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合谷刺法,大家用的多吗?

董兴辉

闻名全坛
管理员
注册
2008/10/28
帖子
20890
获得点赞
210
声望
68
《黄帝内经》之《灵枢经·官针》中:
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

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

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这个针刺手法,大家用的多吗?
 
正 “合谷刺”出自《内经》。为临床常用而有效的针刺方法。笔者在学习和运用中略有肤浅体会,初步整理如下: 一、什么是“合谷刺”《灵枢·官针》篇说:“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据此,合谷刺是指先在肌痹患处施行成90°角的直刺,得气后将针提至皮下,再分别向左右施行成45°角的斜刺,均刺入较深的分肉层。三针成一直二斜的鸡爪形,为一种多向刺法。实际应用之时,不必拘于上述针刺角度与深度,主要取其在一个点上进针之后,施行多向刺的精神。根据不同穴位,第一针既可采用直刺,也可采用斜刺或平刺。向左右刺的两针也如此。
 
合谷刺手法首见于《灵枢·官针篇》,是适应于五脏疾病的五刺法之一,与脾相应。临床上,我们将合谷刺法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面肌痉挛、梨状肌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均取得满意疗效
 
“合谷刺法”并非刺合谷的方法 ,而是《灵枢·官针》篇所说 :“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 ,以脾之应也。”属于“五刺以应五脏”的刺法。具体方法是 :先将一根针斜刺(或沿皮刺 )入皮下肌层 ,再从同一进针点分别向左右呈一定夹角各刺入一针 (即一穴三针 )
 
“合谷刺”是古代五种刺法之一。《灵枢·官针》篇云:“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指针刺直达分肉,然后提至皮下,再向左右斜刺,形如鸡爪的刺法,用以治疗肌痹证。古人称肌肉重叠处,会合处为“谷”,故名。
 
分肉之间,我的理解是皮下脂肪与肌肉之间。肌痹的主要症状是肌肉乏力、疼痛、麻木,或有萎缩等症状,临床以麻木最为多见。对于此类疾病我临床用针是提捏皮肤,将针沿皮下脂肪平刺(皮下脂肪与肌肉之间),临床发现针感比直刺强,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内经中言春夏刺浅或许也是这个道理吧。
 
而且内经中提到,卫气温分肉,那么卫气的所在位置也就是分肉之间吧!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而已。
 
我对分肉的理解:分肉,前人称肌肉外层为白肉,内层为赤肉,赤白相分,或谓肌肉间界限分明,故名。1,这里是比较肤浅的地方,2,还有就是两块肌肉的分界处,3,内侧皮肤和外侧皮肤交界处。
 
感谢楼上两位朋友的关注,这个刺法用来治疗肩关节的痹症应该是有很好的效果的。
昨天晚上就遇到一位患者,颈椎病和肩关节都出现疼痛,伴有头痛、头晕、患侧手臂无力及抬不起。
我当时没有采用针刺,采用手法进行按摩及击打。30分钟后,自述很轻松。
有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推按的效果比针刺要好。
要求这段时间吃些复方丹参片,进一步起到活血散瘀的效果。
 
过来学习啦,谢谢分享。。
 
合谷扎着看似挺容易,上针就难了、
 
治疗电脑族后背肌肉酸痛,找痛点合谷刺,取针后拔火罐,效果还可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