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9 声望 38 年龄 55 2012/09/29 #1 闽中太学张仲辉,纵饮无度,兼嗜瓜果,忽患泄泻,自中夜至黎明,洞下二十余次。 先与分利,不应;继与燥剂,转见沉剧。 余以其六脉俱浮,因思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非大汗之,不能解也。 麻黄、升麻、干葛、甘草、生姜煎服。 原医者笑云,书生好奇妄行险峻。麻黄为重剂,虽在伤寒,且勿轻用,斯何证也,而以杀之耶! 仲辉惑之。已而困甚,叹曰:吾命将尽,姑服此剂,以冀万一。 遂服而取汗,泄泻顿止。
闽中太学张仲辉,纵饮无度,兼嗜瓜果,忽患泄泻,自中夜至黎明,洞下二十余次。 先与分利,不应;继与燥剂,转见沉剧。 余以其六脉俱浮,因思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非大汗之,不能解也。 麻黄、升麻、干葛、甘草、生姜煎服。 原医者笑云,书生好奇妄行险峻。麻黄为重剂,虽在伤寒,且勿轻用,斯何证也,而以杀之耶! 仲辉惑之。已而困甚,叹曰:吾命将尽,姑服此剂,以冀万一。 遂服而取汗,泄泻顿止。
安出虎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10 帖子 756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年龄 54 2012/09/29 #3 有‘逆流挽舟’之意,李氏好像早于喻氏吧?【医宗必读】治泻九法也未明确提出‘汗法或解表法’,只能说李氏学问与年俱进。
浥晨123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9/09 帖子 424 获得点赞 6 声望 0 年龄 49 2012/09/29 #4 中梓此案应有身痛、恶寒、脉浮紧;内伤生冷外遇寒邪、发汗解肌逆流挽舟之法。
金凤蝶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8/11 帖子 1126 获得点赞 15 声望 0 2012/09/29 #5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肺气郁闭,清气不升,以麻黄宣肺气,升麻葛根升阳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泄泻自止。
hrtx_514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1/05/24 帖子 4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12/10/24 #7 浥晨123 说: 中梓此案应有身痛、恶寒、脉浮紧;内伤生冷外遇寒邪、发汗解肌逆流挽舟之法。 点击展开... 赞同此论 !!应有此证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5 声望 113 2013/10/20 #8 金凤蝶 说: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肺气郁闭,清气不升,以麻黄宣肺气,升麻葛根升阳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泄泻自止。 点击展开... 正解。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5 声望 113 2013/10/20 #9 我个人治疗腹泻,最喜欢用葛根汤。取汗即效。汗透即愈。汗不透,则必有迁延。一般都在半天~1天半内愈。 有别处治疗不效,腹泻迁延数日者,常先用 补中益气汤 ,然后再用 葛根汤 。效果同上。 所以,一般不用“收涩止泻”之方。 改用伤寒方后,以前学的、背的很多方子,都扔了。
我个人治疗腹泻,最喜欢用葛根汤。取汗即效。汗透即愈。汗不透,则必有迁延。一般都在半天~1天半内愈。 有别处治疗不效,腹泻迁延数日者,常先用 补中益气汤 ,然后再用 葛根汤 。效果同上。 所以,一般不用“收涩止泻”之方。 改用伤寒方后,以前学的、背的很多方子,都扔了。
天 天下无双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1/24 帖子 130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2013/12/03 #12 六脉俱浮者,风伤卫也。洞下泄泻者,下元不固也。麻黄,葛根以发之,升麻举陷,炙草扶中,更加枳壳其效更速。
杏林一翁 闻名全坛 贵宾 注册 2012/10/12 帖子 13412 获得点赞 1593 声望 113 年龄 52 2013/12/06 #13 孙洪彪 说: 出人意料 点击展开... 有据,有效!呵呵!
活 活人活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08 帖子 1194 获得点赞 34 声望 38 2013/12/10 #15 不必解得如此复杂,单味葛根打粉煎服是治某类泄泻极效的民间验方,此其药性自身使然!可为主药,配以方剂则应人身变化之用。
gin19762002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6/10 帖子 770 获得点赞 83 声望 28 2013/12/10 #16 内傷生冷,傷及中陽,清陽下陷,導致飧瀉 用此方,方中多風藥,有如孫曼之醫師的觀點,風藥主升陽,升提 亦曾看過單用防風(重用)治泄瀉的醫案,也是此理
青龙三现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21 帖子 612 获得点赞 33 声望 28 年龄 49 2013/12/14 #18 这有何奇?脉浮浮在表,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仲景早有明文,什么逆流挽舟呵呵
徐明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0/14 帖子 3757 获得点赞 32 声望 38 年龄 46 2013/12/14 #19 "先与分利,不应;继与燥剂,转见沉剧。" 古人写案是敢于亮错的,不似现在看到的案子只写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