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11/19
- 帖子
- 540
- 获得点赞
- 12
- 声望
- 0
今天看了某先生很久前的日志,很有感慨。
如今之人学医,太盲目。
一、抓教材,忽视经典
二、抓经典,忽视现代医学经验。经典成为经典,其价值自然不需要多说了。但是,对于经典,我们是否要照单全收?拿内经举例,我们都知道,它不是黄帝写的,是春秋至西汉间,经历代医家之手方编纂成书。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但不能认为是金典圣典,其中的错误还是有的。我们要客观,不能把民族感情夹杂其中。内经,数千年,几经散佚,几经添补,我们所见自然不是原貌,这恐怕没人否认吧。
三、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胡乱掺和,大有搅混水摸鱼之意。许多人用各种方法研究医、易、道,他们的态度值得尊敬,没人探索,便是等待死亡。他们的理论也是百花齐放,甚至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什么都有。我们不可以贸然的去肯定或批评,因为我们不知道真理在谁手中,亦或大家都只是揪住了袖子而已。举例说,本论坛叶苗先生,可以看出他既勤且钻,作为晚辈,我是五体投地。虽然对他的理论,许多地方我并不赞同,但依旧支持。人人都可以做学术,只要态度端正。要讨论要交流要学习,就要心胸宽广,百家争鸣才能不断发展长盛不衰,若是众口一言,岂不是白色恐怖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年代?
四、抓理论,认为理论至上。理论水平固然非常重要,理论高,可以在更高的水平指导临床,省去许多弯路。然而,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空抓理论,或以理论为主,无异于闭门造车。
五、盲目崇拜名师、明师,中医的师承制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师承制重要在哪里?重要就重要在言传身教,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什么思想,做人的准则、做事的原则、治学的方法、治病的态度。缺一不可!明师的确是中医传承过程中的枢机,是经验的传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人事半功倍,这的确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学习学习,一为学,一为习。向明师学,要自己习。中医是来自临床,其发展在临床,其价值在临床,其未来在临床。我们要学习,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对于明师,各人的标准不同。谁明谁庸,不可一概而论。再者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有些人觉得如今的中医是盲人摸象,且不说如今这么多研究者学习者是不是盲人,至少盲人敢于摸象,这也是值得赞赏的勇气。盲人需不需要摸象,当然需要。盲人看不到,听别人说是什么便是什么,这是不妥的。哪怕自己摸出来的是错的,这是必要的探索过程,是成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日在华夏探讨之人,也许便是明日之师,我们做医生,且不管资质如何,至少要有做明医的勇气、信心和追求。大本事,治国安邦,小本事,保一方平安。众所周知的先贤明医,哪个不是在苦读多年的基础上,才因缘际会得明医指点,甚至有很多成一家之言。他们成名成家,正因为多年的苦功大底子,坚持自己的理解,再博取百家之长,才能有过人的建树。
最后,希望共勉,医者仁心!登岐黄路,平正心态,观自我心,采百家长。
如今之人学医,太盲目。
一、抓教材,忽视经典
二、抓经典,忽视现代医学经验。经典成为经典,其价值自然不需要多说了。但是,对于经典,我们是否要照单全收?拿内经举例,我们都知道,它不是黄帝写的,是春秋至西汉间,经历代医家之手方编纂成书。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但不能认为是金典圣典,其中的错误还是有的。我们要客观,不能把民族感情夹杂其中。内经,数千年,几经散佚,几经添补,我们所见自然不是原貌,这恐怕没人否认吧。
三、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胡乱掺和,大有搅混水摸鱼之意。许多人用各种方法研究医、易、道,他们的态度值得尊敬,没人探索,便是等待死亡。他们的理论也是百花齐放,甚至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什么都有。我们不可以贸然的去肯定或批评,因为我们不知道真理在谁手中,亦或大家都只是揪住了袖子而已。举例说,本论坛叶苗先生,可以看出他既勤且钻,作为晚辈,我是五体投地。虽然对他的理论,许多地方我并不赞同,但依旧支持。人人都可以做学术,只要态度端正。要讨论要交流要学习,就要心胸宽广,百家争鸣才能不断发展长盛不衰,若是众口一言,岂不是白色恐怖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年代?
四、抓理论,认为理论至上。理论水平固然非常重要,理论高,可以在更高的水平指导临床,省去许多弯路。然而,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空抓理论,或以理论为主,无异于闭门造车。
五、盲目崇拜名师、明师,中医的师承制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师承制重要在哪里?重要就重要在言传身教,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什么思想,做人的准则、做事的原则、治学的方法、治病的态度。缺一不可!明师的确是中医传承过程中的枢机,是经验的传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人事半功倍,这的确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学习学习,一为学,一为习。向明师学,要自己习。中医是来自临床,其发展在临床,其价值在临床,其未来在临床。我们要学习,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对于明师,各人的标准不同。谁明谁庸,不可一概而论。再者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有些人觉得如今的中医是盲人摸象,且不说如今这么多研究者学习者是不是盲人,至少盲人敢于摸象,这也是值得赞赏的勇气。盲人需不需要摸象,当然需要。盲人看不到,听别人说是什么便是什么,这是不妥的。哪怕自己摸出来的是错的,这是必要的探索过程,是成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今日在华夏探讨之人,也许便是明日之师,我们做医生,且不管资质如何,至少要有做明医的勇气、信心和追求。大本事,治国安邦,小本事,保一方平安。众所周知的先贤明医,哪个不是在苦读多年的基础上,才因缘际会得明医指点,甚至有很多成一家之言。他们成名成家,正因为多年的苦功大底子,坚持自己的理解,再博取百家之长,才能有过人的建树。
最后,希望共勉,医者仁心!登岐黄路,平正心态,观自我心,采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