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1/12
- 帖子
- 1357
- 获得点赞
- 9
- 声望
- 38
益母草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山东省聊城国际和平医院(252000)翟瑞庆卢绍霞
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人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新修本草》谓之“消恶毒疔肿”,《本草纲目》以之治“泻血、治赤白痢”,《卫生家宝》以益母草配伍乌梅炭,治疗赤白杂痢困重者,著名老中医丁光迪对赤白痢诸药效差者,治以益母草单味重用,每获良效。受此经验启示,我们于辨证方中配伍益母草内服、灌肠并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举例介绍如下。
曾治患者张某,男,46岁,1998年7月25日初诊。主诉:腹泻、大便粘液脓血2年余。1年前曾在某市医院就诊,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给柳氮磺吡啶等药物治疗,症状略改善,但仍反复发作,每因进食油腻食物而加重。刻诊:大便粘液脓血,每日4-5次,腹痛里急后重,腹胀纳差,乏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乙状结肠镜检查示:粘膜明显充血、水肿,距肛门9~16cm 处可见多处大小不等浅表溃疡面,附着脓苔。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辨证为湿热困脾,运化失司,肠腑气血瘀阻而损伤血络。治拟清热化湿,运脾和胃,理气活血。内服方给予枳实导滞汤加减:苍术、茯苓、白芍各15g,黄连、黄柏、枳实、木香、焦三仙各10g,益母草24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并给予结肠炎I号方保留灌肠:苦参、白及、益母草各30g,五倍子15g,水煎取药液100ml,每日1次保留灌肠。治疗5日,患者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减轻,大便质稀软,含有少量粘液、脓血。继以上法治疗7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检查仅见粘膜轻度充血,溃疡面全部愈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呈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属中医学“肠游”、“休息痢”、“脏毒”等范畴,以脾肾虚弱为本,以湿热或寒湿蕴结肠腑,肠络损伤为标而气滞血瘀贯穿于整个病程。该病患者于肠镜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膜充血及粘膜呈颗粒状,微观辨证亦提示有瘀血存在。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于各辨证分型中均配伍益母草以化瘀生新,解毒疗疡,利水消肿除湿,经观察对消除粘液、脓血便,改善病情疗效明显,一般用药7天即可见效。常用剂量为24-30g。该品药性平和,活血化瘀而不破血,解毒疗疡而不苦寒败胃,价廉而效彰,临床应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山东省聊城国际和平医院(252000)翟瑞庆卢绍霞
益母草,味辛微苦,性微寒,人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新修本草》谓之“消恶毒疔肿”,《本草纲目》以之治“泻血、治赤白痢”,《卫生家宝》以益母草配伍乌梅炭,治疗赤白杂痢困重者,著名老中医丁光迪对赤白痢诸药效差者,治以益母草单味重用,每获良效。受此经验启示,我们于辨证方中配伍益母草内服、灌肠并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举例介绍如下。
曾治患者张某,男,46岁,1998年7月25日初诊。主诉:腹泻、大便粘液脓血2年余。1年前曾在某市医院就诊,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给柳氮磺吡啶等药物治疗,症状略改善,但仍反复发作,每因进食油腻食物而加重。刻诊:大便粘液脓血,每日4-5次,腹痛里急后重,腹胀纳差,乏力,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乙状结肠镜检查示:粘膜明显充血、水肿,距肛门9~16cm 处可见多处大小不等浅表溃疡面,附着脓苔。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辨证为湿热困脾,运化失司,肠腑气血瘀阻而损伤血络。治拟清热化湿,运脾和胃,理气活血。内服方给予枳实导滞汤加减:苍术、茯苓、白芍各15g,黄连、黄柏、枳实、木香、焦三仙各10g,益母草24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并给予结肠炎I号方保留灌肠:苦参、白及、益母草各30g,五倍子15g,水煎取药液100ml,每日1次保留灌肠。治疗5日,患者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减轻,大便质稀软,含有少量粘液、脓血。继以上法治疗7周,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乙状结肠镜检查仅见粘膜轻度充血,溃疡面全部愈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呈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全身症状。属中医学“肠游”、“休息痢”、“脏毒”等范畴,以脾肾虚弱为本,以湿热或寒湿蕴结肠腑,肠络损伤为标而气滞血瘀贯穿于整个病程。该病患者于肠镜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膜充血及粘膜呈颗粒状,微观辨证亦提示有瘀血存在。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于各辨证分型中均配伍益母草以化瘀生新,解毒疗疡,利水消肿除湿,经观察对消除粘液、脓血便,改善病情疗效明显,一般用药7天即可见效。常用剂量为24-30g。该品药性平和,活血化瘀而不破血,解毒疗疡而不苦寒败胃,价廉而效彰,临床应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