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 刘X X,女,23岁,初诊日期;1953年12月6
日。
据述西医检查,有肺结核为患。但自身不觉疲乏,亦无
咳嗽,但上楼气有作喘之势,系肺有病征。经水以前尚充,
近半年来量日见少,色亦不正,惟工作不感困倦,仅腹中作
痛,此乃肝脾不调所致。法当从此消息,宁肺调肝肾为治。
小心将护,不宜过劳,以期服药有效。
北沙参12克 南白前6克 大百合“克 净百部9克
全当归12克 川芎片9克 干生地15克 赤芍药12克
真阿胶9克(研后下) 甘枸杞9克 陈艾叶6克 酒炒元
胡索9克 灵磁石15克(先煎) 生甘草6克
12月13日(--诊);服前方三剂,惟觉肺部发胀,他无
昕苦。仍当宁肺舒气为治,小心将护,勿过劳累为要。
空沙参12克 苦桔梗9克 苦杏仁9克 佛手片9克
黄郁金6克 大百合12克 净百部6克 制乳没各6克
当归身12克 生白芍15克 延胡索9克 蕲艾梗6克 真
阿胶6克(研后下) 干藕节5枚
服七剂后3诊,于前方内加嫩白前6克,生芪皮12克,
川芎片6克,陈艾梗并增至9克。再七剂后四诊,肺已不胀,
前方加天花粉12克。
(张绍重整理:萧龙友医案,《中医杂志》
2:115,1958)
例二 俞X X,女,31岁,初诊日期:1963年5月10
日。
患肺结核三年,伴肺不张,长期用抗痨药物治疗,未见
效果。经常咯血,午后潮热,咳嗽痰稠,右胸隐痛,盱区作
胀,面浮神疲,形瘦色萎,不思纳谷,大便干结。舌质淡
胖,尖有红刺,脉细。
辨证:肺脏气阴不足,肝经气火有余,脾胃运化不健。
治法:益肺气,健脾胃,佐以肃肺,顺气、清热之法。
方药:
炙黄芪9克 炒白术9克 炙甘草3克 杏仁9克 陈
皮4.5克 半夏4.5克 蒸百部9克 知母9克 青蒿子
4.5克炙鸡金4.5克
服药后,症状逐步改善,此方连服50余剂。
9月20日(二诊):迭进益气养阴、清肺顺气,调和脾
胃之法,低热已平,胃纳较佳,大便正常,但尚不劳累,容
易引起潮热。近二,三月来,面色润泽,体重增加十余斤,
乃佳象也。咳嗽减而未除,肝区有时作胀。舌淡尖红,脉
细,为气阴尚亏之象。再拟滋阴清肺,疏盱和胃之法。
南沙参12克 炙甘草4。5克 桑叶皮各9克 银柴胡
4.5克 元参9克 青蒿9克 白蒺藜9克 海蛤壳12克
白前薇各9克 淡竹茹4.5克 陈皮4.5克 广郁金9克
(《黄文东医案》)
[评按] 肺痨相当于西医所谓之肺结核病。早在《内经》
即有类似证候的记载。宋代《三因方》始以痨瘵定名。元·
朱震亨倡“痨瘵主于阴虚之说”,突出了本病的证候机理特
点,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例一确诊为肺结核,但无明显肺
系证候,仅觉经水量少,色不正,腹中作痛,乃肝脾不调所
致,治以宁肺,调肝肾,并嘱小心将护、勿过劳累,以期服
药获效,充分体现重视整体的可贵的学术观点。例二病程日
久,患肺结核伴有肺不张,肺络受损而经常咯血,证属气阴
不足,旰经气火有余,脾失健运,影响肺肝脾胃诸脏腑,其
治除益气清肺外,颇侧重于健运脾胃,胃纳好转,体重增加,
证情随之好转,是为“培土生金”之法。
日。
据述西医检查,有肺结核为患。但自身不觉疲乏,亦无
咳嗽,但上楼气有作喘之势,系肺有病征。经水以前尚充,
近半年来量日见少,色亦不正,惟工作不感困倦,仅腹中作
痛,此乃肝脾不调所致。法当从此消息,宁肺调肝肾为治。
小心将护,不宜过劳,以期服药有效。
北沙参12克 南白前6克 大百合“克 净百部9克
全当归12克 川芎片9克 干生地15克 赤芍药12克
真阿胶9克(研后下) 甘枸杞9克 陈艾叶6克 酒炒元
胡索9克 灵磁石15克(先煎) 生甘草6克
12月13日(--诊);服前方三剂,惟觉肺部发胀,他无
昕苦。仍当宁肺舒气为治,小心将护,勿过劳累为要。
空沙参12克 苦桔梗9克 苦杏仁9克 佛手片9克
黄郁金6克 大百合12克 净百部6克 制乳没各6克
当归身12克 生白芍15克 延胡索9克 蕲艾梗6克 真
阿胶6克(研后下) 干藕节5枚
服七剂后3诊,于前方内加嫩白前6克,生芪皮12克,
川芎片6克,陈艾梗并增至9克。再七剂后四诊,肺已不胀,
前方加天花粉12克。
(张绍重整理:萧龙友医案,《中医杂志》
2:115,1958)
例二 俞X X,女,31岁,初诊日期:1963年5月10
日。
患肺结核三年,伴肺不张,长期用抗痨药物治疗,未见
效果。经常咯血,午后潮热,咳嗽痰稠,右胸隐痛,盱区作
胀,面浮神疲,形瘦色萎,不思纳谷,大便干结。舌质淡
胖,尖有红刺,脉细。
辨证:肺脏气阴不足,肝经气火有余,脾胃运化不健。
治法:益肺气,健脾胃,佐以肃肺,顺气、清热之法。
方药:
炙黄芪9克 炒白术9克 炙甘草3克 杏仁9克 陈
皮4.5克 半夏4.5克 蒸百部9克 知母9克 青蒿子
4.5克炙鸡金4.5克
服药后,症状逐步改善,此方连服50余剂。
9月20日(二诊):迭进益气养阴、清肺顺气,调和脾
胃之法,低热已平,胃纳较佳,大便正常,但尚不劳累,容
易引起潮热。近二,三月来,面色润泽,体重增加十余斤,
乃佳象也。咳嗽减而未除,肝区有时作胀。舌淡尖红,脉
细,为气阴尚亏之象。再拟滋阴清肺,疏盱和胃之法。
南沙参12克 炙甘草4。5克 桑叶皮各9克 银柴胡
4.5克 元参9克 青蒿9克 白蒺藜9克 海蛤壳12克
白前薇各9克 淡竹茹4.5克 陈皮4.5克 广郁金9克
(《黄文东医案》)
[评按] 肺痨相当于西医所谓之肺结核病。早在《内经》
即有类似证候的记载。宋代《三因方》始以痨瘵定名。元·
朱震亨倡“痨瘵主于阴虚之说”,突出了本病的证候机理特
点,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例一确诊为肺结核,但无明显肺
系证候,仅觉经水量少,色不正,腹中作痛,乃肝脾不调所
致,治以宁肺,调肝肾,并嘱小心将护、勿过劳累,以期服
药获效,充分体现重视整体的可贵的学术观点。例二病程日
久,患肺结核伴有肺不张,肺络受损而经常咯血,证属气阴
不足,旰经气火有余,脾失健运,影响肺肝脾胃诸脏腑,其
治除益气清肺外,颇侧重于健运脾胃,胃纳好转,体重增加,
证情随之好转,是为“培土生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