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2/05
- 帖子
- 189
- 获得点赞
- 1
- 声望
- 0
浅论“食气”
《黄帝内经》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就是说,“食气”与“食味”都是人生存的必须所为。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完全是这样认识的,在这两者中,“食味”才是主要的,必须的,因而为大家所特别关注。我这里就是企望人们纠正这一偏向,让人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既重视“食味”,也要重视“食气”,全面实现健康的人生。
一、 只重“食味”是长期生活所形成的误区
人生一口气,没这口气,气断就等于没命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现实生活里,人们并没有把这一口气看得如何地重要,相比之下,吃饭,口福要比“食气”重要得多,古语谓“民以食为天”,现代人说:“人的一生跑断腿,为的就是一张嘴”,可见“食味”的重要程度。
从生理需要上说,这两者都是相差无几,属于同等重要的内容,为什么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却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呢?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中经济因素和经济价值作用所主使。因为“气”作为人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资源,它和阳光一样是大自然无尝的赐予,而且还是无限的丰富,可以让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而“味”就大不相同了,它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
同时,“味”作为一种人类的生活资源,它们还有不同等级较大的差异,其中就有一般较为低级的生活必须品,由此上推,还有中级和高级等的生活必须品,这些都与人的欲望、享受紧密相关。在社会中,每个人要想过着哪一级别的生活,这又要由每个人所居住的社会环境(如所在地区、国家)中的经济因素来决定,这是其一,其二,还必须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由此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来决定。就是这种社会的经济因素和每个所拥有的不同的创造能力,并由此形成的劳动价值等,决定着每个人所食关 之“味”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有粗糙和精细之分;如有基本满足饥饿和享乐之分。如上所言,人们要想达到任何一个级别,都不是随心所欲,垂手可得的,都必须通过全社会的智慧和辛劳在创造中获得;都必须通过每个人的智慧和辛劳在创造中获得,想不劳而获,在我们所处的社会里,是一种人人都认知的耻辱,如付予行动就会构成犯罪。
而“气”就不同,人们张口即得。每个人只要生活在与大气相通的空间中,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活,都绝不会发生像愁吃喝哪样为愁气而着急犯难。正因为此,所以人们都没有将“食气”当成一回事,而给予重视。
二、 现在社会变了,“食气”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因此中国人所依赖的大气,自古以来就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现在不同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强大的动力推动下,中国经济正以一日千里的高速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用了几百年历程的努力,在中国只短短花了几十年时间就已经达到了,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大大的超过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已达四万亿美元左右,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这一事实,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使中国的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变,尽管中国的改革有着与资本主义发展本质上的差异,中国人懂得要发展的可持续性;懂得在能源上的革命;懂得如何更低碳一点的生活;懂得大地的绿化;一句话,就是懂得对大自然的保护,但是,这一切的实现都得有一个对旧式文明改造中难以避免的过程。因此,在创造新生活的同时,也给自已带来了痛苦,这就是大气的污染。喧闹的城市,高楼一栋栋拔地而起,密密麻麻的汽车在道路上拥堵、缓行,……这一切看似美好的生活,却暗中给城市的上空布上了层层阴影,这就是无以数计的尘埃在城市上空飘移,它们与季风所形成的水气浑在一起,在一定的温度下,就形成了弥漫天空的雾和霾。
如果我们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最突显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居室的改变,二是城市的繁荣。
现代人们的居室都很讲究,为了舒适美观,都舍得花大价钱装修,动则几十万,十几万,可装修完后,谁都不敢立马进住,要等上十几天或个把月后,没有异味了才进住,就因为怕污染,知道此气不可食也。
现代的城市都是朝着现代化、都市化方向发展,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因此,“满城挖”,“大兴土木”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城市改造的结果,都是以堑新面貌出现:高楼林立,马路宽阔,车水马龙,人口巨增,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都市景象。城市是又美又新了,可人们万万未曾想到,城市上空的大气质量发生了巨变,空气中异常的颗粒物增多了,而且是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纷纭杂沓,纷纷洋洋,五味俱全,什么都有。其中有建筑粉尘、工厂废气、空调等电气的排泄物、生活散发的各类气味、汽车尾气等等。由此,现代化城市上空的大气,即空气的结构就不是一般知识中所说的那样了,空气中成分的比例: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炭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这个原先的比例肯定要发生变化。如“其它气体和杂质”就已不是往日那种以自然经济为主,小型的工业经济所排放出的生活气体和烟尘等,而是大量的污染物气体和粉尘弥漫着上空,因而其比例也绝不仅有0.03%;同样,二氧化碳肯定也要上升,其比例也不只有0.03%,而更多了。因此在城市的上空的大气中,有更多的CO2、粉尘、SO2、CO、NOX;还有光化学污染物等,另外,还要加上从城市室内散发出来的甲醛、苯、氨、氟以及三氯乙烯等等,其空气结构就更是复杂多样。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空气中氧的活性大,极易与其它物质和气体发生氧化反应,同样,空气中氧的比例也会要下降一些。
居室装修所带来的污染,我们可以躲开,整个城市大“装修”所带来的大污染,我们又如能躲得了呢?人们只有忍受,无可奈何地在现代文明生活中过点并不文明的生活。最近,由于雾霾天气较多,社会开始十分关切空气质量了,现在正在热论大气中的PM值问题。所谓PM值,即是空气中颗粒物大小的一个量度值。据称在空气中颗粒物大的有100微米左右,其中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统称为TSP,这些当然是有害的,即不可吸入的东西。在我国环境质认证标准中,已定为可吸入的空气中颗粒物为10微米,即PM10。最近讨论的PM值已降至PM2.5,即认定可吸入的颗粒物还要小,是原先10的四分之一大,据说它只有人的头发丝的20分之1。这些极微小的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的肺部和血液中,因现代大气中有害物质和病菌和病毒类较多,它们可直接付在这些颗粒物上面,如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危害极大,所以人们不得不给予关注和重视。但是,要达到这个标准,在我国并非一蹴而就的,得有一个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应的过程。但现在已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据说有的地区正在逐步地实行这一目标。我们可从这一现象说明,在我国已开始关注空气质问题了,也即对人的“食气”问题有了新认识,开始关注“食气”了。
《黄帝内经》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就是说,“食气”与“食味”都是人生存的必须所为。可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完全是这样认识的,在这两者中,“食味”才是主要的,必须的,因而为大家所特别关注。我这里就是企望人们纠正这一偏向,让人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既重视“食味”,也要重视“食气”,全面实现健康的人生。
一、 只重“食味”是长期生活所形成的误区
人生一口气,没这口气,气断就等于没命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现实生活里,人们并没有把这一口气看得如何地重要,相比之下,吃饭,口福要比“食气”重要得多,古语谓“民以食为天”,现代人说:“人的一生跑断腿,为的就是一张嘴”,可见“食味”的重要程度。
从生理需要上说,这两者都是相差无几,属于同等重要的内容,为什么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却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呢?究其原因,就是社会中经济因素和经济价值作用所主使。因为“气”作为人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资源,它和阳光一样是大自然无尝的赐予,而且还是无限的丰富,可以让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而“味”就大不相同了,它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
同时,“味”作为一种人类的生活资源,它们还有不同等级较大的差异,其中就有一般较为低级的生活必须品,由此上推,还有中级和高级等的生活必须品,这些都与人的欲望、享受紧密相关。在社会中,每个人要想过着哪一级别的生活,这又要由每个人所居住的社会环境(如所在地区、国家)中的经济因素来决定,这是其一,其二,还必须根据每个人的能力,由此所创造的社会价值来决定。就是这种社会的经济因素和每个所拥有的不同的创造能力,并由此形成的劳动价值等,决定着每个人所食关 之“味”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有粗糙和精细之分;如有基本满足饥饿和享乐之分。如上所言,人们要想达到任何一个级别,都不是随心所欲,垂手可得的,都必须通过全社会的智慧和辛劳在创造中获得;都必须通过每个人的智慧和辛劳在创造中获得,想不劳而获,在我们所处的社会里,是一种人人都认知的耻辱,如付予行动就会构成犯罪。
而“气”就不同,人们张口即得。每个人只要生活在与大气相通的空间中,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生活,都绝不会发生像愁吃喝哪样为愁气而着急犯难。正因为此,所以人们都没有将“食气”当成一回事,而给予重视。
二、 现在社会变了,“食气”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因此中国人所依赖的大气,自古以来就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现在不同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强大的动力推动下,中国经济正以一日千里的高速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用了几百年历程的努力,在中国只短短花了几十年时间就已经达到了,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大大的超过了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已达四万亿美元左右,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这一事实,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使中国的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变,尽管中国的改革有着与资本主义发展本质上的差异,中国人懂得要发展的可持续性;懂得在能源上的革命;懂得如何更低碳一点的生活;懂得大地的绿化;一句话,就是懂得对大自然的保护,但是,这一切的实现都得有一个对旧式文明改造中难以避免的过程。因此,在创造新生活的同时,也给自已带来了痛苦,这就是大气的污染。喧闹的城市,高楼一栋栋拔地而起,密密麻麻的汽车在道路上拥堵、缓行,……这一切看似美好的生活,却暗中给城市的上空布上了层层阴影,这就是无以数计的尘埃在城市上空飘移,它们与季风所形成的水气浑在一起,在一定的温度下,就形成了弥漫天空的雾和霾。
如果我们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最突显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居室的改变,二是城市的繁荣。
现代人们的居室都很讲究,为了舒适美观,都舍得花大价钱装修,动则几十万,十几万,可装修完后,谁都不敢立马进住,要等上十几天或个把月后,没有异味了才进住,就因为怕污染,知道此气不可食也。
现代的城市都是朝着现代化、都市化方向发展,为达此目的,就必须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因此,“满城挖”,“大兴土木”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城市改造的结果,都是以堑新面貌出现:高楼林立,马路宽阔,车水马龙,人口巨增,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都市景象。城市是又美又新了,可人们万万未曾想到,城市上空的大气质量发生了巨变,空气中异常的颗粒物增多了,而且是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纷纭杂沓,纷纷洋洋,五味俱全,什么都有。其中有建筑粉尘、工厂废气、空调等电气的排泄物、生活散发的各类气味、汽车尾气等等。由此,现代化城市上空的大气,即空气的结构就不是一般知识中所说的那样了,空气中成分的比例: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炭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这个原先的比例肯定要发生变化。如“其它气体和杂质”就已不是往日那种以自然经济为主,小型的工业经济所排放出的生活气体和烟尘等,而是大量的污染物气体和粉尘弥漫着上空,因而其比例也绝不仅有0.03%;同样,二氧化碳肯定也要上升,其比例也不只有0.03%,而更多了。因此在城市的上空的大气中,有更多的CO2、粉尘、SO2、CO、NOX;还有光化学污染物等,另外,还要加上从城市室内散发出来的甲醛、苯、氨、氟以及三氯乙烯等等,其空气结构就更是复杂多样。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空气中氧的活性大,极易与其它物质和气体发生氧化反应,同样,空气中氧的比例也会要下降一些。
居室装修所带来的污染,我们可以躲开,整个城市大“装修”所带来的大污染,我们又如能躲得了呢?人们只有忍受,无可奈何地在现代文明生活中过点并不文明的生活。最近,由于雾霾天气较多,社会开始十分关切空气质量了,现在正在热论大气中的PM值问题。所谓PM值,即是空气中颗粒物大小的一个量度值。据称在空气中颗粒物大的有100微米左右,其中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统称为TSP,这些当然是有害的,即不可吸入的东西。在我国环境质认证标准中,已定为可吸入的空气中颗粒物为10微米,即PM10。最近讨论的PM值已降至PM2.5,即认定可吸入的颗粒物还要小,是原先10的四分之一大,据说它只有人的头发丝的20分之1。这些极微小的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的肺部和血液中,因现代大气中有害物质和病菌和病毒类较多,它们可直接付在这些颗粒物上面,如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危害极大,所以人们不得不给予关注和重视。但是,要达到这个标准,在我国并非一蹴而就的,得有一个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应的过程。但现在已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据说有的地区正在逐步地实行这一目标。我们可从这一现象说明,在我国已开始关注空气质问题了,也即对人的“食气”问题有了新认识,开始关注“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