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26
- 帖子
- 2244
- 获得点赞
- 191
- 声望
- 63
大约14岁那年,偶然翻看《中医基础》教材,从此就迷上了中医。家里有一些书,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但因自己无知,只以为《伤寒论》是闲杂书,而且缺乏指点,那几本书我一直都没看过。
17,8岁时,读过《医宗金鉴》,其中注解伤寒论,看了个开头,文艰理涩,就没有再看,只是看了《删补名医方论》和《濒湖脉学》,以及其中诊断的部分。
后来工作了,这些书就没再看过,伤寒论也就束之高阁了。
前些年,感谢网络让我知道了伤寒论的伟大,因此我将伤寒论读了一遍,后抄写了一遍,然终究是不了了。
而后,曾有两次用伤寒论的方剂,一次是苓桂术甘汤自治头晕目眩,一次是用真武汤治疗岳母的感冒输液后的重症。剂量都是以一两10克计算,其疗效之速,令我瞠目结舌!
的确令人震撼!
作为一个中医粉丝和业余爱好者,我因此郑重推荐《伤寒杂病论》。
我很惋惜,在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的时候,为什么没读没背诵这本伟大的中医著作!
因此,我再次郑重告诉和我一样的中医爱好者:如果你记忆力好,这本书值得背诵下来!
17,8岁时,读过《医宗金鉴》,其中注解伤寒论,看了个开头,文艰理涩,就没有再看,只是看了《删补名医方论》和《濒湖脉学》,以及其中诊断的部分。
后来工作了,这些书就没再看过,伤寒论也就束之高阁了。
前些年,感谢网络让我知道了伤寒论的伟大,因此我将伤寒论读了一遍,后抄写了一遍,然终究是不了了。
而后,曾有两次用伤寒论的方剂,一次是苓桂术甘汤自治头晕目眩,一次是用真武汤治疗岳母的感冒输液后的重症。剂量都是以一两10克计算,其疗效之速,令我瞠目结舌!
的确令人震撼!
作为一个中医粉丝和业余爱好者,我因此郑重推荐《伤寒杂病论》。
我很惋惜,在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的时候,为什么没读没背诵这本伟大的中医著作!
因此,我再次郑重告诉和我一样的中医爱好者:如果你记忆力好,这本书值得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