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9/12
- 帖子
- 1770
- 获得点赞
- 71
- 声望
- 38
治病法轨(1)
盛衰虚实认偏真,抉奥穷源若有神。
自使庸材惊舌咋,共夸良相宅心仁。
出奇制胜回天力,履险如夷着手春。
药物巫医虽小道,须知必?读书人。
俚句奉题雨三先生大著《治病法轨》
嘉定吴玠
凡 例凡 例
一、凡百病症,不外阴阳气血表里虚实之偏胜而致。自古以来,无人得能证实其真情。兹将脉理以证实其阴阳气血表里之虚实,可能确切无疑者。如能将阴阳气血表里虚实以辨明之,则凡百病情无所逃遁于心目中矣。用各经之温凉补泻以治之,病未有不应者。即使药不中的,决不致有性命之虞。
一、是书不独为证明阴阳气血表里虚实而作,亦为切救时弊而作。似乎偏于温补,然非偏也,为时医竞尚寒凉攻伐,将温补完全废弃,不得不有以纠正之?故将古圣贤之保重元气,不惮至再至三以说明之。至于立意措辞,只求醒世,亦不顾重复,实出于救世之婆心,不得已而言之也。祈阅者谅之。
一、是书注重脉理以立言,以脉理为医者至切至要之法。倘医者不明脉理,犹船行海洋间之浓雾中,无指南针以指引,不辨方向而驶,能不倾覆而登彼岸者难矣。现因时医不讲脉理,妄行施治,贻害人命,不得不将脉理以勉励之,亦切救时弊之紧要者也。
一、外感内伤杂症之治法,古人已成法昭彰,似不必详赘。然霖有独出心裁之治法,以及古人所忽略之病情,时医所漠然不知者,爰特聊表端倪,俾学者知?情无一定,治法亦各殊。务须心领神会,辨证明确,不可见病治病,以塞责而轻视人命也。
一、是书之论说与治法,皆别开生面之作,非人云亦云者可比。且从生平经验得来,亦非徒托空言。既可以增益人之见识。又可以启发人之心思,不无资助后学而有益世人?至论说与治验,虽属不多,然融会贯通,一隅而三反之,已用之不尽矣。亦即内经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之义也。
一、是书所用之方,大都属王道之古方,早经霖屡试屡验者而选择之。不独为初学者易于入门,即不为医者亦可据证索方,诸多便利,而且稳妥。如服之既已对病,仅可连服?病愈为止,不必更易,反致误事。间有采用攻利之方者,实出于必不得已,非攻利则其病不除也。惟攻利之方,用之对病,一服可愈,即须停止。因有病则病当之,病去渎用,则反伤真元。如其服之不效,必与病不合,不可再服,非比王道之药,可以多服也。攻利之方者,如麻黄汤、大青龙汤、葶苈泻肺汤、控涎丹、十枣汤、大小承气汤、抵当汤、巴豆、硇砂之类。
一、是书略于伤寒温病者,以伤寒温病古人已有专书也,但总不外表里阴阳气血虚实而已。得能识真其表里阴阳气血虚实,投方则必合病情,治病则无往不利。虽治伤寒温病之方,亦可以治杂病?即治杂病之方,亦可以治伤寒温热。固不可胶执以治病,必须识病以用药,庶不误耳。
一、古方分量,原不应擅改。但因其分量不合于今人,兹为便利病者起见,敢僭为酌改。再古方之丸散,药肆中所备者极少。然丸散与汤液,取名虽异,而治病则同,故亦将丸散之分量,改为汤液之分量者,亦以便病者之购办耳。僭窃之罪,自知不免,尚祈鉴原是幸。
一、各药方下无主治某某等病者,因欲使医者毋执方以治病,须察病以用方。善治病者方似不合于病,投之辄应验如神,方可为圆机之士,神化之治,庶可为人司命也。
一、时症与杂病之特?治验,早已积有数千则。因屡遭兵燹,遗失殆尽。兹因精力衰颓,无从记忆,是以只举大略之治法,以供参考。
一、是书之论说,未免有所偏激。望明达之士,不弃简陋,得赐以纠正之,则不独霖一人之幸也,愿有以辱教焉。
编辑说明:全书段与段之间有空行、不空行之分。空行为原书自行分段处;不空行为原文本是一段,因过长,不易阅读,故依文意编者代为分段,以便读者处。特为说明。唐 序唐 序
刘河同乡王君雨三,初著医说一编,属及门李生颂韩请余为弁言,余以公务鞅掌,属李生代为序文。辛巳仲夏,雨三以书来日:曩承先?不弃,惠序医说,颇为荣幸。乃据友人传述,前序已入李君文集中,知为代庖之作。兹者鄙人复作《治病法轨》三卷,欲求别为一序,其可乎?余嘉君之勤勤于医学而进境靡涯也,讵可以辞。案君撰是书,宗旨厥有数善。辨明阴阳气血表里虚实,其善一也。排除一切偏陂之说,与专尚攻伐之法,以正医学规矩准绳,其善二也。审察脉法经络,可洞瞩九藏胡海牙先生注:《素问•六节藏象论》: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按:形藏四者,即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心包络不算在内。受病之繇,用专达之药治之,其善三也。考证诸凡似是而非疑难变幻之症,医书所未载明而无治法者,析其奥窔,摘抉元神,其善四也。此四善皆由数十年经验而来,非空论可比。昔司马子长作“淳于意传”,谓意能以五色治病,决人死生,无不验者。此非独切脉而知之,亦望气之征也。今王君之于医,理可谓独出心裁,消除症结者矣。余于医道未知门径,因君之勤劳纂述,特表章之。见三折肱者,斯可称良医云。太仓唐文治序于海上南阳寓庐。
盛衰虚实认偏真,抉奥穷源若有神。
自使庸材惊舌咋,共夸良相宅心仁。
出奇制胜回天力,履险如夷着手春。
药物巫医虽小道,须知必?读书人。
俚句奉题雨三先生大著《治病法轨》
嘉定吴玠
凡 例凡 例
一、凡百病症,不外阴阳气血表里虚实之偏胜而致。自古以来,无人得能证实其真情。兹将脉理以证实其阴阳气血表里之虚实,可能确切无疑者。如能将阴阳气血表里虚实以辨明之,则凡百病情无所逃遁于心目中矣。用各经之温凉补泻以治之,病未有不应者。即使药不中的,决不致有性命之虞。
一、是书不独为证明阴阳气血表里虚实而作,亦为切救时弊而作。似乎偏于温补,然非偏也,为时医竞尚寒凉攻伐,将温补完全废弃,不得不有以纠正之?故将古圣贤之保重元气,不惮至再至三以说明之。至于立意措辞,只求醒世,亦不顾重复,实出于救世之婆心,不得已而言之也。祈阅者谅之。
一、是书注重脉理以立言,以脉理为医者至切至要之法。倘医者不明脉理,犹船行海洋间之浓雾中,无指南针以指引,不辨方向而驶,能不倾覆而登彼岸者难矣。现因时医不讲脉理,妄行施治,贻害人命,不得不将脉理以勉励之,亦切救时弊之紧要者也。
一、外感内伤杂症之治法,古人已成法昭彰,似不必详赘。然霖有独出心裁之治法,以及古人所忽略之病情,时医所漠然不知者,爰特聊表端倪,俾学者知?情无一定,治法亦各殊。务须心领神会,辨证明确,不可见病治病,以塞责而轻视人命也。
一、是书之论说与治法,皆别开生面之作,非人云亦云者可比。且从生平经验得来,亦非徒托空言。既可以增益人之见识。又可以启发人之心思,不无资助后学而有益世人?至论说与治验,虽属不多,然融会贯通,一隅而三反之,已用之不尽矣。亦即内经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之义也。
一、是书所用之方,大都属王道之古方,早经霖屡试屡验者而选择之。不独为初学者易于入门,即不为医者亦可据证索方,诸多便利,而且稳妥。如服之既已对病,仅可连服?病愈为止,不必更易,反致误事。间有采用攻利之方者,实出于必不得已,非攻利则其病不除也。惟攻利之方,用之对病,一服可愈,即须停止。因有病则病当之,病去渎用,则反伤真元。如其服之不效,必与病不合,不可再服,非比王道之药,可以多服也。攻利之方者,如麻黄汤、大青龙汤、葶苈泻肺汤、控涎丹、十枣汤、大小承气汤、抵当汤、巴豆、硇砂之类。
一、是书略于伤寒温病者,以伤寒温病古人已有专书也,但总不外表里阴阳气血虚实而已。得能识真其表里阴阳气血虚实,投方则必合病情,治病则无往不利。虽治伤寒温病之方,亦可以治杂病?即治杂病之方,亦可以治伤寒温热。固不可胶执以治病,必须识病以用药,庶不误耳。
一、古方分量,原不应擅改。但因其分量不合于今人,兹为便利病者起见,敢僭为酌改。再古方之丸散,药肆中所备者极少。然丸散与汤液,取名虽异,而治病则同,故亦将丸散之分量,改为汤液之分量者,亦以便病者之购办耳。僭窃之罪,自知不免,尚祈鉴原是幸。
一、各药方下无主治某某等病者,因欲使医者毋执方以治病,须察病以用方。善治病者方似不合于病,投之辄应验如神,方可为圆机之士,神化之治,庶可为人司命也。
一、时症与杂病之特?治验,早已积有数千则。因屡遭兵燹,遗失殆尽。兹因精力衰颓,无从记忆,是以只举大略之治法,以供参考。
一、是书之论说,未免有所偏激。望明达之士,不弃简陋,得赐以纠正之,则不独霖一人之幸也,愿有以辱教焉。
编辑说明:全书段与段之间有空行、不空行之分。空行为原书自行分段处;不空行为原文本是一段,因过长,不易阅读,故依文意编者代为分段,以便读者处。特为说明。唐 序唐 序
刘河同乡王君雨三,初著医说一编,属及门李生颂韩请余为弁言,余以公务鞅掌,属李生代为序文。辛巳仲夏,雨三以书来日:曩承先?不弃,惠序医说,颇为荣幸。乃据友人传述,前序已入李君文集中,知为代庖之作。兹者鄙人复作《治病法轨》三卷,欲求别为一序,其可乎?余嘉君之勤勤于医学而进境靡涯也,讵可以辞。案君撰是书,宗旨厥有数善。辨明阴阳气血表里虚实,其善一也。排除一切偏陂之说,与专尚攻伐之法,以正医学规矩准绳,其善二也。审察脉法经络,可洞瞩九藏胡海牙先生注:《素问•六节藏象论》: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按:形藏四者,即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心包络不算在内。受病之繇,用专达之药治之,其善三也。考证诸凡似是而非疑难变幻之症,医书所未载明而无治法者,析其奥窔,摘抉元神,其善四也。此四善皆由数十年经验而来,非空论可比。昔司马子长作“淳于意传”,谓意能以五色治病,决人死生,无不验者。此非独切脉而知之,亦望气之征也。今王君之于医,理可谓独出心裁,消除症结者矣。余于医道未知门径,因君之勤劳纂述,特表章之。见三折肱者,斯可称良医云。太仓唐文治序于海上南阳寓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