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读《医门凿眼》后的一些感想和几则验案

李海泉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14
帖子
950
获得点赞
11
声望
38
年龄
44
樊正阳老师来论坛后,一直笔耕不辍,数十篇妙文尽皆收录于《医门凿眼》的帖子里面。内容相当的丰富:医论,医话,医案,治法,方剂甚至小方偏方,杂感随想等等。涉及到了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特别是外科方面的内容更是其家传秘验,也皆全盘托出,可见樊师胸怀。樊师文笔流畅,语言风趣,剖理清晰,其文章常令人不忍释卷,我的随身电子书里也有收集,乘车,空闲之时常常拿来阅读,部分章节曾反复阅读,确实从中获益不少。以下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收获,这些言论皆我个人体会,只代表我个人观点,与论坛和樊老师无关。

1.樊师习医门路。樊师的自序中,曾提及:“十六岁父授业,从《医宗金鉴》入手,学习仲景全书,背诵研习三年,爱之愈深。”简短几句道出习医门道。此话由我这样的业余者讲来也许并不恰当,但是有些话还真是不说不快。现在习医者不少,特别是像我这样的爱好者,在网上,书上汲取知识,孜孜不倦,这本是件大好的事情。但是却不知如何入手,有的动手就学某门某派,用药不分寒热虚实,某方某药仿佛能治百病,动辄几十上百克的使用。如此学习难免流于孟浪;还有的朋友,学医经年,一旦临床,就是甲木己土某生某克推论一番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像样的能治病的方来。如此,则又脱离临床泛于空谈了。而樊师的学医之法,倒是一个不错的借鉴。《伤寒》《金匮》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特别说说《医宗金鉴》这本书。受樊师启发,我专门买了一本,这本书倒真的是包罗万象,诊法,运气,内,外,妇,儿,痘,眼,针灸,正骨等等非常之全面。最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专门的伤寒和金匮的多家注解,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这书本是清朝医学院的教科书,既重理论又重临床,是非常好的学习教材,以此书为蓝本学习中医,相信是不会偏颇的。
2.樊师的学习方法。私下和樊师QQ交谈过几次,凡是和樊师交谈过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樊师言语生动丰富,幽默感强。记得在一篇治疗“性病”的帖子里,樊师曾说过“医书每页都是存折,说不定哪天就能兑现了”,说地相当精辟风趣。《医门凿眼》的很多章节中,皆有樊师自编的歌诀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印象最深的是治疗白癜风的秘方歌诀“故纸白芷白附子,红花僵蚕咕咚子,要问此药做何用,专治白斑花豹子。”歌诀“雅俗共赏”,每每诵读到“花豹子”处皆让人莞尔。后来我记的时候,改了一点点,将“要问此药做何用”改为了“樟脑泡酒姜搽用”,将药引和用法也加进去了,貌似更全面了点。关于利用自编的歌诀背诵记忆的法子,樊师在《医门凿眼》里专门有文章《自编方歌好处多》做了详细介绍。所谓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对这样介绍学习经验的文章,各位读者自当多加重视。

3.中医外科。近年来,中医外科严重萎缩,问到很多人,居然不知道中医还有外科一门。中医外科甚至有失传之虞。现樊师能将家传外科公布于世,也算是中医之幸,也望杏林贤达们珍视之,更希望樊师能不辞辛劳再多花费些精力,将外科心法进一步整理成文成册以飨后学。说起外科,则离不开丹药,樊师还有文章专门介绍丹药的炼制之法,以及外科丹药的一些应用技巧,另有一篇医话还讲了其家传炼丹秘诀的由来。一个近似传奇的故事,相当引人入胜啊。对于外科,我曾QQ请教樊师,樊师曾一言而示之“无红肿热痛阳证表现者,可以阴证看待”。后来查阅资料,在一些外科书中也有提及,但也多得樊师明示。就像《内经》中经典条文比比皆是,若无人指点,又能理解多少应用多少呢。类似的观点,在樊师的文章《痹证钩沉》中也出现过“(痹证)若无明显热象者即可认为寒证,治以温经散寒,兼风者多游走、兼湿者多重着。”此即为阴阳寒热之判,为规矩,原则。

4.在下本不业医,临床机会甚少,但樊师的经验付诸实践,次次皆有效验。
其一,治疗白癜风的搽方,就是那个“花豹子”的方,泡皮肤消毒酒精,使用过两例,效果都不错。其中一例坚持了半年多,本身白斑都比较轻浅,现在已经基本消失。另一例使用了一个月的样子,白斑明显缩小了,但是没能够坚持,后失去联系,具体情况无法跟踪。
其二,治疗痹证的止痛药酒,最初泡了两斤酒,后有一邻居,关节疼痛厉害,母亲好心送了一些给其搽抹,才使用了两天就大觉轻松了。药酒用完后又来讨要,再后来母亲干脆让我把方给抄了一份给她。就这样,我们家有止痛“秘方”的消息传开了,这方也传出去好几份了,我家又泡了些酒,又送了好些人。
其三,母亲去年冬天突然关节疼痛,肿大。我是受了《痹证钩沉》的启发才予以了比较正确的治法,樊师的经验是相当值得去领悟和借鉴的,我把当时记录的医案录于下。
2011年12月,母亲觉得手指关节酸痛发麻,几天后觉得膝关节也开始酸软发痛。后来全身关节酸痛,部分关节肿大,腿部脸上有水肿迹象。脉细略数,两尺脉弱,舌头淡红,苔薄黄,微有点腻
此为类风湿关节炎,按《金匮要略》所载历节病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方如:
桂枝20 白芍20 知母10 白术20 麻黄10 制附片20
炙甘草10 防风10 生姜20 威灵仙10 鸡血藤30 木瓜10
牛膝10 细辛3 薏苡仁30g 银花藤30g
两日一剂 稍作加减服用约5剂愈
症状寒热并见,虚实皆有,还夹水湿,瘀血,故用药也寒热并投,兼加利水除湿活血养血之药,若干加减如鸡血藤,木瓜,薏苡仁,等皆遵仿《痹症钩沉》中的加减,方药对症,效果自然不差。

《医门凿眼》的经验皆来自临床,很多的经验都弥足珍贵。樊正阳老师擅长的中医外科,更是一门珍贵的技艺。为樊师临床20余年的经验总结,更是他们师传三代人的智慧和临床经验的结晶!值得阅读者细细品味。
 
此篇文章写的好!顶起来先。受教了!
 
好书出来一定要买!好好学习樊老师的经验!
 
呵呵,已经有多位朋友在问我,樊兄的书到底何时可以出版了。
我也在期盼中啊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实践就是力量!
 
我也收获颇深啊!解此贴谢谢樊兄了。顶起!
 
确如楼主所讲,中医爱好者很多但入门的有几多?樊医的书到时一定买来学习!
 
期待啊。书名《医门凿眼》,以樊师对的水平,不亦谦谦君子乎?!实乃樊师胸襟坦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啊!俺要多买几本,送朋友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哈!
 
有了此贴,《医门凿眼》必定火上加火。
先行祝贺樊大哥。
 
谢谢论坛,谢谢各位朋友!

一孔之见,焉可概全。

拙作仅供参考。有谓三人行,有我师焉,知我罪我,还请同门之友给予斧正,愚不胜感激!
 
呵呵,此贴写的很有自己的感触,樊师书出版后,一定赠您的狼毫小楷,亲笔签名给李海泉同仁!我就替李老师拉关系啦!哈!
 
祝樊师大作出版问世,期待在津门能买到一本。
 
从以上内容我弱弱的问几句。第一。中医外科,无红肿热疼阳症表现者,可以看作阴症,这个能否具体解释一下?

我也弱弱的回答你:
1.关于外科疮疡的阴阳证之判,本来就是一句话的问题。这种说法并不是樊老师首创,在《外科十三方考》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该书作者张觉人老,活了90多岁,在中医外科上的造诣相当深厚,为了收集整理遗失民间的外科秘方,曾跑遍大江南北历时数十余年。最后写成了这本《外科十三方考》,该书上篇,《阴阳相半歌》中,有这么一句“阴阳相半属险症,阳吉阴凶生死昭,似阳微痛微燔肿,如阴半硬半肿高,,,”还有一句“半阴半阳,皆属险症,,,” 其中道理本一说就破,一点就通,先生慧黠,也毋庸我多言。

2. 我李海泉,不说顶天立地,正人君子么,起码还不屑于胡闹瞎诌说胡话。我为家母治病的事情,论坛知之者甚。我习医初衷就是为母亲治病,大孝不敢言,但是从来是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也算老天保佑竟屡取薄效。万不至于为了什么目的拿自己的母亲开玩笑。其次,桂枝芍药知母汤,为《金匮要略》里的名方,是仲景心法,后世医家用来治疗痹症的医案是很多的。不是我姓李的独具慧眼,也不是樊姓医生的本事创造了这个药方。其中加减,依病而施,按证给药,合理合法,故而用之有效。本来就是痹症初起,我给的药又是两日一剂,五剂,历时十天而愈,此为实情,先生还有什么疑问呢?

先生如果对中医外科感兴趣,那再好不过。中医外科,现在萎缩严重,人才匮乏,很多秘方秘法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如果能继承发扬也是好事一桩。我特附上《外科十三方考》一书,以供先生翻阅。

这个是我给母亲治病的一些经过,发表于论坛博客,此外博客里面还有几次重要的治疗经过也做了记载
https://www.tcmbe.com/blog/14980/2609.html]https://www.tcmbe.com/blog/14980/2609.html
 
李海泉师,所言实属拳拳孝子之言。值得佩服!顶一下。
 
日期:2012-7-5
Hi泉 14:30:17
樊老师好
Hi泉 14:54:54
某,女,49,15日前,骑电瓶车撞上电线桩,小腿上撞了鸡蛋大一个疙瘩,疙瘩硬而发烫红肿,有化脓的危险。就用三棱针给刺破,放了黑色瘀血许多。然后,给予消毒,让其自行买点消炎药吃,以为不感染就行了。

第二天肿痛厉害,第三天不肿痛了,疙瘩又还原了。微肿,微烫,再次刺破,全是恶臭黄水。
予以,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清热解毒。服药两日后,又如故,再次刺破,放出黄水更多。
于是意识到,自己误治了。查舌,苔黄厚腻,脉细弱,左脉关尺濡。疙瘩微肿微热
辩证为湿热重内蕴,气血两虚
予以三仁汤加减,重薏苡仁用了60g,另加黄芪从30g用到80g,连翘30g 银花藤60g 当归20g 乳香没药各5g,还用了30g紫花地丁,天花粉30g,茵陈30g

两日一剂吃了三副,基本一周,中途放了次黄水,但黄水少很多了
现在,只剩下针孔那个地方有个指头大的小疙瘩,小针探刺,流的是鲜血,不是黄水


Hi泉 15:05:59
,,这个是我最近治疗的一个,,,心有余悸,希望樊老师能给些指点批评,,
Hi泉 15:03:47
反思,,,

该案是个误治案。
1.“脓成决以刀针”,而处理初期,在酿脓阶段就以针刺放血,故导致感染,治疗在原则上错误了。
2.放血后,护理工作没有做好,粗略消毒,未予方故导致了感染。其时,如果予以,清热解毒类药物,内服外敷,或许不至于会恶化。
3.在首次放出黄水时候,没有审证施药,而想当然的予以清热解毒方。后虽及时更方未致大错,但使病情步入险情,实在不该。

严重之时,只有黄水,似肿非肿,似痛非痛的,散不了,也酿不了脓。
成为半阴半阳的险证,稍有不慎,即可能毒邪深陷而走黄。
凤翅 17:18:15
后来托毒的方用的很好呀
Hi泉 17:20:24
哎,,,前面错了哦,,,
Hi泉 17:20:48
最初如果没错的话,后面就不会涉险了啊
凤翅 17:21:28
查考一下 瘀血流注
Hi泉 17:21:44
好,,,多谢指点,,一点好好学习,,,
凤翅 17:22:28
因外伤瘀血染毒而成疮者
Hi泉 17:22:52
嗯,,就是,她这情况就是因外伤瘀血而起的
凤翅 17:23:14
兄弟已经很不错啦,值得赞扬
Hi泉 17:23:31
,,学的不好啊
凤翅 17:24:06
不是虚夸,真的
Hi泉 17:24:43
很是佩服你刚出道时,治疗的那个小儿屁股上的坐板疮,那个药才真的用神了
凤翅 17:25:09
这种问题主要是没处理好才感染的
凤翅 17:26:18
并不是因为针刺,如果刺后强调消毒就不会感染
Hi泉 17:26:21
这次也吓了一跳,,,疮势似肿非肿,似烫非烫,似痛非痛的,,,,,就是流黄水,散不了也花不了脓。半阴半阳证,,够玄的
凤翅 17:26:34

Hi泉 17:27:07
经过这次,,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无红肿热痛可以阴证论”的观点了
凤翅 17:27:35
只是经验之谈
凤翅 17:27:50
非是啥理论
Hi泉 17:29:06
因为阳证为顺,阴证为逆。按阴证治,有两种情况一则脱疮外出,转为阳证,促使其化脓
凤翅 17:29:28
对,很对
Hi泉 17:29:43
另外一种情况,即使得正气充裕,气血顺畅而直接将疮疡给散去了
凤翅 17:30:11
要么促使早消散,要么促使早化脓
Hi泉 17:30:36
无论这两种情况的那种,都为顺,,,,多僵持一天,就多一份内陷的危险,,,
Hi泉 17:30:56
,,,这个,,得之临床,,,太深刻了
凤翅 17:31:32
对,特别是范围大的,起病急的,特别要注意
Hi泉 17:31:52
就是啊,,,以后一定多小心了
凤翅 17:32:18
病人是老师噻
Hi泉 17:32:59
治疗过程中,,你给那个小娃娃散坐板疮那案给我的启发特别大,,,因为已经开始化脓了都能控制消散,,,黄水一样能散撒
Hi泉 17:33:40
其次,陈潮祖老医案里头有一案,夹湿廉疮的治疗,也是我选三仁汤做主方的依据
凤翅 17:33:48
应该能的,主要是没处理好
凤翅 17:33:57

凤翅 17:34:25
下部疮多湿毒
Hi泉 17:35:16
《医门凿眼》里头的东西,是来之切实临床的,是经得起推敲和临证检测的,,,,
关键是多留意,多阅读,,呵呵
凤翅 17:35:47
只是写的不咋好
Hi泉 17:36:06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撒,,呵呵

下部疮疡夹湿是很好理解的,,,
Hi泉 17:36:21
写的相当好了,,,对我的帮助很大哈
凤翅 17:36:23
有很多词不达意处
Hi泉 17:36:50
这个,,是你对自己的要求高,,,哈哈

等你再版的时候,修改修改就成了,,
凤翅 17:37:32
现在疮疡确实少了,若回去几十年,我的几碗药就可有很多用
Hi泉 17:37:59
但是现在如果得了疮疡,,,西医基本上就莫法了,,,
凤翅 17:38:12
不过在很多大医院,长久长疮不好的还不少
凤翅 17:38:41
没事到大医院外科去转转瞅瞅
Hi泉 17:38:42
抗药性太强了,,输液什么的,,容易把疮毒包住,形成阴证,,长久不愈
凤翅 17:38:52
嗯,是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