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这个四川的故事 各位看完有何感想?

小木鸡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11/12
帖子
86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因闻城里一老中医一年四季治病,无论男女老幼,亦无论所患何病,开手便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竟尔门庭若市,门诊人次逾百,且经年不衰,于是“火神菩萨”声名鹊起,便往一试之。既至,老医令其伸舌,随口吟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助手立即抄方与之。刘教授悻悻然,又转思不姑妄从之,遂抓药2剂。不意服完l剂,当夜竟然安睡!笔者因讶其异,曾访问过一些病者。据说此老中医经年累月如此开方,债事者偶尔有之,但有效率仍然很高。至于其观舌之“诀窍”则是:凡舌质不现明显热象者,便一律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故事如上,各位看完有何感想?
 
中医之方剂视病用之,药量之加减变化则收效若一,此为临症变通,异病同治之理,但一方通治百病则少闻。
 
圆周医学,从一个角度推动圆周旋转,道理说得通~~~
 
若不能痊愈和根治,只求有效和缓解,那等于零!有时还可能是负数。任何病患,我至少可以出10个方都能有效和缓解,对我来说,那等于零,一场医把戏罢了!玩把戏还大言不惭?(不管是哪一派)无怪中医要走下坡路。我追求痊愈和根治。
 
好多老中医都使用一个药方治百病~!
 
好多老中医都使用一个药方治百病~!

能根治吗 ?根治率有多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是投机和偷懒。有时候我对中医常有哀莫大于心死的想法,因为不思进取的太多了,躺 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的也太多了。
 
能根治吗 ?根治率有多高?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是投机和偷懒。有时候我对中医常有哀莫大于心死的

多数病症不需要根治

只要人体正气恢复,身体自愈功能就能使病症根治~~~
 
说的神乎其神
说的我自己都亲自想查查麻黄附子细辛汤了
 
说的神乎其神
说的我自己都亲自想查查麻黄附子细辛汤了

有的大夫治病就用泻心汤,就一个方

黄连,黄芩,大黄

根据不同的病情,各自药量不同~!

也是同样道理!

病,邪实有了

把邪实泻掉正气自然恢复了,身体会自愈~!!
 
多数病症不需要根治

只要人体正气恢复,身体自愈功能就能使病症根治~~~

人体自愈能力可以激发,也能湮塞;可能会损耗,也可以有所助益。一分为四的看。您可以多研究找找出口。·#¥%……另外,普通疾患和沉疴恶疾有区别;顺水推舟和逆挽狂澜也有区别;苟且偷生和生存质量更是有区别。·#¥%……很多疑难疾患的治疗并不能那么令人满意和心服,医案医话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优势和缺陷是并存的,只要以优势为主,本不应苛求;但如果是明显的疑问和缺陷呢???!!有些,是历史遗留的疑问和重大缺陷了!必须面对、正视事实与现实。要想厘清、确证这些,或许还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努力!
中医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很多,但那还不足为奇;但是,对于包括基础理论和治疗法则在内的重大疑问和缺陷视而不见,那就奇怪又奇怪了!(我看到的,是大量的迷信权威,崇拜偶像,人云亦云,陈词滥调)--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艰辛和漫长!!!
我是中医的坚定捍卫者和实践者;同时,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中医的叛徒。如果,找不到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那么,就把自己变成真正的对手吧!(我来了论坛后,找到很多值得尊重的朋友;但也很遗憾,暂时还没有找到值得尊重的对手。没有值得尊重的对手,进步就很难!!!)我谨以这双重身份,一步一个脚印,去寻绎回家的路。
这个回复,是我对所有热爱中医的人士想说的。
 
人体自愈能力可以激发,也能湮塞;可能会损耗,也可以有所助益。一分为四的看。您可以多研究找找出口。·

你要把病去根?

这叫不懂中医哒,翻开金匮要略看看

病去七分要停药,开始喝粥调养咧~!
 
你要把病去根?

这叫不懂中医哒,翻开金匮要略看看

您误解我所说的了。同时,您也误解了自己所说。有些东西,我们说的都是一致的。有些东西,我说了,但您误解。
 
难道这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电视上报道一位国家级老中医,多数使用小建中汤加减,是一个道理~!
 
这个医生其实很聪明,没有热证,就用麻黄 附子 细辛。这三味药的组合是非常有道理的。升阳 解表 固里。伤寒论学的很透。现在很多医生看到麻黄附子就怕。其实就是无用且胆小。
 
中医既神秘又玄奥,治病的切入点靠医者的领悟和见解,八法疗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用小柴胡汤打天下的、有用四逆散打天下的、有用二陈汤打天下的、有用建中汤、下气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近代薛振声用全息汤朱丹溪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李可的“没有阴虚的人”等等。一个病,十个医生同时下笔,开出的方子必然不一样。
中医不好理解,中医难学。 相反西医好学,病理数字化、病情指针化,容易为大家理解和接受。但中医用对了又有效。所以对中医有兴趣的人往往会陷入迷惘之中,真有一种欲弃不甘、欲罢不能的感觉。
 
可能与地域有关,我们应该知道四川多寒湿天气早晚温差大,所以大部分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路。
 
可能与地域有关,我们应该知道四川多寒湿天气早晚温差大,所以大部分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路。

我看过卢火神的≤扶阳讲记≥,他在南京读大学时就有处方权,每天都有校领导安排的当地病人,毕业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更是多,他一律扶阳,都有效,所以和地域无关。
 
可能与地域有关,我们应该知道四川多寒湿天气早晚温差大,所以大部分人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路。

尤其四川的冬春季节,阴冷寒湿的条件,必须服用温热之药,方可维持体内阳气平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