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病失运,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乃生
气为血帅,血之在脉中流行,有赖于气之率领和推动。气病则津、血运行失常。如气机郁阻,气不运血,血亦随之而涩滞;血瘀又能阻滞气机,二者互为影响,促使病情发展。若气郁不能布津,则津液凝聚成痰,而痰阻气机,又可加重气滞。又如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血流不畅而成瘀;不能输布津液,运化水湿,则水津停聚而成痰。均以气病失运为先导。
痰是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结果。有有形、无形之分。有形之痰,是指排出人体之外,视之可见,触之有物,或听之有声的痰;无形之痰,实质上是指一组具有痰的特性的症状或体征,是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而未被排出的痰,它是周氏“痰瘀相关论”讨论的重点。大凡六淫外受、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均可导致肺、脾、肾三脏的宣通、输布、蒸化功能失调,经络气化失宣,使津液潴留而为痰。此外,肝气失于疏泄,导致三焦气化失宣,经络脉道壅闭,津液失于流行,亦可积聚为痰。
痰之为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遇空则入,逢窍则停,得寒则凝,火逆则窜,因郁则结,气盛则涌,聚散难测,因而痰证所涉病证相当广泛,症状复杂,部位无定,变幻多端,系疑难怪症之源。
心主血脉,在他脏的相互配合下令血脉正常循环。如因忧思郁怒,感受外邪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血脉失主,则血液流速失常,或粘稠变质,壅塞阻滞于脉道,或离经溢出于脉外,均可停积留着而成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导致多种病证;不仅可以导致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形成疑难重症的一个主要病理因素,如唐宗海云:“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去瘀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