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伤寒论方面,胡希恕与刘渡舟分别从两种角度去论述,只是语言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其合理内核是相同的,殊途同归。人体病机只有一种也是对的,胡与刘对病机的描述所用的语言不同而已,若针熟悉二人的用语习惯,就可以知道,他们两人表述的内容大至相同。
但总的来看,还是胡希恕讲的详细一些,明白一些。例如在苓桂枣甘汤与桂枝加桂汤同样治奔豚的鉴别上,胡希恕就明确指出,桂枝加桂汤是单纯的气上冲,而苓桂枣甘汤是气携水饮上冲。刘老对此虽未明言,但他说了,“凡气上冲者,皆是上面虚”,并且引用了《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以桂枝甘草汤为底进行加味,目的就是温心阳以降气冲”。对于桂枝的作用,胡老直接说“桂枝降气冲”。
从这些微小的差别上,我们可以得出:
对于伤寒论,在同一问题上,二者各有表达,只是语言不同;在不同问题上,二者关注点有所不同,也各有发挥,只是侧面不同。
我们如果参看二人之书,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找到二人见解不同的根本区别,自然我们将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