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条文之注解

lufeng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18
帖子
160
获得点赞
7
声望
0
年龄
48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方八。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下法此最伤小肠君火之气,心及小肠者皆为君火中气,故下法最伤小肠君火之同时,亦可由此过泻心之君火也。脉者心之腑也,脉之病皆是体现心火之病,此亦是人身疾病之本质。促者此动脉也,此人身厥阴风木风动之脉。
太阳病过下之后,此导致心火由小肠、大肠三焦相火外泄,而心阳骤然不足而导致心包风木之根基受损而妄加风动,故而脉现促也。而胸满者此心阳骤减,此脾寒现而太阴肺金不养,此成虚敛而不降也,人身胸部者此太阴肺金之所居也。以上皆是此心阳骤减之明证,故去芍药之寒败心阳之弊。而脉促者仍是心包相火风动于土金脏腑之内,故而仍以甘草、大枣、生姜此升降脾胃,桂枝降肺金而解阳水虚藏,此使心包风动由腠理之胆经相火顺降而顺降。此大致同于“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之条文的病理状态。
 
按你说法,芍药不应该去,去的应该是桂枝才对。

太阳病下之后,裹在身体的阴浊被削薄,郁在身体内部的阳气喷薄而出,所以脉促胸满。去掉芍药,是为了加快太阳病解的过程,猛推一把。

下法是伤寒病第一法。
 
说的叫人如入迷宫。
 
表证误下,往往引起外邪内陷,其临床表现不一。
脉促为表邪内陷,郁而不伸,正邪相争之象;若有歇止,则提示胸阳不振。
胸满则是邪陷胸中,损伤胸阳,致胸阳不振,阳气郁而不伸之征。

去芍药者,以其酸苦阴柔之性,有碍胸满,故去而不用。
 
按你说法,芍药不应该去,去的应该是桂枝才对。

太阳病下之后,裹在身体的阴浊被削薄,郁在身体内部的阳

太阳病表病须表解,太阳病用下法是误治为逆。不辨表里单一说表法或下法好没道理。
 
此条为太阳表证在而误用下法,导致里伤而邪气趁势入里结余胸中为胸满脉促,本应用栀子豆鼓汤的清法解胸满脉促,但因表证仍在须先解表用桂枝汤加减而后再治烦满之症。如无表症而仅仅是胸满脉促的话,栀子豆鼓汤,大小陷胸汤,泻心汤等均为里法而无需犯表,此症关键是看是否还有表证存在。
 
我的理论是将病理的变化规律体现在对应的人身脏腑层面上的,这是为临床用药的指导打下基础,不知大家感觉是这样的理论好呢,还是现行的不能具体到脏腑的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八钢辩证好呢?
我知道大家对于本人的理论还是不能理解透彻,这是因为本人还未将自创的“三维立体的中医”呈现给大家,近日我会着手把这个理论发布在网站上,到时以飨读者。
 
按你说法,芍药不应该去,去的应该是桂枝才对。

太阳病下之后,裹在身体的阴浊被削薄,郁在身体内部的阳

这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吧,你有根据吗?
 
脏寒生满病,胸满者,胸中阳气不足也,芍药可以化生阴气故而去之不用。单用桂枝甘草大枣生姜以辛甘化阳,阳旺则阴霾自散,胸满自除。
 
脏寒生满病,胸满者,胸中阳气不足也,芍药可以化生阴气故而去之不用。单用桂枝甘草大枣生姜以辛甘化阳,阳

胸阳不足,脉何以促?促是热象。
 
这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吧,你有根据吗?

太阳病阴太厚,发不出去,怎么办?当下。仲师太阳病范围很广,非仅于感冒发烧。具体你可以研究一下90-95条。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 皆有下法,为啥太阳病没下法?历朝历代下来,思维逐渐禁锢了。
 
胸阳不足,脉何以促?促是热象。

促脉主阳盛热结,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脏气虚弱,阴血衰少。此调我的理解就是脏气的虚弱所致。
 
太阳病阴太厚,发不出去,怎么办?当下。仲师太阳病范围很广,非仅于感冒发烧。具体你可以研究一下90-95条

太阳病阴太厚,发不出去?何解?
 
此条为太阳表证在而误用下法,导致里伤而邪气趁势入里结余胸中为胸满脉促,本应用栀子豆鼓汤的清法解胸满脉

按你说法,解表何不直接用桂枝汤?胸满而不用芍药,这只不过是在仲景给出条文下而进行的一个反推。桂枝汤去芍药,整个汤变得无拘无束,直接从里往外爆,是栀子豆鼓汤,大小陷胸汤,泻心汤证类受得了的吗?何不加苦降的黄连黄芩?
 
按你说法,解表何不直接用桂枝汤?胸满而不用芍药,这只不过是在仲景给出条文下而进行的一个反推。桂枝汤

21条,胸满脉促,几乎所有注释都是先入为主,固定思维,太阳病下法都是很危险的,都是陷胸汤,泻心汤证类。难道它就没有好的一面?仲景时代的大夫都是傻子,动不动就用下法,胡搞八搞?

芍药都不要了,直接就是赤裸裸往外推,一点遮拦都没有了。

大家可以 静心仔细想想。
 
21条,胸满脉促,几乎所有注释都是先入为主,固定思维,太阳病下法都是很危险的,都是陷胸汤,泻心汤证类

每种方法都是先圣所创都是好方法,但都有适用范围重点在于辨证后随症加减。而不是单纯的理论上去讨论那种好那种不好。太阳表邪在浅表散出去就了事,你非得用下法把邪气拉到里面来是劳民伤财;但已经在里面的用表法同样也会徒以耗表而不能去邪;表里兼有的就用几经合症的方法。各有各的用途,再说太阳主表,太阳病用表法是很正常的思维与固定不固定没关系,主要看有没有道理。我记得刘力红在《思考中医》里就有你这么一种一种想法把所有病都集中到里面然后用下法打出去,看起来简单其实是把问题复杂化了,费力不讨好。
 
按你说法,芍药不应该去,去的应该是桂枝才对。

太阳病下之后,裹在身体的阴浊被削薄,郁在身体内部的阳

你的这个理论大家都能看出来是错的,但是并没有人提出驳斥,我就来和你讨论讨论吧。
你所说的“裹在身体的阴浊被削薄,郁在身体内部的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就是说是阴浊是包在外面的,而里面是阳气,而用下法完成了你所谓的“阴浊”的减弱,而阳气便是勃发出去,那我就要问了,那这个阴浊就偏得用下法吗?这个用汗法不行吗?你所谓的这个阴浊是包在真阳的外面的,这个是在表层的,为什么不用更有利的表汗之法,而非要取这个下法呢?你说下法能减少削弱阴浊,难道汗法就不能吗?就如你说的这个阴浊是在外面的,那为何不因势利导而用表汗之法,而非得用这个病位不对的下法呢?
再者下法是医圣治疗里症的治法,我想这个治疗里病的方法用后不应该是使阴浊削弱吧,而应该是身体内部的阳气吧,这个部位是不同的吧,你的想当然是下法削弱了阴浊之气,而我的想当然却是上了内部的阳气,你说是哪个更为准确呢?
你说的下法在六经传变中惟太阳没有下法,这是错误的,这是个明显的错误,太阳病也有下法,你在好好看看《伤寒论》!
 
你的这个理论大家都能看出来是错的,但是并没有人提出驳斥,我就来和你讨论讨论吧。
你所说的“裹在身体

哎,我的意思是,就这个条文,大家都认为下是误治。

而我认为是正治,但是病没彻底好,然后再顺势用桂枝去芍药汤。

就这个意思,你琢磨一下。
 
哎,我的意思是,就这个条文,大家都认为下是误治。

而我认为是正治,但是病没彻底好,然后再顺势用桂

你回避了我的问题,你认为太阳病下法之正治,也就是说下法使阴浊削弱了,这是你的一厢情愿,你怎么不认为下法是使内部的真阳削弱了呢?下法使真阳削弱难道就不和道理吗?我已经给你讲述过了,你所谓的真阴包裹在外,这是为于体表的,而真阳是被包裹在里面的,那下法应该是泻及真阳啊,怎么就跑到表的阴浊了呢?请解释一下!不要自认为应该是这样就是这样!
还有你说太阳病下法是正治,这我就真的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如果是正治而“病没有彻底好”,那就继续用正治的下法啊,怎么正治后又跑到表症了呢?就像你所想象的,下法是正治,但却有转化到了表,病不但没有治好,反而是转移了,这难道不是说明下法的失败吗?
 
你回避了我的问题,你认为太阳病下法之正治,也就是说下法使阴浊削弱了,这是你的一厢情愿,你怎么不认为

吵没用。民间中医论坛 伤寒杂病 版主bygzpf 有个帖子 中医治疗现在感冒的简单方法(原创) 就爱用 三黄片 一清胶囊 黄芩片 等治疗感冒。你可以去看看。

防风通圣不就是拿来治疗感冒的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