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脉法解——三部九侯脉法

雨做的云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1/19
帖子
540
获得点赞
12
声望
0
十二经皆有动脉,上部之动脉在头,中部之动脉在手,下部之动脉在足,是为三部。一部三候,是为九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少阳之颔厌也(有将厌解释为厌恶,阳明厌恶胆经气血之义,窃以为:此处厌作贪得无厌之满足义解),上部地,两颊之动脉,足阳明之地仓、大迎也,上部人,耳前之动脉,手少阳之和髎也。中部天,手太阴之太渊、经渠也,中部地,手阳明之合谷也,中部人,手少阴之神门也。下部天,足厥阴之五里也,下部地,足少阴之太溪也,下部人,足太阴之箕门也。
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上部之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也。下部之天,女子则去太冲。下部之人,胃气则候于阳明之冲阳,仲景谓之趺阳。此三部九候之法也《难经》: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与《素问》不同,此一部中之三部九候也,另是一法
 

原本在空间以日志形式记录,一边看书,一边记录,加强记忆的同时,也可以与各位交流学习。后来发现似乎发帖更方便交流,呵呵,谢谢鼓励。
 
遇不到明师,永远不解什么是真正的三部九侯。
 
遇不到明师,永远不解什么是真正的三部九侯。

此言差矣,名师,只是推波助澜,在遇到瓶颈时助一臂之力,真要学习,还得靠自己钻研。
 
明师积累了数代人的智慧与传承,门还都没入呢,就想超越明师,盲人评判明眼人,所以当代脉学就是个盲人摸象的怪圈。
 
明师积累了数代人的智慧与传承,门还都没入呢,就想超越明师,盲人评判明眼人,所以当代脉学就是个盲人摸象

貌似您有所误解,此系列贴并非我写,只是转黄元御先师之学,为推广方便大家交流而已。另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貌似您有所误解,此系列贴并非我写,只是转黄元御先师之学,为推广方便大家交流而已。另外,王侯将相宁有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脉学通修道一样,入门很重要,三部九侯是个脉学基础,像音乐中的十二音律,相当乐器的弹奏指法,不懂这个,你只会欣赏,就不会弹奏,更不能演化。这些高境界的东西,不是书本上能得来的,后人再聪明,没有明师教,也很难破解。就连王叔和,李时珍,黄元御这样的大医,也莫过如此。一个连那个指位切那条经络都不知道的人很难想象仅凭几十种脉象,就能掌握脉学的真谛。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脉学通修道一样,入门很重要,三部九侯是个脉学基础,像音乐中的十二音律,相

歧路虽艰仍然有路,思维无限绝不设限。也许对此在理解方面我有些优势,但是我坚持认为,人要有成就,机缘固然重要,自己的努力绝不可少。如果生命中遇不到明师,自己就不敢勇攀高峰么?明师之前,明师又从何而来。
 
歧路虽艰仍然有路,思维无限绝不设限。也许对此在理解方面我有些优势,但是我坚持认为,人要有成就,机缘

用功,努力没有错,笨鸟可以先飞,贵在持之以恒,但传统文化讲究悟性,德行,机缘,玉不琢不成器,天资再好,各方面条件不具备,终也难成大器。门都没入,再勤奋也是在外面徘徊,路差南辕北辙,研究方向不对,越执着就会越错越远,明师就是指引方向,捅破窗户纸的人。明师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常人没遇到过明师,所以不知天高地厚,医源于道,真正的明师都是佛道高人,现在医道分离,中医理论研究早已陷入死胡同,常人再怎么努力,周身经络不通,也达不到道的境界。所以两千年来,没人能突破黄帝内经。脉学,易经,经络,脏腑理论,后人能有所传承就不错了,轻易就别想超越创造者。黄帝内经理论是个框架,隐秘了许多关键点东西,明白的高人不是没有,但超过内经的范畴都禁口不言,而不明白的却在乱解,以讹传讹。三部九侯是脉学最高之境界 ,但别指望能从书本上破解,历代都是如此。
 
用功,努力没有错,笨鸟可以先飞,贵在持之以恒,但传统文化讲究悟性,德行,机缘,玉不琢不成器,天资再

不知阁下所谓入门是何意,阁下又是如何判断他人是否入门。若是阁下未得精髓,便评判他人,怕是不妥。没有天资,没有明师,自己便不钻研?便放弃?中医虽根于哲学,亦根于生活。学医人固然想越精越好,但根本乃治病救人,能救人即是好医生。人终究是人,若是在深山做个高僧清道,不如到世间尽一己之力多助他人。
 
不知阁下所谓入门是何意,阁下又是如何判断他人是否入门。若是阁下未得精髓,便评判他人,怕是不妥。没有

其实没有贬低众人的意思,只是想提醒大家在研究脉学时,应注重研究脉位学,也就是正版的三部九侯。不然走还不会,就想去跑,难免摔跟头。抄来的三部九侯解释都不是真正的三部九侯,内径二十章专门一章讲三部九侯,可见其重要,当然书中也做了隐藏,众人一头雾水。但里面明确提到天元侯头,地元侯足,人元侯手,而难经却篡改为沉浮中为天地人,沉浮中能侯头手足吗?但如今后学都是这样沿用的,将错就错,可见还没入门。
作为一个称职中医,你首先要做到通过切脉了解患者哪个脏腑(经络)出现了异常,也就是说你能要摸清患者的五脏六腑,能精确到每一指位。但如今正规中医大多数只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书上讲的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实践中却发现相去甚远。那么脉象再精,不识脉位,你能说他们入门了吗。
本人三部九侯也是刚入门没两年 ,照理说没资格评判各位大医,若如有得罪,敬请谅解,就此打住了吧!
 
其实没有贬低众人的意思,只是想提醒大家在研究脉学时,应注重研究脉位学,也就是正版的三部九侯。不然走

我的意思是,如果您对三部九候有您的体会,就请大方说出供我们学习。
其次,我这个系列的帖子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当然,您既然参与,我们欢迎。但是我认为,四诊合参,问诊最重,望诊次之。没有脉诊,照样辨证准确,不需要神话脉诊。古人说扁鹊视见垣一方人,那是美好的愿望,如今有了这样的技术,自然要利用。脉诊固然重要,没人说它不重要,而现代的诊断手段,有价值的照样可以用,没必要分那么清谁是谁的。况且,无论脉诊技术多么高超,它还是要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各人感觉的差别。
 
是脉法的突破点 、、、、、、、、、、、
 
看来没学到的东西多已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不知阁下所谓入门是何意,阁下又是如何判断他人是否入门。若是阁下未得精髓,便评判他人,怕是不妥。没有

“若是在深山做个高僧清道,不如到世间尽一己之力多助他人”。
这是做为医者之准则,而不是自命清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