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治产后病妙方
1生化汤
【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歌诀】?恶露不行生化汤,当归川芎炙草姜,
桃仁大枣熟地入,产后诸疾用时多。
【组成】?当归15克,川芎6克,炙甘草1?5克,炮姜1克,桃仁10粒(捣),熟地黄9克,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顿服。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方解】?方用当归、桃仁、川芎、熟地养血活血;配以炮姜温经散寒;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能攻能补,逐中寓养,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腹痛、舌淡者。可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宫缩痛、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胎盘残留、胎死腹中、产后恶露不行、产后高热、产后黄疸、产后腹胀、产后泄泻、产后缺乳、产后脱发、产后头痛以及宫外孕、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痛经、不育、阳痿、股外侧皮神经炎、冻疮等病症。
【加减】?如见恶露已行、腹微痛,可去桃仁;瘀血明显,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小腹冷痛,加肉桂,附子;气虚,加黄芪、党参;烦渴,加麦冬;夹痰,加陈皮、竹沥;便秘,加麻仁、杏仁、肉苁蓉;多汗、不眠加茯神、枣仁、黄芪;烦热,加地骨皮、丹皮;夹食,加山楂、神曲;感受风邪,加荆芥、防风。
【附记】?①临床经验: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加红花;人流阴道出血,加丹参、茺蔚子;胎盘残留,去炮姜、甘草,加益母草、三棱、莪术、炒蒲黄;宫外孕,去炮姜,合桂枝茯苓丸;产后高热,加清热解毒之品,或合桂枝汤;产后黄疸,合茵陈蒿汤;产后腹胀,加酒军、芒硝;产后泄泻,加党参、白术、扁豆、莲子肉;产后缺乳,加王不留行、通草、瓜蒌;产后脱发,加首乌、黑芝麻、柴胡;产后头痛,加柴胡、牛膝;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加三棱、莪术;痛经,合失笑散,加益母草等。②凡脾胃虚弱、心火素亢、肝阳横逆、阴虚内热、冲任固摄无权所致下血块以及产妇感受一切温暑时邪所致病症,忌服。
2生化汤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恶漏不行生化汤,归芎桃仁炙草姜,
兑入黄酒童便服,效如鼓之应桴响。
【组成】?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9克,黑姜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后,兑入黄酒15~30克,童便1小杯,顿服。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方解】?本方是治疗产后血瘀腹痛的名方,“天曰大生,亦曰大化,生化汤所由名也”(陆九芝)。方中用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祛瘀活血;炮姜温经散寒;炙甘草和中止痛;黄酒有舟楫之功,载药至病所,兼有温通之力,有助于药效之发挥;童便一味能滋阴清热,善消瘀血,引败血下行,善止崩漏,引新血归经,乃治妇人产后血晕闷绝之圣药,此方中有之则效灵,弃之则效减,医者万不可妄言其秽浊而置良药于高阁。诸药合用,生血化瘀,推陈致新,用于治疗产后营血虚滞之寒凝腹痛证,每获卓效。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可用于产后胎盘残留、人工流产后出血不止等病症。
【加减】?产后少腹冷痛,加肉桂;宫缩无力,加益母草;发热,加柴胡、黄芩;瘀块留阻而腹痛甚者,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
【附记】?①本方用于产后,有促进乳汁分泌,调节子宫收缩,减少宫缩腹痛,防止产褥感染等作用。②原书随症【加减】并易方名。如:血块日久不消,加三棱、元胡、肉桂,产后半月后方可服,易名“加味生化汤”。产后3日,发热头痛,加羌活、防风,去黑姜;无块痛者,桃仁亦去,易名“加味生化汤”。产后形色脱晕,或汗多脱晕,加人参、大枣,易名“加参生化汤”。产后血崩,加炒荆芥、煅乌梅、炒蒲黄、大枣,易名“生血止崩汤”。产后块痛未止,妄言妄见,加人参、柏子仁、益智仁、茯神、陈皮、大枣,易名“安神生化汤”。产后大怒气逆,胸膈不利,加陈皮、木香,减桃仁、炙草,易名“木香生化汤”。产后大便秘结,加麻仁、肉苁蓉、去黑姜,易名“养正通幽汤”。产后汗多变痉,加麻黄根、桂枝、人参、羌活、天麻、附子、羚羊角,去桃仁、黑姜,易名“【加减】生化汤”。
3清热除痹汤
【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刘奉五方)
【歌诀】?清热除痹威灵仙,银藤枫藤海风藤,
桑己追风络石藤,产后痹证此方良。
【组成】?金银藤30克,威灵仙9克,青枫藤15克,海风藤15克,络石藤15克,防己9克,桑枝30克,追地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散湿,疏风活络。
【方解】?产后由于气血两虚,营卫失和,卫外抗邪能力降低,往往容易感受风寒,故产后关节疼痛及全身疼痛证甚为多见。故方中金银藤、防己、桑枝清热除湿祛风;威灵仙、青枫藤、海风藤、络石藤、追地风散风活络除湿。清热除湿散风活络而不伤正乃本方之特点。因为清热除湿药中,金银藤辛凉散热,又能清经络血脉中之热邪。散风活络除湿药中,威灵仙为祛风之要药,其性好走,能通十二经,辛能散邪,故主诸风,咸能泄水,故主诸湿,此二药清热除湿散风力著,为本方之主药。用青枫藤、海风藤、络石藤加强散风活络作用。防己善走经络骨节间,能消骨节间之水肿。用药虽然平淡,但是直中湿热邪实之地,实有“轻可去实”之妙。药后若湿热已解,尚应根据产妇体质情况加以处理。
【主治】?产后身疼、关节红、肿、灼痛等症。可用于产后热痹。
4清魂散
【来源】?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
【歌诀】?清魂散用泽兰叶,人参甘草川芎协,
荆芥理血兼祛风,产中昏晕神魂帖。
【组成】?泽兰叶8克,人参8克,川芎15克,荆芥穗30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6克,沸汤温酒各半调下,童便尤良。病势急者,急灌之。
【功效】?补益气血,疏散风邪。
【方解】?方中川芎性温,味辛走散,是血中气药,其与祛风散寒的荆芥配伍,对于风寒头痛有良效;而与补气的人参、炙甘草配伍,则能治疗气虚受风的头痛、头晕;泽兰一味,性温气香,能舒肝气而通经脉,与川芎配伍,能加强调和气血之功。诸药相合,能使气血调和,外邪疏散,自然神魂宁帖,其病自愈。
【主治】?产后血晕,症见产后恶露已尽,气血虚弱,感受风邪,然然昏晕不知人事。
【附记】?在服药的同时,可用醋喷在炭火上,取烟熏鼻,效果更好。
5通乳丹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通乳丹中用黄芪,当归人参麦门冬,
桔梗木通猪蹄配,催乳通乳两相宜。
【组成】?人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60克,麦门冬15克,木通1克,桔梗1克,猪蹄2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养血。催乳通乳。
【方解】?本方主要是为产后气血两虚,乳汁缺少证而设。故方中重用人参、黄芪、当归补益气血;配以猪蹄、木通补虚通乳,桔梗宣畅气机,以助催乳。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养血,催乳通乳之功。
【主治】?产后无乳、少乳、面色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细者。可用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6涌泉散
【来源】?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歌诀】?涌泉散中穿山甲,王不留行与瞿麦,
再入龙骨麦门冬,活血下乳此方施。
【组成】?穿山甲、王不留行、瞿麦、麦门冬、龙骨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克,热酒调下,并食猪蹄羹少许。或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适量。
【功效】?活血下乳。
【方解】?方中穿山甲、王不留行,具有良好的通下乳汁作用;配以麦冬养阴,瞿麦通利,共奏活血下乳之功。
【主治】?产后乳汁缺少,兼津少口渴者。可用于产后乳汁不下或稀少。
【加减】?如见气血不足,加黄芪、地黄、当归;阴虚津少,加羊乳、天花粉;需加强通下乳汁,加漏芦、木通,此外,可服猪蹄汤、鲫鱼等食品。
【附记】?笔者应用,一般减瞿麦、龙骨,加黄芪、当归、木通、猪蹄。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7下乳涌泉散
【来源】?清·《清太医院配方》
【歌诀】?下乳涌泉归芍芎,花粉生地芷桔梗,
甘柴青皮木通草,漏芦山甲不留行。
【组成】?当归、川芎、花粉、白芍、生地、柴胡、青皮各50克,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山甲75克,王不留行150克,甘草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9克,日服1次,临卧用暖黄酒调服。
【功效】?补气血,通经络,通乳。
【方解】?乳汁乃气血所化,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活血,培其本源也;柴胡、青皮疏肝理气,通其经脉也;花粉、桔梗,散结导滞,助其药力也;白芷、漏芦、木通、通草、山甲、王不留行皆活血通经之品,结以投之,催其乳下也。本方立意巧妙,兼顾表里,有补有通,服后乳汁自通,如泉水之涌,故名之。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
【附记】?①常食用猪蹄、鲫鱼等汤,或食芝麻、核桃之类。②早晚用木梳刮乳房二三十遍,无不神效。③戒气恼,忌食椒、姜、辛辣等物。
8人参黄芪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人参黄芪桑白皮,秦艽茯苓知母随,
桔菀柴夏赤芍草,生地天冬鳖骨皮。
【组成】?人参10克,秦艽20克,茯苓20克,知母15克,桑白皮15克,桔梗10克,紫菀15克,柴胡20克,黄芪15克,地骨皮20克,生地黄20克,半夏15克,赤芍药15克,天门冬30克,鳖甲1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补气养阴,清退虚热。
【方解】?方用人参、黄芪、茯苓补气健脾;配以鳖甲、知母、生地黄、天门冬滋阴清热;秦艽、柴胡解肌退热;桑白皮、地骨皮、赤芍清泻肺热;桔梗、炙草、紫菀、半夏宣肺化痰,利咽止咳。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阴,清退虚热之功。
【主治】?潮热盗汗、肌肉消瘦、四肢倦怠、烦热咽干、纳呆食少、咳嗽脓血、胸胁不利者。可用于产后发热、肺结核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加减】?如见虚汗较多,加浮小麦、牡蛎敛汗收涩;咳嗽脓血,加鱼腥草、冬瓜仁清热解毒化痰;胸胁不利,加枳壳、全瓜蒌宽胸利气。
9柴芩当归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柴芩当归与川芎,泡参半夏广陈皮,
艾叶姜枣炙甘草,产后外感此方施。
【组成】?川芎12克,当归10克,柴胡12克,黄芩10克,泡参18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艾叶6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温服)。
【功效】?和解表里,固正除邪。
【方解】?此方乃仲景之“小柴胡汤”合“佛手散”加味而成。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以解表邪;芎归行血和血补血;陈皮理气健脾;艾叶温经散寒止痛。合而用之,共奏和解表里,固正除邪之功。
【主治】?产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体温偏高或汗出、或无汗、头晕目眩、甚则头项强痛等症。
【加减】?伤风者,加炒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伤寒者,加苏叶10克;恶露不尽者,去大枣,加益母草25克,醋炒香附12克;纳差者,加谷芽30克。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10黑神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黑神散中炒黑豆,当归熟地与肉桂,
芍药蒲黄炮姜草,养血祛瘀兼止痛。
【组成】?黑豆(炒)、熟地黄(酒浸)、当归(酒制)、肉桂、炮姜、炙甘草、芍药、蒲黄各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用酒同煎调下;若病情急,可连服2次。或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方解】?方用当归、熟地、芍药养血和血;配以肉桂、炮姜温经散寒;蒲黄祛瘀止痛;黑豆益气养阴;炙甘草补中,并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
【主治】?产后血寒瘀阻、恶露不净、胎盘残留、胎衣不下、心胸痞满、脐腹胀痛以及血晕神昏、眼黑口噤、产后瘀血诸疾者。可用于产后恶露不净、胎盘残留、死胎不下、产后腹痛、产后血晕、沥血腰痛,以及痛经崩漏、失音等病症。
【加减】?若胞宫寒盛,加附子、艾叶;气血两虚,加八珍汤之类。
【附记】?孕妇以及心火亢盛、肝阳横逆、阴虚血热者忌用。
11恶露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恶露汤中用归芎,泡参柴胡益母草,
桃仁炮姜与芍药,生姜甘草大枣襄。
【组成】?柴胡18克,泡参2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炮姜5克,益母草25克,生姜10克,甘草5克,赤芍12克,大枣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空腹温服。
【功效】?理气散寒,调和冲任,活血化瘀,温宫止血。
【方解】?本方乃仲景“小柴胡汤”与傅青主“生化汤”【加减】而成。方用柴胡疏理气机,配生姜之温散以祛寒湿;生姜、大枣同用,可和营卫,调寒热;泡参、甘草、大枣益气调中,扶正祛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养血活血,化瘀血,生新血;炮姜温宫止血。全方有理气散寒,调和冲任,祛瘀生新,温宫止血之【功效】。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症见恶露淋漓涩滞不畅、时来时止、血块色黯、小腹微胀痛、舌质两边瘀暗、苔白滑、脉沉弦。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临床验证效佳。
1生化汤
【来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歌诀】?恶露不行生化汤,当归川芎炙草姜,
桃仁大枣熟地入,产后诸疾用时多。
【组成】?当归15克,川芎6克,炙甘草1?5克,炮姜1克,桃仁10粒(捣),熟地黄9克,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顿服。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方解】?方用当归、桃仁、川芎、熟地养血活血;配以炮姜温经散寒;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能攻能补,逐中寓养,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腹痛、舌淡者。可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宫缩痛、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胎盘残留、胎死腹中、产后恶露不行、产后高热、产后黄疸、产后腹胀、产后泄泻、产后缺乳、产后脱发、产后头痛以及宫外孕、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痛经、不育、阳痿、股外侧皮神经炎、冻疮等病症。
【加减】?如见恶露已行、腹微痛,可去桃仁;瘀血明显,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小腹冷痛,加肉桂,附子;气虚,加黄芪、党参;烦渴,加麦冬;夹痰,加陈皮、竹沥;便秘,加麻仁、杏仁、肉苁蓉;多汗、不眠加茯神、枣仁、黄芪;烦热,加地骨皮、丹皮;夹食,加山楂、神曲;感受风邪,加荆芥、防风。
【附记】?①临床经验: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加红花;人流阴道出血,加丹参、茺蔚子;胎盘残留,去炮姜、甘草,加益母草、三棱、莪术、炒蒲黄;宫外孕,去炮姜,合桂枝茯苓丸;产后高热,加清热解毒之品,或合桂枝汤;产后黄疸,合茵陈蒿汤;产后腹胀,加酒军、芒硝;产后泄泻,加党参、白术、扁豆、莲子肉;产后缺乳,加王不留行、通草、瓜蒌;产后脱发,加首乌、黑芝麻、柴胡;产后头痛,加柴胡、牛膝;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加三棱、莪术;痛经,合失笑散,加益母草等。②凡脾胃虚弱、心火素亢、肝阳横逆、阴虚内热、冲任固摄无权所致下血块以及产妇感受一切温暑时邪所致病症,忌服。
2生化汤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恶漏不行生化汤,归芎桃仁炙草姜,
兑入黄酒童便服,效如鼓之应桴响。
【组成】?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9克,黑姜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后,兑入黄酒15~30克,童便1小杯,顿服。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方解】?本方是治疗产后血瘀腹痛的名方,“天曰大生,亦曰大化,生化汤所由名也”(陆九芝)。方中用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祛瘀活血;炮姜温经散寒;炙甘草和中止痛;黄酒有舟楫之功,载药至病所,兼有温通之力,有助于药效之发挥;童便一味能滋阴清热,善消瘀血,引败血下行,善止崩漏,引新血归经,乃治妇人产后血晕闷绝之圣药,此方中有之则效灵,弃之则效减,医者万不可妄言其秽浊而置良药于高阁。诸药合用,生血化瘀,推陈致新,用于治疗产后营血虚滞之寒凝腹痛证,每获卓效。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可用于产后胎盘残留、人工流产后出血不止等病症。
【加减】?产后少腹冷痛,加肉桂;宫缩无力,加益母草;发热,加柴胡、黄芩;瘀块留阻而腹痛甚者,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
【附记】?①本方用于产后,有促进乳汁分泌,调节子宫收缩,减少宫缩腹痛,防止产褥感染等作用。②原书随症【加减】并易方名。如:血块日久不消,加三棱、元胡、肉桂,产后半月后方可服,易名“加味生化汤”。产后3日,发热头痛,加羌活、防风,去黑姜;无块痛者,桃仁亦去,易名“加味生化汤”。产后形色脱晕,或汗多脱晕,加人参、大枣,易名“加参生化汤”。产后血崩,加炒荆芥、煅乌梅、炒蒲黄、大枣,易名“生血止崩汤”。产后块痛未止,妄言妄见,加人参、柏子仁、益智仁、茯神、陈皮、大枣,易名“安神生化汤”。产后大怒气逆,胸膈不利,加陈皮、木香,减桃仁、炙草,易名“木香生化汤”。产后大便秘结,加麻仁、肉苁蓉、去黑姜,易名“养正通幽汤”。产后汗多变痉,加麻黄根、桂枝、人参、羌活、天麻、附子、羚羊角,去桃仁、黑姜,易名“【加减】生化汤”。
3清热除痹汤
【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刘奉五方)
【歌诀】?清热除痹威灵仙,银藤枫藤海风藤,
桑己追风络石藤,产后痹证此方良。
【组成】?金银藤30克,威灵仙9克,青枫藤15克,海风藤15克,络石藤15克,防己9克,桑枝30克,追地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散湿,疏风活络。
【方解】?产后由于气血两虚,营卫失和,卫外抗邪能力降低,往往容易感受风寒,故产后关节疼痛及全身疼痛证甚为多见。故方中金银藤、防己、桑枝清热除湿祛风;威灵仙、青枫藤、海风藤、络石藤、追地风散风活络除湿。清热除湿散风活络而不伤正乃本方之特点。因为清热除湿药中,金银藤辛凉散热,又能清经络血脉中之热邪。散风活络除湿药中,威灵仙为祛风之要药,其性好走,能通十二经,辛能散邪,故主诸风,咸能泄水,故主诸湿,此二药清热除湿散风力著,为本方之主药。用青枫藤、海风藤、络石藤加强散风活络作用。防己善走经络骨节间,能消骨节间之水肿。用药虽然平淡,但是直中湿热邪实之地,实有“轻可去实”之妙。药后若湿热已解,尚应根据产妇体质情况加以处理。
【主治】?产后身疼、关节红、肿、灼痛等症。可用于产后热痹。
4清魂散
【来源】?宋·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
【歌诀】?清魂散用泽兰叶,人参甘草川芎协,
荆芥理血兼祛风,产中昏晕神魂帖。
【组成】?泽兰叶8克,人参8克,川芎15克,荆芥穗30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6克,沸汤温酒各半调下,童便尤良。病势急者,急灌之。
【功效】?补益气血,疏散风邪。
【方解】?方中川芎性温,味辛走散,是血中气药,其与祛风散寒的荆芥配伍,对于风寒头痛有良效;而与补气的人参、炙甘草配伍,则能治疗气虚受风的头痛、头晕;泽兰一味,性温气香,能舒肝气而通经脉,与川芎配伍,能加强调和气血之功。诸药相合,能使气血调和,外邪疏散,自然神魂宁帖,其病自愈。
【主治】?产后血晕,症见产后恶露已尽,气血虚弱,感受风邪,然然昏晕不知人事。
【附记】?在服药的同时,可用醋喷在炭火上,取烟熏鼻,效果更好。
5通乳丹
【来源】?清·傅山《傅青主女科》
【歌诀】?通乳丹中用黄芪,当归人参麦门冬,
桔梗木通猪蹄配,催乳通乳两相宜。
【组成】?人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60克,麦门冬15克,木通1克,桔梗1克,猪蹄2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养血。催乳通乳。
【方解】?本方主要是为产后气血两虚,乳汁缺少证而设。故方中重用人参、黄芪、当归补益气血;配以猪蹄、木通补虚通乳,桔梗宣畅气机,以助催乳。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养血,催乳通乳之功。
【主治】?产后无乳、少乳、面色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细者。可用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6涌泉散
【来源】?元·罗天益《卫生宝鉴》
【歌诀】?涌泉散中穿山甲,王不留行与瞿麦,
再入龙骨麦门冬,活血下乳此方施。
【组成】?穿山甲、王不留行、瞿麦、麦门冬、龙骨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克,热酒调下,并食猪蹄羹少许。或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适量。
【功效】?活血下乳。
【方解】?方中穿山甲、王不留行,具有良好的通下乳汁作用;配以麦冬养阴,瞿麦通利,共奏活血下乳之功。
【主治】?产后乳汁缺少,兼津少口渴者。可用于产后乳汁不下或稀少。
【加减】?如见气血不足,加黄芪、地黄、当归;阴虚津少,加羊乳、天花粉;需加强通下乳汁,加漏芦、木通,此外,可服猪蹄汤、鲫鱼等食品。
【附记】?笔者应用,一般减瞿麦、龙骨,加黄芪、当归、木通、猪蹄。验之临床,效果甚佳。
7下乳涌泉散
【来源】?清·《清太医院配方》
【歌诀】?下乳涌泉归芍芎,花粉生地芷桔梗,
甘柴青皮木通草,漏芦山甲不留行。
【组成】?当归、川芎、花粉、白芍、生地、柴胡、青皮各50克,漏芦、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各15克,山甲75克,王不留行150克,甘草1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9克,日服1次,临卧用暖黄酒调服。
【功效】?补气血,通经络,通乳。
【方解】?乳汁乃气血所化,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活血,培其本源也;柴胡、青皮疏肝理气,通其经脉也;花粉、桔梗,散结导滞,助其药力也;白芷、漏芦、木通、通草、山甲、王不留行皆活血通经之品,结以投之,催其乳下也。本方立意巧妙,兼顾表里,有补有通,服后乳汁自通,如泉水之涌,故名之。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
【附记】?①常食用猪蹄、鲫鱼等汤,或食芝麻、核桃之类。②早晚用木梳刮乳房二三十遍,无不神效。③戒气恼,忌食椒、姜、辛辣等物。
8人参黄芪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人参黄芪桑白皮,秦艽茯苓知母随,
桔菀柴夏赤芍草,生地天冬鳖骨皮。
【组成】?人参10克,秦艽20克,茯苓20克,知母15克,桑白皮15克,桔梗10克,紫菀15克,柴胡20克,黄芪15克,地骨皮20克,生地黄20克,半夏15克,赤芍药15克,天门冬30克,鳖甲1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服9克,水煎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补气养阴,清退虚热。
【方解】?方用人参、黄芪、茯苓补气健脾;配以鳖甲、知母、生地黄、天门冬滋阴清热;秦艽、柴胡解肌退热;桑白皮、地骨皮、赤芍清泻肺热;桔梗、炙草、紫菀、半夏宣肺化痰,利咽止咳。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阴,清退虚热之功。
【主治】?潮热盗汗、肌肉消瘦、四肢倦怠、烦热咽干、纳呆食少、咳嗽脓血、胸胁不利者。可用于产后发热、肺结核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加减】?如见虚汗较多,加浮小麦、牡蛎敛汗收涩;咳嗽脓血,加鱼腥草、冬瓜仁清热解毒化痰;胸胁不利,加枳壳、全瓜蒌宽胸利气。
9柴芩当归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柴芩当归与川芎,泡参半夏广陈皮,
艾叶姜枣炙甘草,产后外感此方施。
【组成】?川芎12克,当归10克,柴胡12克,黄芩10克,泡参18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艾叶6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温服)。
【功效】?和解表里,固正除邪。
【方解】?此方乃仲景之“小柴胡汤”合“佛手散”加味而成。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以解表邪;芎归行血和血补血;陈皮理气健脾;艾叶温经散寒止痛。合而用之,共奏和解表里,固正除邪之功。
【主治】?产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体温偏高或汗出、或无汗、头晕目眩、甚则头项强痛等症。
【加减】?伤风者,加炒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伤寒者,加苏叶10克;恶露不尽者,去大枣,加益母草25克,醋炒香附12克;纳差者,加谷芽30克。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10黑神散
【来源】?宋·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黑神散中炒黑豆,当归熟地与肉桂,
芍药蒲黄炮姜草,养血祛瘀兼止痛。
【组成】?黑豆(炒)、熟地黄(酒浸)、当归(酒制)、肉桂、炮姜、炙甘草、芍药、蒲黄各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用酒同煎调下;若病情急,可连服2次。或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方解】?方用当归、熟地、芍药养血和血;配以肉桂、炮姜温经散寒;蒲黄祛瘀止痛;黑豆益气养阴;炙甘草补中,并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
【主治】?产后血寒瘀阻、恶露不净、胎盘残留、胎衣不下、心胸痞满、脐腹胀痛以及血晕神昏、眼黑口噤、产后瘀血诸疾者。可用于产后恶露不净、胎盘残留、死胎不下、产后腹痛、产后血晕、沥血腰痛,以及痛经崩漏、失音等病症。
【加减】?若胞宫寒盛,加附子、艾叶;气血两虚,加八珍汤之类。
【附记】?孕妇以及心火亢盛、肝阳横逆、阴虚血热者忌用。
11恶露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歌诀】?恶露汤中用归芎,泡参柴胡益母草,
桃仁炮姜与芍药,生姜甘草大枣襄。
【组成】?柴胡18克,泡参2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炮姜5克,益母草25克,生姜10克,甘草5克,赤芍12克,大枣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空腹温服。
【功效】?理气散寒,调和冲任,活血化瘀,温宫止血。
【方解】?本方乃仲景“小柴胡汤”与傅青主“生化汤”【加减】而成。方用柴胡疏理气机,配生姜之温散以祛寒湿;生姜、大枣同用,可和营卫,调寒热;泡参、甘草、大枣益气调中,扶正祛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养血活血,化瘀血,生新血;炮姜温宫止血。全方有理气散寒,调和冲任,祛瘀生新,温宫止血之【功效】。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症见恶露淋漓涩滞不畅、时来时止、血块色黯、小腹微胀痛、舌质两边瘀暗、苔白滑、脉沉弦。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临床验证效佳。