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2/14
- 帖子
- 1147
- 获得点赞
- 49
- 声望
- 48
一个火热的帖子,脉是血管(西医解剖学现代定义),这肯定是错误的,但回到字面上 “脉是血管”按上古义到是正确的。--正确的原因是因为上古的“血”字和现代“血”字概念完全不同。
上古的【血】其实就是现在大家常常提到的“体液”。(血)音(写),古义为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即今天所谓“体液”-古时也用氺字,即【血】=【氺】=体液。 和现代所谓“血液”的概念完全不一样。如果以今天称之为血(今音:穴)液的红色液体作为【血】去解读内经,恐怕会离题好几百里。
在《内经》中有112篇涉及到【血】,一共出现大约650次以上,应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不可以误读。由于内经中取用概念来源于不同时代,有些是“体液”,有些是“血液”。
《灵枢·决气》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此中的【血】已经是在汉代变义的概念,已是指今日红色血液概念,不再是【血】=【氺】=体液。
所以书一定得背下来,才会发现哪些部分是古义。 字不识,读经反而误事。
字义拿不准时,其实只要查查字典,就可以知道。新华字典就有,不用查什么康熙字典装装有学问的样子,不论怎么装,不认字还是不认字。
上古的【血】其实就是现在大家常常提到的“体液”。(血)音(写),古义为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即今天所谓“体液”-古时也用氺字,即【血】=【氺】=体液。 和现代所谓“血液”的概念完全不一样。如果以今天称之为血(今音:穴)液的红色液体作为【血】去解读内经,恐怕会离题好几百里。
在《内经》中有112篇涉及到【血】,一共出现大约650次以上,应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不可以误读。由于内经中取用概念来源于不同时代,有些是“体液”,有些是“血液”。
《灵枢·决气》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此中的【血】已经是在汉代变义的概念,已是指今日红色血液概念,不再是【血】=【氺】=体液。
所以书一定得背下来,才会发现哪些部分是古义。 字不识,读经反而误事。
字义拿不准时,其实只要查查字典,就可以知道。新华字典就有,不用查什么康熙字典装装有学问的样子,不论怎么装,不认字还是不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