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李中梓-涩脉案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9
声望
38
年龄
55
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八月初五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

诊其两寸,涩而无力。

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三钱,官桂二钱。

生公曰,尝闻痛无补法,骤补实所不敢,得无碍场期乎?余曰,第能信而服之,敢力保其无碍。若误投破气与寒凉,其碍也必矣。

遂煎服之,不超时而痛减;续进一剂,痛竟止,而场事获峻。
 
涩,脉行艰涩之象,主精亏血少,位于两寸,主病位在上。

应试劳心,伤及心脾,不容则痛。临床最忌先入为主,常言‘痛无补法’亦非尽然,终归要以实际为依据,李氏以脉为凭,主以归脾汤,一剂知,二剂已,真中医也
 
“心脾痛甚”是什么症状表现?
 
“心脾痛甚”是什么症状表现?

个人理解,是指胸(心部)腹(上腹-脾部)部的一种疼痛,类似于现代非典型的心绞痛,疼痛的界限不清,且有时放射到其他部位。古人解剖上的认识不比现在,所以只是言其大概。

是否如此,先生指正
 
心绞痛的程度有轻重的不同,变异性也很大。但病理上都因是因供养心肌的血脉不顺畅,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轻度的可以理解为不荣则痛,重度的形成梗阻则为不通则痛。

此案当为不荣则痛,两剂痛止,估计尚未根治,或有复发,其后当善加调养为是
 


涩脉也主血瘀,痰凝,食滞阻碍脉道,但多有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