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为何古时多伤寒,现时多温病?

杏园春晓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7/11
帖子
193
获得点赞
6
声望
18
外感从皮毛而入者多伤寒,从肺而入者多温病。肺属五脏,五脏者五藏也,为人体藏精之器,精气充之,本不易受病。古时之人,病少入藏(脏),多从皮毛而入,医家所论六气伤人亦多从太阳经始。何以现代之人,外感伤肺更多呢?这有时代的因素:一则现代人欲重情深,先有内伤杂病。二则现代环境污染大,空气浊而毒气重。三是现代人饮食和作息不知节制,脾、肾多伤,致肺气不足和运行失常。四是现代人感冒发烧后,不当使用抗生素和输液。感冒后发烧是人体正气与邪气抗争的现象。现代医学证明,抗生素并无治疗感冒病毒之功能,而中医认为抗生素性寒,伤脾与肝肾,感冒之人脾胃本弱,故桂枝汤中要用生姜、大枣等补益;用抗生素伤脾和肝肾后,人肺气更弱,而使邪气直入;输液虽能补充体液和营养,但亦有很大弊端,伤寒后,体表寒水凝结于表,与表内营气相争而发热,营行脉内,如于脉中输之以大量寒冷的液体,则体表之阳气益伤,脉之内外寒水相引,而深入体内。邪毒亦随之而入,于体内引起进一步的病变。肺与皮毛相通,所以外寒很容易透过皮毛而入肺。这些就是现代人容易外感伤肺,引发咳嗽、肺炎、肺心病等肺系疾病的重要原因。重点说了抗生素与输液的影响,是因为这种现象很普遍而危害较重,于临床实践中所常见,在此提出来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向楼主学习了,这里好像没以前热闹了
 
这个分析很好,学习了。
我也加点自己的看法。除了抗生素和输液的问题以外,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也是个问题。如楼主所说,感冒时人脾胃本弱,现今物质生活丰富,一看到家里人有病,不但不能够清淡饮食,以减少脾胃负担,反而要“增强营养”,加更多的油腻肉食,尤其是孩子生病,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不吃东西,总是想方设法给弄好吃的,或者就大量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这些都对感冒的恢复没有多少助益,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内脏负担。按照当今人的日常营养水平,区区感冒,就算是几天不吃荤腥,也绝对不至于对身体造成太大的营养损失,反而减轻内脏负担,让身体把应该调动的能量放到第一线去对付病症。
 
多吃菜,少吃肉,内径讲:五谷为养,五菜为充
 
弱弱地问一下,伤寒咳喘,不是肺受邪吗?麻黄汤治太阳伤寒,但麻黄是肺经专药,伤寒不入肺,为什么用麻黄?
 
弱弱地问一下,伤寒咳喘,不是肺受邪吗?麻黄汤治太阳伤寒,但麻黄是肺经专药,伤寒不入肺,为什么用麻黄?

贤弟问的精妙,
由于时空的更迭自然环境的改变等、所导致病种也随之改变,所以现今多温病古时多伤寒。
伤寒的喘是指‘‘气促’’,是寒邪束与太阳、正邪相争不得外越而致,与温病的喘咳不同,麻黄即入太阳又入太阴、因其性味辛温、发汗作用强所以用于太阳表实之症。
不知贤弟对此解释是否满意、、、、、、。
 
这两种病都有季节性,冬天得病多是伤寒,自春到秋,温病就多,温病占三个季节,伤寒只占一个。这是其一。
其二,伤寒病因单一,就是感受风寒。温病病因多,有春温、风温、伏气、湿热、瘟疫、暑热等。
其三,古时候生活条件差,吃不饱,穿不暖,伤寒多。但卫生条件差,战乱频繁,所以温病也多,当然因为少有医书记载,就认为这种病少,可是史书有记载,只言片语的,如某年某地发生瘟疫等,这方面没人统计过。
其四,《温病条辨》里很多方子都是从《伤寒论》里抄的,或是化裁来的,这说明张仲景也治了很多温病,不单纯是伤寒,这方面《温热经纬》说得详细。
 
只要正确认识伤寒入里化热 你就会觉得没那么多温病
 
现代的人穿的暖,各种衣服,什么样的都有,保暖好,这也导致人的皮肤的抗病能力弱,而肺主皮毛,皮肤抵抗力弱了,自然的由皮毛而直接入肺,所以而今人多肺病原因。另还有肺主呼吸天地气,直接同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换,病由肺而起。
 
.



把上面這張圖搞懂

你就知道, 為何某時期會是傷寒 某時起又興起溫病
 

附件

  • 9.9 KB 查看: 29
金凤蝶; 说:
金凤蝶 发表于 2013-2-3 16:12
弱弱地问一下,伤寒咳喘,不是肺受邪吗?麻黄汤治太阳伤寒,但麻黄是肺经专药,伤寒不入肺,为什么用麻黄?

伤寒不入肺什么意思啊?太阳本来就包含营卫,膀胱经,膀胱俯。肺主皮毛,卫出于肺,卫受邪,肺气不利用麻黄很正常啊
 
肺为娇脏,肺为华盖,风寒从皮毛而入,自然先伤肺脏。
至于为什么现代人容易外感风寒,
主要是因为现代人体质变的太差,伤精纵欲,运动量少,营卫之气虚弱之故。
 
精辟 谢谢老师
 
"与表内营气相争而发热" 这里是否应为卫气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