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9/06
- 帖子
- 27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0
- 年龄
- 39
魏某,女,1岁零7个月,2012年2月18日初诊。
其母来诉:患儿腹泻半月,日3-5次,曾服妈咪爱,思密达,泻立停,次苍片,贝贝利宝,及在镇卫生院输液多日,致病情日重,精神萎靡,今闻我名,远涉而来。某问曰:便中可有蛋清样物?答曰:未有。又问曰:腹胀否?答曰:不胀。某又问曰:腹凉否?其母答:腹凉。且常有胃肠病发作。某告其母曰:此病正属吾之专长,乃易治之病,但服中药几付,其病可愈,日后必不常发。其母听罢,悦形于色,笑得很美。
诊为:小儿泄泻。
辩证:湿伤脾阳。
治则:温阳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5g白术5g云苓7g甘草2g白扁豆10g淮山药10g白莲子7g玉米10g陈皮5g藿香10g砂仁3g补骨脂5g肉蔻5g吴茱萸3g五味子3g赤石脂10g鸡内金10g干姜3g
5付,水煎服,一次煎小半碗,半日内多次频服
今其母因久咳又至,问及患儿病情,其答:服药后,一剂知,二剂愈,恐其反复,又服一付,余两付已妥善保存。患儿至今未再出现胃肠症状,腹凉转暖,食欲增加,精神欢愉。
某临证当中,除辨证论治外,常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久病多虚,久病多寒,患儿时常胃肠病反复,今又输液多日,液体寒凉,必伤阳气。西医常用的中成药西药当中,致人上火者颇少见,伤人阳气者却多如牛毛,西医善治实证和热证,经西医久治而未愈者,多寒多虚。另遵循无热便是寒,无实便是虚的原则。雏尧之见,乞同道们斧正。
以上病案为几月前所作,下面增补两例同类病案,以资同道们参鉴:
陈某,女,11个月(年龄),2011年,4月13日,初诊。
其父来诉:腹泻半月多。开始发烧,呕吐,输液后烧退呕吐止。现大便色绿黄,沫多,有蛋清样便,夜间重,身上发热量之不烧,夜间睡眠中咬牙,腹胀,哭闹(腹痛)。
诊为:痢疾。
辩证:湿热痢。
方药:芍药汤加减。
白芍10g 黄连4g 黄芩4g 当归5g 肉桂3g 大黄3g 大白5g 木香5g 元胡10g 焦四仙各5g 甘草4g
3付,水煎服,一次煎小半碗,半日内多次频服。
两日后,其父来问曰:病已愈,喂药困难,还剩一付可停服否?某答:可。
向某,女,7个月,2012年5月31日,初诊。
其父母抱女同至,诉:患儿腹泻二十余日,日七八次,开始时伴发热,输液后烧已退,整日哭闹,纳微减,大便开始几天色黑,现色灰黄,便粘,有沫。
诊为:小儿腹泻。
辩证:脾虚湿困。
治则:健脾除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5g 云苓7g 白术5g 白扁豆10g 陈皮5g 莲子7g 淮山药10g砂仁4g 藿香10g 故纸5g肉蔻5g吴茱萸3g鸡内金10g赤石脂10g甘草2g白芍5g黄连5g干姜3g乌梅7g
一付,煎两次,得药汁大半碗,分两日多次少量频服,未完之药放冰箱保存,服药时取当次量置杯中,外面用大杯开水,小杯药置大杯中烫热服之。
其父言:不想此病如此难治!已至多个诊所输液服药,患儿扎针哭到睡着,喂药亦声嘶力竭,其病情不见一点起色,患儿整日哭闹一家人心力交瘁!某言:此病西医难治,中医易耳!某虽不擅儿科,然此病不肖来第二次。小夫妻俩如释重负,欢喜离去。
多日后某见其父问曰:患儿病情如何?其答:仅服一次药即愈,剩下的因喂药太难,放两天没复发就倒掉了。某闻病愈如此之速亦颇欢喜。
青竹逸仙写于2012年8月20日。
其母来诉:患儿腹泻半月,日3-5次,曾服妈咪爱,思密达,泻立停,次苍片,贝贝利宝,及在镇卫生院输液多日,致病情日重,精神萎靡,今闻我名,远涉而来。某问曰:便中可有蛋清样物?答曰:未有。又问曰:腹胀否?答曰:不胀。某又问曰:腹凉否?其母答:腹凉。且常有胃肠病发作。某告其母曰:此病正属吾之专长,乃易治之病,但服中药几付,其病可愈,日后必不常发。其母听罢,悦形于色,笑得很美。
诊为:小儿泄泻。
辩证:湿伤脾阳。
治则:温阳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5g白术5g云苓7g甘草2g白扁豆10g淮山药10g白莲子7g玉米10g陈皮5g藿香10g砂仁3g补骨脂5g肉蔻5g吴茱萸3g五味子3g赤石脂10g鸡内金10g干姜3g
5付,水煎服,一次煎小半碗,半日内多次频服
今其母因久咳又至,问及患儿病情,其答:服药后,一剂知,二剂愈,恐其反复,又服一付,余两付已妥善保存。患儿至今未再出现胃肠症状,腹凉转暖,食欲增加,精神欢愉。
某临证当中,除辨证论治外,常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久病多虚,久病多寒,患儿时常胃肠病反复,今又输液多日,液体寒凉,必伤阳气。西医常用的中成药西药当中,致人上火者颇少见,伤人阳气者却多如牛毛,西医善治实证和热证,经西医久治而未愈者,多寒多虚。另遵循无热便是寒,无实便是虚的原则。雏尧之见,乞同道们斧正。
以上病案为几月前所作,下面增补两例同类病案,以资同道们参鉴:
陈某,女,11个月(年龄),2011年,4月13日,初诊。
其父来诉:腹泻半月多。开始发烧,呕吐,输液后烧退呕吐止。现大便色绿黄,沫多,有蛋清样便,夜间重,身上发热量之不烧,夜间睡眠中咬牙,腹胀,哭闹(腹痛)。
诊为:痢疾。
辩证:湿热痢。
方药:芍药汤加减。
白芍10g 黄连4g 黄芩4g 当归5g 肉桂3g 大黄3g 大白5g 木香5g 元胡10g 焦四仙各5g 甘草4g
3付,水煎服,一次煎小半碗,半日内多次频服。
两日后,其父来问曰:病已愈,喂药困难,还剩一付可停服否?某答:可。
向某,女,7个月,2012年5月31日,初诊。
其父母抱女同至,诉:患儿腹泻二十余日,日七八次,开始时伴发热,输液后烧已退,整日哭闹,纳微减,大便开始几天色黑,现色灰黄,便粘,有沫。
诊为:小儿腹泻。
辩证:脾虚湿困。
治则:健脾除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5g 云苓7g 白术5g 白扁豆10g 陈皮5g 莲子7g 淮山药10g砂仁4g 藿香10g 故纸5g肉蔻5g吴茱萸3g鸡内金10g赤石脂10g甘草2g白芍5g黄连5g干姜3g乌梅7g
一付,煎两次,得药汁大半碗,分两日多次少量频服,未完之药放冰箱保存,服药时取当次量置杯中,外面用大杯开水,小杯药置大杯中烫热服之。
其父言:不想此病如此难治!已至多个诊所输液服药,患儿扎针哭到睡着,喂药亦声嘶力竭,其病情不见一点起色,患儿整日哭闹一家人心力交瘁!某言:此病西医难治,中医易耳!某虽不擅儿科,然此病不肖来第二次。小夫妻俩如释重负,欢喜离去。
多日后某见其父问曰:患儿病情如何?其答:仅服一次药即愈,剩下的因喂药太难,放两天没复发就倒掉了。某闻病愈如此之速亦颇欢喜。
青竹逸仙写于2012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