:
上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
各家论述:
1.《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之热,热去而吐自止矣。2.《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3.《金匮要略今释》:黄连、黄芩治心气不安,即抑制心脏之过度张缩,且平上半身之充血也。大黄亢
附注:
大黄黄连泻心汤(《活人书》卷十四)、三黄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