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天麻丸

菟丝子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01
帖子
18268
获得点赞
105
声望
0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1两,川芎1两,白僵蚕(微炒)1两,白附子(炮裂)1两,天南星(炮裂)1两,防风(去芦头)3分,羚羊角屑半两,干蝎(微炒)1分,牛黄(细研)1分,麝香(细研)1分,腻粉半分,麻黄(去根节)3分。

出处: 《普济方》卷九十二。

主治: 中风口眼喎斜,言语不正。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6两(酒浸3日,晒干称),牛膝6两(同上浸),杜仲7两(锉,炒去丝),萆薢6两(别研为细末),玄参6两,当归10两,生地黄16两,羌活10两,附子1两。

出处: 《保命集》卷中。

功效:养阴疏热。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 风湿痹痛,经脉不利,手足麻木,步履艰难,腰腿痠痛或筋脉抽掣。诸风肢节麻木,手足不随。肾虚有风,尺脉浮弦细数者。

用法用量: 常服50-70丸,病大至10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白汤送下。平明服药至日高,饥则止。服药大忌壅塞,失于通利,故服药半月稍觉壅,微以七宣丸轻疏之,使药再为用也。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各家论述: 1.《保命集》:牛膝、萆薢治筋骨,杜仲使筋骨相著,天麻、羌活和风之胜药,当归、地黄养血,能和荣卫,玄参主用,附子佐之行经也。 2.《医略六书》:肾虚有风,必有脚膝痿弱之病,此虽略不言证,观尺脉之浮弦细数可知。故以天麻散风湿,玄参退虚热,羌活疏邪于表,附子扶阳于里,萆薢渗湿热,白蜜润虚燥,牛膝、杜仲壮腰膝以强筋骨,当归、生地养血脉以滋肾也。俾肾阴内充,则肝血自足而虚热退藏,虚风无不外解矣。此养阴疏热之剂,为肾虚召风挟热之专方。 3.《成方切用》:此方大意,主治肾热生风。其以天麻入牛膝同制,取其下达;

附注: 易老天麻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按:《元戎》有独活五两。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5钱,防风5钱,茯神1两,川芎7钱,枣仁1两,羌活7钱,人参1两,远志1两,柏子仁1两,山药1两,麦冬1两,细辛4钱,南星曲9钱,半夏曲9钱,当归6两,石菖蒲8钱。

出处: 《胎产指南》卷七。

主治: 产后中风,恍惚语涩,四肢不利。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1两,地龙1两,羌活1两,附子(去皮脐,生用)1两,桂(去皮)1两,没药(研)1两,荆芥穗1两,麝香1钱(别研)。

出处: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主治: 湿毒脚气攻注,两腿肿破重疼,皮肉顽紫,或上攻头面,皮肉发热。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荆芥、腊茶嚼下。如足破至甚者,不过20日;上攻者,则食后服;下注者,食前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研匀,以生蜜为丸,如樱桃大,瓷器盛。

附注: 《圣济总录》有独活。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1钱,白附子2钱,大附子(炮,去皮脐)1钱,赤脚蜈蚣1钱,白花蛇项肉1钱,羌活1钱,麻黄半两(捶碎,水煎,去滓,熬成膏)。

出处: 《传信适用方》卷四。

主治: 小儿因惊中风,角弓反张,及慢脾风。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酒磨化咽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麻黄膏搜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原书追风散用法项称:先用追风散吐出风涎,然后服本方。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酒浸,锉,焙)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切,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3分,独活(去芦头)3分,白术(炒)半两,诃黎勒半两(煨,去核),麻黄(去根节)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主治: 气极虚寒,皮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薄荷茶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酒浸)1两,枸杞子(酒浸,蒸)1两,巴戟(泡,去心)1两,苁蓉(酒浸)1两,白术(煨)1两,黑牵牛(炒)1两,破故纸(炒)1两,白蒺藜(炒)1两,当归(酒洗)1两,菟丝子(酒蒸)2两,白茯苓2两,枸杞根1两,菊花1两,青盐半两(别研),川乌1两,草乌1两,雄黑小乌豆半升。

出处: 《永类钤方》卷十一。

主治: 肝肾俱虚,眼昏或生黑花,乱飞如蝇虫翅羽,长流冷泪。

用法用量: 空心盐汤送下。

制备方法: 先以前14味为末,以三乌用水先煮1日,烂为度,焙干作末,同前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加减: 虚寒,加附子。

附注: 方中枸杞根,原作“枸杞子”,据《普济方》改。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即益母草,6月间连根采,阴干)不拘多少。

出处: 《丹溪心法》卷五。

功效:易产。

主治: 难产,并除产后百病。

用法用量: 临产时服1丸,温酒或白汤化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1两,乌蛇2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白僵蚕3分(微炒),干蝎3分(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3分,防风3分(去芦头),蝉壳3分,川乌头3分(炮裂,去皮脐),羌活3分,细辛3分,独活3分,麻黄1两半(去根节),天南星半两(炮裂),羚羊角屑1两。

出处: 《圣惠》卷十九。

主治: 风痉。四肢强硬,口噤不开。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温酒研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酸枣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2两,芎?1两,羌活1两,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藁本1两(去苗),防风1两(去芦头),细辛1两,干蝎半两(微炒),白附子半两(炮裂),犀角屑半两,牛黄1分(细研),雄黄半两(细研),麝香1两(分)(细研),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龙脑1分(细研)。

出处: 《圣惠》卷二十五。

主治: 一切风。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酒或薄荷汤嚼下;如卒中风不语,口噤不识人迷闷者,研化服之。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1两,白附子(炮裂,锉)1两,天南星(炮裂)1两,羌活1两,白僵蚕(微炒)1两,赤茯苓1两,防风(去芦头)1两,桂心1两,朱砂(细研,水飞过)1两,干蝎(微炒)1两,蝉壳(微炒)1两,羚羊角屑1两,铅霜半两(细研),麝香1分(细研),乌蛇1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

出处: 《圣惠》卷七十八。

主治: 产后中风,身体如角弓反张,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温酒研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煮槐胶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1两,白附子1两,附子(去皮脐)1两,乌头(去皮脐)1两,羌活(去芦头)1两,荆芥穗1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七。

主治: 瘫缓风。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或1丸,用生薄荷3叶同嚼,茶、酒任下。

制备方法: 上药并生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乌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犀角屑半两,赤茯苓3分,牛蒡子3分(微炒),麦门冬3分(去心,焙),黄芩半两,羌活3分,麻黄1两(去根节),苦参1分(锉),秦艽3分(去苗)。

出处: 《圣惠》卷六。

主治: 肺脏风毒,攻皮肤瘙痒,搔之成疮,或生风疹,鼻塞,头目昏闷,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生用)2两,海蛤(别捣)1两半,白附子(炮)1两半,天南星(炮)1两,干蝎(去土,酒炒)1两,丹砂(研)1两,白僵蚕(酒炒)1两,桂(去粗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蔓荆实(去皮)1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4两,麻黄1斤(去根,不去节,用水5升,煎至2升,去滓,入酒2升,同煎如膏),麝香(别研)1分。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主治: 风毒脚气,四肢(疒帬)麻,筋脉挛急,语言謇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豆淋酒送下,日3夜1。

制备方法: 上13味,将9味捣罗为末,入海蛤、麝香、丹砂和匀,以麻黄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1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羌活半两,白芷半两,天蓼木半两,芎?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麻黄1两(去根节),乌蛇2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白附子半两(炮裂),龙脑1分,鹿角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甘菊花半两,生干地黄半两,细辛半两,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

出处: 《圣惠》卷十九。

主治: 虚损伤风,手足无力,肢体干燥,风痹不仁。

用法用量: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2两,苦参3两,细辛2两,菖蒲2两,牛膝2两半,赤箭2两,黑附子1两(去皮脐,炮),地榆2两,人参2两,川芎2两,官桂(去皮)1两半,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瓤,焙干)1两半,当归2两,赤芍药2两,酸枣仁2两,威灵仙2两,藁本2两,防风1两,独活2两。

出处: 《传家秘宝》卷中。

主治: 筋风,肝气不足,四肢挛痹。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1日2次。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1两,干蝎1两(生),白僵蚕1两(生用),防风1两(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白附子1两(生用),朱砂1分(细研),雄黄1分,牛黄1分,麝香1分。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慢惊风热,筋脉跳掣,精神昏闷,风涎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薄荷汤化破服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末,研入朱砂等4味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全蝎(炒)、天南星(炮,去皮)、白僵蚕(直者,炒)各等分。

出处: 《幼幼新书》卷十引《朱氏家传》。

主治: 小儿诸惊。

用法用量: 每服1岁10丸,加至15丸,荆芥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大麻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犀角(镑)1两,天麻(酒炙)2两,独活(去芦头)1两,人参1两,丁香1两,木香1两,乌药1两,麻黄(去根节)1两,牛膝(研)1分,龙脑(研)1分,琥珀(研)1分,乳香(研)1分,真珠(研)1分,麝香(研)1分,天南星(牛胆制者)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3分,蝎梢(炒)1分,芎?1两,安息香1两(酒化研,去砂石,熬成膏)。

出处: 《普济方》卷九十五。

主治: 一切风,手足亸曳,肢体不仁,及骨节疼痛,口面偏斜,痰涎语涩,心忪惊悸。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荆芥汤亦得。

制备方法: 上除研化外,为细末,再研令匀,入安息香膏,并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名称: 天麻丸

别名:天麻丸

组成: 天麻1两,雄黄1分(细研),乌蛇肉1分,蝉壳1分,干蝎1分,麝香1分(细研),天竹黄1分(细研),桂心1分,天南星1分,白芷1分,白附子1分,腻粉1分,半夏1分(酒浸7遍去滑)。

出处: 《圣惠》卷八十五。

主治: 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掣拘急,壮热,或则口噤。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薄荷酒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药并生用为末,都研令匀,煮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