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红楼梦是一部民族主义作品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1
声望
38
刘溪梦先生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书中指出:“《红楼梦》有没有反满思想,是红学一个绝大的问题,至为重要。作为红学的一桩公案,历来为研究者所注意,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把对《红楼梦》思想倾向和思想性质的研究引向深入。”

刘溪梦先生还引用了一段脂砚斋批语: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殳荑斩伐,如草木焉”。“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叠代,不免故去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

刘梦溪先生指出:“批者引虞子山《哀江南赋序》‘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之语,并深致感慨,应该是指朝代兴亡而言的。如所测不误,则这段批语就很可能暗示明亡和清兴。

对于刘溪梦先生的观点,笔者是完全同意的。其实,作品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很明显的,如在第六十三回,宝玉说:“雄奴二音,又与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这段话除了民族主义,不可能有第二种解释。

索隐派所以产生,正是因他们清楚看到小说里头的反清语言。如潘重规在《红楼梦新解•红楼梦答问》中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小说中确有反清思明的倾向。例如乾隆四十三年八月文字狱殷宝山案即因其文中有“若姓氏,物之红色者是。夫红色之红非即姓之红也,红乃朱也”,遂至“罪不容诛”。而《红楼梦》通篇强调爱红,如怡红院、悼红轩等。又如徐述夔案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杀头抄家,而《红楼梦》十九回却故意不说“大学”而谓“除了明明德外就没书了”,又特意说“树倒猢狲散”,分明以“猢”暗示胡人。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考证考出七十八回用力写衡王及林四娘死难之事,真正背景可能是抗清而不是打流寇。众多学者了解到《红楼梦》隐隐约约地存在悼明反清思想。

但是,仅仅停留在对只字片语的理解上,还不能说明作品的主题思想就是民族主义,而只能说明作品流露了一些民族主义思想。因此,必须对作品的民族主义作进一步的探讨。

清初是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一批民族主义作品,如《说岳》、《杨家将》、桃花扇》、《长生殿》等。红楼梦的诞生,距这些作品问世只有几十年的时间。雍正六年(1728年)还发生了著名的“吕留良案”。雍正为此专门颁布了《大义觉迷录》,反驳华夷有别论。这说明红楼梦诞生的年代,民族矛盾仍然是十分尖锐的。

据脂批透露,对《石头记》进行“披阅增删”开始于1744年,亦即明亡一百年。这不是巧合。第一回有一脂批曰:“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介乎?”“武穆之二帝”正是岳飞“靖康耻,尤未雪”的遗恨。这一批语与上面“孙策以天下为三分”的脂批,反映了当时亡国之痛还没有被遗忘,说明《红楼梦》与《说岳》、《杨家将》、桃花扇》等民族主义作品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因此,《红楼梦》的民族主义,完全是可能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