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局部与整体的针灸思维

2296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12/05
帖子
2588
获得点赞
124
声望
38
常常听病人说。不论到那里看病或者给那一个医生看病。头一两次治疗效果都好。可继续治疗下去。效果就不显了或者逐渐没有效果了。
这是为什么。除了心理因素

是因为该医生当时准确辨别症状。一击而中。再击又中的治疗效果。但是医生不辨病人身体状况。反而盲目的穷追猛打一条处方用到底。不知中病即止。

其实这类病人身体多是偏虚的。病情是复杂的,加上医生的治疗。病人也是需要正气来支持医生治疗行动的。只知道治疗体表症状,无视内在病因,当然就会出现上述现象了。应该辨明虚实使用祛邪扶正等类似的治疗方法,

这也是一个主要矛盾{症状}变成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体虚}变成主要矛盾的问题。表面症状除去。不等于内在病因除去。内在的病因就会成了主要矛盾了。要及时根据病人实际身体壮况。治疗内因兼治外在的症状为主。使用扶正祛邪等方法。才能持续保持治疗效果。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也能跟的上治疗速度。。


举例一中年男子。左下肢坐骨神经痛。自述每年发作一次。常腰痛。前段时间左下肢膀胱经循行处抽筋而痛。麻木。经针灸治疗已缓解。但小腿肚仍然会抽痛。虽连续治疗还是止痛不了。

现左下肢小腿膀胱经循行路线腓肠肌上下按之则痛。麻木。走路受限。舌淡。脉左关尺浮大无力。病机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诊为肾阳虚。经脉不荣而痛。治宜补肝肾。荣经脉。

针刺右侧中白穴透下白穴。患处疼痛立解。再按阳病阴治。“以阴引阳。其治在募”。取膀胱经募穴之中极穴针之。二次而愈。

《灵枢。本输》云:三焦者属膀胱。非我断章取义。膀胱与肾为表里。中白下白二穴在手少阳三焦经上。董氏作为补肾要穴。经云:“病在阳中之阴者。刺阴之经”。故取中极穴以补阳气。而经又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筋柔则不拘紧痛。

前者他医作一般坐骨神经痛案例医治。治病不知求本。只循经治病。病虽去。正气未复。治标也。故能治愈七成。今辨证论治取效而愈
 
学习钟兄的帖子最大的收获就是:针灸治病一个要辩证,一个要扶正。
 
这就是循经辩证与整体疗法在治疗效果上的明显对比
 
多谢版主分享宝贵心得
 
ctcmy101; 说:
ctcmy101 发表于 2013-1-8 16:54
多谢版主分享宝贵心得

什么时候让大家也分享您的呢?
 
看钟兄的贴子必有收获是肯定的,本人一直有这样的观点:一个真正的传统针灸高手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一是辨证准确,二是选穴配伍精炼,三是补泻手法,该案前医归根结底还是辨证不够准确,所以后期无效。我遇到多例正气不足的面瘫,治疗后期效果也不好,虽然也取了气海之类的穴位,但是还是不行,这就显示出取穴跟手法的重要性了,该案取中白透下白,取中极,大家能想到吗?虽然没有强调手法,但痛疼立减,二次即愈,手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手法也是最难的,补泻寓于操作之中,真是无功可言,无德可见,而人登寿域。
 
理是这个理,真能做到者不见多,所以喜欢奉读楼主帖子。
 
八月惊雷; 说:
八月惊雷 发表于 2013-1-6 07:58
学习钟兄的帖子最大的收获就是:针灸治病一个要辩证,一个要扶正。

很对哦,祛邪不忘扶正,每篇贴子都那么详细描述,学不好,没理由的
 
300; 说:
300 发表于 2013-1-14 13:29
理是这个理,真能做到者不见多,所以喜欢奉读楼主帖子。

一样的,特喜欢,握握手,追随走

呵呵
 
看钟兄的贴子必有收获是肯定的,本人一直有这样的观点:一个真正的传统针灸高手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一是辨

我同意大内密探 朋友的观点。同一个病人,同一个穴位,不同医者进行治疗。手法不同,效果不一样。这就同用经方一样,开同一个方,但量不同。效果不一样。中箹的秘诀在量,针灸的秘诀在手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