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有谁还在用伤寒方?

李荣伟

闻名全坛
版主
注册
2011/09/25
帖子
14106
获得点赞
1177
声望
113
所在地
安阳
无论民间的,还是大专院校毕业的,还是中医爱好者,几乎没个中医人都知道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曾经或正在研究《伤寒杂病论》的人我相信也是不计其数的。有人深研,有人精研,也有人会浅尝辄止,更有人以终身研究《伤寒杂病论》为乐事,乐此不彼。但无论深研、精研,还是浅尝辄止者,都会说:“我用过伤寒方”、“我每天都在用伤寒经方”、“我每病必求仲景,必用经方”、“经方对证效如桴鼓”,诸如此类的语言可以说在中医界到处可见。
不错,你是读过《伤寒杂病论》,你是每天都在研究《伤寒杂病论》,你是每天都在用《伤寒杂病论》的经方,可以说《伤寒杂病论》及其方在你心中已是滚瓜烂熟了,你这一辈子的精力全部都用在了《伤寒杂病论》上了,可你是否想过你每天所开的处方还是《伤寒杂病论》的方吗?还是经方吗?
不用我说,每个读过《伤寒杂病论》的人都知道,《伤寒杂病论》的方组方十分严谨,其方中各药的用量不可变,不可随意增减,变则是另一方,适用于另一个病症,同样其药味也不可随意增减,增一味、减一味药物,药方就是另一方了,而有另一种功效,适用于它证了。这样的例子好像不用我列举吧?如果说需要我列举的话,说明你没有读过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知其方。
仲景方味少而精,而现在的处方动则十几味,甚者二三十味以上,不说你的处方用了多少味药,单就其用量而言,专搞度量衡研究的科学家都不能准确说出汉代的量到底折合现在的多少,专门搞药物研究的人都不能说出汉代的药物与现代的药物在性能各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或不同,你又怎能保证你所用药物的用量就是当年仲景的用量呢?,又怎能保证你所用的药材就是当年仲景所用的地道货那?
药味增加了,药量不知用的对否,你又怎能说你用的是仲景xx方呢?
 
现在没人使用张仲景的药方了

金匮要略所有药方加在一起平均4.8味药~!

中医大夫给病人开药若这样,自己咋活?医院杂活?汽车从哪来?房子从哪来?
 
现代中医早已废弃君臣佐使配方法

都在使用西医将药法

嗓子疼?金银花10克

肚子疼?白芍10克

脑袋疼?白芷10克

有点晕?天麻10克

手脚冰凉?附子10克

鼻子不通气?辛夷10克~~~

气短?人参10克

腿没劲?牛膝10克~!

,,,,,,,,,
 
这个怎么说呢,个人见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扬,如不是这样何来温病学派,温病派的高手其实都是学伤寒用伤寒的大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不是继承和发扬,何来地黄丸系列成药呢。
 
今天我用一方:

葛根15克,桂枝8克,白芍8克,甘草8克,白术8克,茯苓15克,泽泻20克,半夏8克,鸡血藤30克,生姜15克。这个是不是经方呢?
 
经方体系
是一种成熟的思维模式
可以划裁灵活运用
合方治杂病嘛
谁让现在的人病机这么复杂呢
 
楼主严谨!

组成、用量、炮制、煎服法---确实重要。
 
今天我用一方:

葛根15克,桂枝8克,白芍8克,甘草8克,白术8克,茯苓15克,泽泻20克,半夏8克,鸡血

哈哈,是经方。

桂枝加葛根汤、五苓散、小半夏汤合方!
 
归根到底就是方是什么? 为什么组方?怎样组方的问题 这个问题没弄清楚 照搬经方也枉然,因为今非昔比,时间地理都变啦?方怎能不变?
 
经方派在大医院比较吃得开,大夫不用为饭食发愁~!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就是经方派

搞研究,目的就是疗效,不考虑赚钱养家~!

行医的大夫则不然,不赚钱,喝风能活着??

我以前有个帖子,写了为啥张仲景能写出金匮要略,大夫却写不出来呢?

张仲景长沙太守,有俸禄的官员,喜欢研究中医,曾拜师学艺~!

官员,文化水平高,有了写作的功底

官员,有俸银,无需为衣食发愁,一心研究治病~!

在这些基础上才写出了【金匮要略】伟大的药方名著~!

大夫,没戏,有几个小药方还保密呢,他需要为衣食发愁,治病的同时必须赚钱,否则自己就活不了~

说啥,悬壶济世,都是胡扯罢了,挂羊头~

再一个是道家佛家药方都写得不错,他们都没有衣食问题

后来流传的中医著作以太医院的为多!他们也没衣食问题~!

所以,上述这些药方都是能经得起考验的~!
 
道家医学,傅青主-陈士铎这一支脉很不错啊! 《傅青主女科》现在用得还不算少。
佛家医学就不大了解了。
 
经方派在大医院比较吃得开,大夫不用为饭食发愁~!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就是经方派

个人以为先生只讲了事情的一部分,不全面。

仲景先圣在《伤寒论》自序里这样说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所以先圣追求疗效恐怕并非因为单纯的不为饭食发愁,而是有短时间内丧失很多亲人的切肤之痛。

再者,先圣身处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间,战乱频繁,就算是当太守,也未必就能做到不为饭食发愁,一个不小心就要掉脑袋。

依稀记得,依郝万山先生的考证,先圣是否当过太守还两说呢。

现行的医疗体制是以药养医,其弊端自不必言。如果不是以药养医,而是提高诊金在治疗费用当中的比重,想来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的治疗水平当会较高。

记得建国前的中医师,其诊金都不算低。现在在美国行医的中医师(其实是针灸师,美国没有中医师认证制度),中医师的诊金也都是比较可观的。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中医发展是要比国内好。
 
现在没人使用张仲景的药方了

金匮要略所有药方加在一起平均4.8味药~!

牙师所言是矣!………有是证不用是方,因其廉简而效!
 
病证之变化多端,人亦分住南北及四季气候亦异,虽经方亦应辨证施治,因证加減……所遵者,医理治法也!
 
个人以为先生只讲了事情的一部分,不全面。

仲景先圣在《伤寒论》自序里这样说道:“余宗族素多,向

美国?

不准使用草药哒~!

针灸,按摩,可以~!!
 
我在用。

如这一方:葛根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8克,生姜10克,大枣4个,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算不算?
如第二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8克,生姜10克,大枣4个,人参10克,吴茱萸10克,川芎30,算不算?
 
如这一方:葛根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8克,生姜10克,大枣4个,木瓜15克,鸡血藤30克,算不算?

没有名字不果好用的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